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作者: 宋晓玲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0

摘  要:新商科背景下,语言类大学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培养服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诉求,是应对市场竞争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与学科演变的大势所趋。有效途径主要包括构建跨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三维融合”教学模式,深化“中外融通”教学模式,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师资科研团队和人才培养基地。

关键词:新商科;三维融合;中外融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2-0135-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busines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language universities complies with the demand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serving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ets the need to deal with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ir ow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lso conforms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The effective ways mainly include build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organic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establishing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deepening the "Sino-foreign integration" teaching mode, building a teacher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nd talent training base that serves the national strategy.

Keywords: new business;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Sino-foreign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正在迅速融合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使得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拥有了新动力和新特质。面对新形势,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针对于现有学科明确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发展路径,以及“17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式” [1]。新商科是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之下,相对于传统学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四新学科”中新文科的重要构成,具有“全球化、信息化、融合性、创造性”等新的特色。虽然目前学界对新商科的概念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界定与解释 [2],但学界和业界对新商科建设的关注日益密切,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日渐深入。

一、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新商科背景下商学院的发展定位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综合考量,语言类大学商学院尤其如此。围绕如何建设一个既能适应社会需求又能体现自身特色的商学院,推进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图1)。这种改革与创新,既是培养服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诉求,又是语言类大学应对市场竞争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大学与学科演变的大势所趋。

图1 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逻辑图

(一)培养服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的诉求

商科与社会联系十分密切,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经管人才当前趋于饱和,但新兴业态的新商科经管人才又有很大的市场缺口。高校商学院建设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行业升级、时代特征,持续进行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服务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1. 国家战略角度

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国家倡议的提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展新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区域发展深化、新型业态频出的同时,国际经贸协调和制度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显现,急需大批立足本土、接轨国际,具有良好的经管理论基础、跨文化沟通能力、较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的复合型人才。

2. 区域发展角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建设“四个中心”的总体部署、“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国际对接与合作,需要大批熟悉国内外区域经济状况、了解国际经贸规则、擅长跨文化沟通的经济分析与管理、战略研究及跨国运营的国际化人才。

3. 行业升级角度

在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面临格局调整的情况下,中国工业与服务业亟需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要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亟需大批精通国际金融规则、各国贸易和投资政策,洞察区域经济合作趋势的专业化人才。

4. 时代特征角度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对商科人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对学科交叉、创新创造、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急迫需求。

(二)语言类大学应对市场竞争和寻求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和学校自身特色,有效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商科经管专业人才,是各个高校需要深入思考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和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下,语言类大学更应当按照“科学定位、扬长避短、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建设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经管学科。围绕特色化、差异化的办学定位,持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语言类大学商学院具有多国交融的环境优势、中外合作交流丰富的平台优势、语言文化学科完备的专业优势、经济管理学科多年中外学生同堂上课的经验优势。在新商科背景下,应当顺应全球高校商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趋势,通过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采取特色化教学模式,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大学与学科演变的大势所趋

世界大学教育,从其功能演变来看,已经进入“知识传授+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创新功能”的大学4.0时代 [3]。教育部提出要建设的“四新学科”,不是新旧的新,更是创新的新。

商科最为核心的学科门类为经济学、管理学。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经济学涵盖了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四个专业类,管理学涵盖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九个专业类。新商科兼具新文科与新工科特点,具有“全球化、信息化、融合性、创造性”等新的特色,对创新创造、学科交叉型人才培养提出需求。

商学院正面临着由传统商科向新商科转变的压力,新商科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一方面大多触及表面,实际落地的研究较为少见。另一方面,大多集中于综合性大学商科,针对语言类或外语类大学的针对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新商科背景之下语言类大学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着重研究语言类大学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发挥相对比较优势,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新商科办学特色,为语言类大学新商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将为其他类型大学提供普适性借鉴。

二、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与博弈当中,中国要取得主动和占据优势,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新商科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要厘清“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培养什么人

经济管理专业要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国家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济往来规则运行机制,至少熟练使用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完备知识体系的时代新人。

(二)为谁培养人

新商科人才培养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主旨,“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通过重点围绕在新商科背景下建立健全语言类大学经管专业相对比较竞争优势展开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构建更加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建立能够更好顺应国内和国际发展形势,满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更高要求的新型经管专业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提升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怎样培养人

重点研究在新商科背景下,如何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能够发挥语言类大学优势和特色、适应新时代与新形势的经济管理人才。

1. 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新商科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的理念 [5]。新商科背景下,语言类大学经管专业应当打造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国家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济往来规则运行机制,至少熟练使用一门外语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完备知识体系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 中外学生兼顾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新商科背景下,语言类大学经济学专业应当依托留学生资源优势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研究并推广中外学生同堂授课的教学实践和塑造特色化教学模式,培养和提升中外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3. 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语言类大学应当在发挥特色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推行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相融合教学模式。

三、新商科背景下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施路径

新商科背景下,语言类大学需要逐步实现“由传统商科向新商科的转变”“由单一语言复合向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转变”“由国际化向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有机融合的转变”,着力打造新时代语言类大学多维融合式发展的新商科。经管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需要分步实施,并采取四个方面的核心举措,实施路径如图2所示。

(一)构建跨学科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