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作者: 肖燕飞 彭家庆 刘嘉铭 王瑞祥 焦芸芬摘 要: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作为我国工科类高校本科教育中理论教学的完善和补充,是卓越工程师和新工科教育的根本保证。文章分析我国工科专业教育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就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实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工作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并结合个人的思考,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稳固、“实习-设计-就业”双导师制建立与培养模式质量监控、考核和管理制度的构建等四个角度,提出对“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3-0152-04
Abstract: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as the improvement and supplement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excellent engineers and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and students' employment in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further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and employ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design and employment. And combined with personal think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design employment"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from four aspects: the re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he stability of off campus practice bas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design employment" dual tutorial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quality monitoring,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graduation practice; graduation project; obtain employment; integrated training; double tutor system
我国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意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为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作为工科专业本科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最不可或缺的课程环节,同时它们也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和是否能获得良好就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1]。然而近年来,随着本科生人数增加及实验实践设施和环境的弱化,使得学校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被简化甚至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冶金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习实践环节,并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共建产教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健全合作、开放的实践育人机制[2]。本文提出工科类高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协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实施“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以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从而提升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是通过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使其亲身接触生产实际,建立起工程意识和社会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毕业设计则是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运用自己在学习实践中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对现实的工程问题或企业科技瓶颈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育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体现工科专业的工程性和应用性,还可以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拥有一个预上岗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适应性。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毕业设计、实习与就业工作相互脱节,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没有实现较好转化、毕业设计没有较好地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等问题[3]。具体如下。
(一)毕业实习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新工科的建设,本科生实习人数和实习环节增加,同时还有社会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了实习所需的经费和可支配的实习经费相差甚远,影响了学生实习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并且不能很好地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而且,近几年随着高校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教师缺乏课程教学的经验和对企业现场技术、工艺、设备的掌握,严重影响着实习教学的效果。此外,企业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以及存在怕影响工厂日常生产的顾虑,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实习申请,更无暇顾及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导致实习教学的场地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4]。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就业压力大、企业实习现场环境较差、教学过程走马观花等都导致了学生实习不够积极,态度不够认真端正,实习教学交流不深入。
(二)毕业设计
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其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更多考虑的是学术性,脱离工程实际,与生产实践相联系的因素较少,有的选题沿用多年,没有与时俱进。而且,一名教师带的学生较多,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经常会出现题目类似,多人同题的现象,导致了毕业设计抄袭现象严重,有些毕业设计的重复率甚至高达80%以上[5]。而对于学生而言,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是找工作的时间,很多学生这时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参加招聘会以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而没能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最后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是在抄袭或是在答辩前“突击”的情况下完成。其次,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述原因导致了毕业设计培养质量不高,无法真正达到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
(三)学生就业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发挥其本该有的作用。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工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就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5]。而且,毕业生对企业工作环境熟悉不够,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将来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期来适应新工作,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企业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适配度不高,学生就业存在很大难度。而且,现在高等学校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二、“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意义
“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即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三个环节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实现时间、过程、内容、指导的一体化[5]。具体而言,从大三暑假开始至大四毕业前结束,三个环节时间合并,学生在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进行一学期的不间断实习。学生在这个培养过程中,可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寻找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真刀真枪”地进行实践锻炼,丰富毕业实习的内容,在毕业实习中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中强化实习过程,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6]。其次,通过半年多在企业的“实习-设计”,学生熟悉了毕业后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由学生到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总的来说,“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有效提高实习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实现校-企-学生的互利共赢。
1. 弥补校内硬件教学资源的不足,可提高企业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实习企业提供学校所没有的硬件装备和软件环境,让学生进行实习并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和了解。通过学生在不同岗位上的具体表现,企业提前发现并有意识地针对性培养其所需的优秀人才,构建稳定的人力储备库,充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7]。可见,“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提高企业参与实习的积极性,解决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问题。
2. 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生产实践,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质量。学生在企业现场结合毕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全面了解企业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运作等内容,提高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能更加全面充分地理解毕业设计内容,有条不紊地做好设计报告的撰写完善工作,可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质量[8]。
3. 通过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有效弥补了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足和毕业设计课题脱离实际的问题。“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教学指导,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研发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和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弥补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没时间和学生交流以及毕业设计课题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
4. 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展校企协同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衔接及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人才培养质量可得到较大提升[8]。
5. 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与完成学业的矛盾,有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学生,如果就业单位意见确定,学生将没有就业方面的担忧,可专心在企业实习实训。同时,毕业生经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熟悉了单位环境、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了岗位需求,将大大缩短他们的工作缓冲期[9],可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
6. 有利于建立校企常态化的沟通反馈机制,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引领学校发展。“实习-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的实施,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沟通机制。通过“实习-设计-就业”信息的反馈,学校可深入了解各类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基于此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及时地调整、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建设的与时俱进,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提供新思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