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构建

作者: 张永杰 万小朋 王海涛 张晓化

航空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构建0

摘  要:为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高航空专业本科生课程思政水平,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文章以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为例,通过系统介绍课程思政典型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等方面入手,总结并提出“5+1”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期望能够为航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方法和应用参考。

关键词:航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教学方法;应用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4-012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aviation undergraduates, and form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 with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ypical teaching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taking the "structural maintenance and airworthiness" as an examp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carried by the course are deeply excavated. Moreover, through starting from the integration point, teaching methods and carrier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5 + 1"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four in on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monstration leading plan ar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bas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referen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aviation course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viation course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demonstration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reference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推进《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了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正是此次遴选出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文期望以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为例,探讨航空专业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的构建途径,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方法和应用参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1-2],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5];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全面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6-11]建设协同发展将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程育人“主力军”和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深度挖掘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2-13],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4-17]。本文即是在此大背景下,以作者讲授多年的航空专业课程为契机,以细微的教学案例和思政元素挖掘为出发点,总结和归纳了一些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期望对于航空类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课程思政典型教学内容

(1)在讲授“我国航空维修发展历史”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我国民航维修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合作,到20纪70年代的中美合作,再到80年代以来的欧美多国合作;以及从初期的飞机机体维修到后来的发动机维修;让学生们了解我国民航维修经历了多次变革,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和运营数据都将为我们发展国产大飞机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并以此为契机激励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航空报国理想。

(2)在讲授“国产大飞机发展”和“国产军机发展”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我国民用飞机和军用飞机发展历程、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不忘初心、航空报国”“工匠精神”“艰苦奋斗传统”“民航强国精神”等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理想。

(3)在讲授“未来航空发展趋势”“绿色航空”“后疫情时代航空发展”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国内外先进军民机及通航发展趋势、碳中和与绿色航空背景、电池技术与电动航空、清洁能源与氢动力航空、大数据与5G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城市立体交通系统、无人与智能化应用等航空领域和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引领性意识,为打造行业“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在讲授“维修的基本概念”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维护与修理的定义、维修的目的和基本流程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役民用飞机的维修出发,思考通航飞机的维修,再扩展到特殊布局飞机的维修,乃至未来电动航空的维修等;逐步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梳理和分析其他相关机种及未来发展机型的维修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对祖国未来航空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5)在讲授“维修理论发展过程”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维修理论中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合理地权衡安全与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最终达到满足安全前提下的最佳经济性要求,切实理解“对于航空维修业,效益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安全是永恒的生命线”;进而培养学生追求卓越、认真负责的行业素养。

(6)在讲授“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这种将维修工作做在故障发生之前的积极主动的维修思想,引申出“未雨绸缪”的工作和处事态度[17],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辩证思维,通过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索,给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制定方法。

(7)在讲授“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思想”内容时,通过介绍该理论最大特点:“认为故障后果比故障本身更重要,维修的目的不在于对故障本身进行预防,而在于预防(避免或减少、减轻)故障后果”,引申出“换一种方式和角度思考问题”的工作和处事态度,鼓励学生养成发散性的思考习惯和严谨作风。

(8)在讲授“飞机结构的等强度修理准则”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局部等强度和总体等强度修理准则,引申出“短板理论”的工作和处事态度[17],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改进和完善,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9)在讲授“飞机结构维修的损伤容限要求”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损伤容限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方案,引申出“底线思维”的工作作风,强调航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重于泰山”,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有责任心”“守住底线”工作习惯和从业素养。

(10)在讲授“飞机结构维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内容时,通过系统介绍民用飞机结构维修方案的基本组成和实施要求,并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和自身科研成果,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以适航指令、航空维修基地技术指令、先进复合材料结构损伤与维修方法等为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飞机结构维修方案的制定原则和实施方法,让学生能够深切领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飞机结构的维修与适航的认知水平以及对于祖国航空事业的热情。

(11)在讲授“智能材料及其应用”内容时,为了更加生动地介绍智能材料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智能材料结构类比为生物系统,通过将智能材料结构的传感、控制、驱动等三个功能类比为生物的“神经感知系统”“大脑”“做动系统”,将传感元件埋入被探测结构的过程类比为“置入器官的排异反应”;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领会该知识点;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利用类比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抽象内容,养成自主学习、联想记忆等学习和工作习惯。

(12)在讲授“焊接修理新技术”内容时,在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传统焊接技术的同时,延伸介绍了搅拌摩擦焊和3D打印的最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多关注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培养自身宽广的知识体系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素养。

二、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

“5+1”课程思政示范性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

(一)紧扣课程重点内容,充分挖掘思政教学元素

针对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中“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飞机结构等强度修理准则”“智能材料及其应用”“维修的基本概念”等核心内容,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类比,结合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感悟点和思政融入点,让学生自主地产生知识正向迁移的能力,在“盐溶于水”的过程中完成体会、感化、认同、升华等思想状态变化,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业情怀。

(二)依托课程背景和学科发展进程,升华家国情怀和航空报国精神

针对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中“我国飞机维修发展历史”“国产大飞机”“飞机维修新技术”“未来航空发展趋势”“绿色航空”“先进材料应用”等背景知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通过回顾历史、分析当今、展望未来等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在了解航空历史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我国一辈又一辈航空人为祖国航空事业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奋斗,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航空报国精神。

(三)积极跟踪学科和行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引领性意识

针对结构维修与适航课程中“电动航空发展”“清洁能源与氢动力飞行”“后疫情时代航空发展”“智能无人机发展”“通航发展”等国际航空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坚持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为学生搜集、整理和分享实时航空资讯,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航空产业动态,使学生不仅要“低头干活”更要“抬头看天”,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引领性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