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
作者: 许援竺 何周华
摘 要: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走向“双线混融共生”是突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状态的有效模式。“双线混融教学”的融合策略包括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教学内容互补性的融合,教学方法有效性的融合,教学资源多样性、科学性的融合,考核评价的形成性、多元性的融合,教学相长的师生混融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双线混融教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103-05
Abstract: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mixed teaching, in which online teaching coexists with offlin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trend of "double-line mixing and symbiosis" is an effective mode to break through the separation and disjunc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Fusion of "double mixed"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complementarity of fusion, f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ing resources diversity, scientific integra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evaluation, the diversity of fusion, and so the intermix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double line mixed teaching; fusion strategy
一、“双线混融教学”的提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大规模推进教师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教学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检阅、在线教学的大培训、校际教研的大协同,加快推动了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对学习方式、课程形态、评价模式、教育管理等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中国教育来说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2020年4、5月份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学校学生开始返校上课,开始线下课堂教学,或者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能马上结束,境外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要外防输入,内防零星的爆发,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并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蓬勃兴起。其目的是把传统线下课堂学习的优势与数字化、在线互动的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混合式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目前混合式教学面临新挑战,混合式教学存在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虽并行却“各行其事”的问题,如何打破线上线下教学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的状态,解决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问题,推动线上线下教学进一步融合,走向“混融共生”,这是新时代线上线下“双线教学”亟需解决的根本问题[1]。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率先提出了“双线混融教育”理念。线上线下教学是“双线”,提出了从“混合”向“融合”的转变。融合的重要特征不是“先线下、再线上”或“先线上、再线下”前后的“持续性”过程,而是强调了线上、线下教育的“共融”“共生”的特征[1]。“双线混融教学”在这新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2]”。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思政课迎来发展的春天
思政课是增强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必须“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办好思政课既迎来大好发展机遇又任重道远。
(二)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信息化迎先机
互联网技术赋能中国高等教育,我们要抓住教育技术变革的先机。线上线下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与硬件设备成本的大幅下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加速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不断创新,引发了学习方式方法的积极改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线教育的实践经验,为高校思政课的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的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动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传统教育按下“暂停键”,信息化教学全面开启全新实践;教师的惯性教学方式被迫停止,倒逼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必须要改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现代信息化素养面临大考验、大发展。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应变,对于已经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其存在的弊端主动求变。
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教学缺乏整体系统的设计思考,教学内容没有线上线下完全统一整合;二是教学目标不统一,重难点问题不聚焦,解决问题不对应甚至彼此割裂;三是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在实现实质等效上缺乏有效评估。迎接后疫情时代,深化“互联网+思政”深度融合,改变线上+线下或线下+线上的“加法思维”,以及先线下后线上或先线上后线下的“持续性”,从“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我是我、你是你”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高境界成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构建 “融合思维”和“共时性”的教学模式,在变局中开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局面。
三、“双线混融教学”在高校思政课运用的融合策略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要以教学整体性原则为总领,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优势, 结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固化的教学结构形态和组织过程,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深入融合在线教学、线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要素。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为融为一体、合二为一,达到学生由表层浅显学习到深层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共生,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遵循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思政课教学模式知行合一的融合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做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2]。这个要求既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
构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线上+线下)+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图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组织,有序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3]。
1. 理论教学(线上+线下)(图2)
第一,课前自主学习(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是指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职教云等,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教材书本和工具,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习者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等策略,自定步调、在线上+线下独立实施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学习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灵活方便,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同步或异步自定步调完成学习任务,适应面较广。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要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对学生有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课中互动协作学习(线上+线下)。互动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网络资源、书本等组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线上+线下课堂互动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知识共进与能力增长,共同成长进步。
互动协作学习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合作学习;线上线下进行互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持续性;实现线上线下、师生、生生优势互补与知识能力建构。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交互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共同体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分工,同时发挥个体的特长优势、激发积极性;选择合适的在线交流讨论互动与协同的工具平台支持,实现有效互动;教师依据反馈及时干预和调整;思政课教学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基本理论观点,更应该是观察认识社会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学习方式上,教师更侧重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参与,在独立思考、反思质疑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后拓展学习(线上+线下)。课后拓展学习是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追求教学高效的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是教学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的课后拓展设计,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视野,既实现教学高效又为课堂增效,使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要多元设计课后拓展,一是拓展内容多元化,对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的疑难性“问题”和可拓展性“问题”等进行拓展,除了理论知识的拓展,还要有实践活动的拓展,做到知行合一;二是拓展方式多元性,在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分层设计,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教师要选择多种途径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拓展平台;三是通过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实现转变学习方式,通过课后拓展,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混融教学模式设计,达到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闭环良性循环,实现了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2. 实践教学(线上+线下)(图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特有品质,也是坚持贯彻“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要求,坚持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化,深化对理论的运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以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组成实践活动小组,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情景体验、亲身实践,开展红色经典体验、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大学生讲思政课、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活动,最后形成视听作品成果,在课堂、线上展示交流和互评,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锤炼意志品质,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和伟大成就的认同,增强“四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