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融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柳岸敏
摘 要:“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与企业对高质量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制度创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职院校热门专业。当前我国高素质型机电一体化人才紧缺,“1+X”融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符合职业教育实际,有利于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分析“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的重要影响,结合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寻求“1+X”证书制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望能够为我国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1+X;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167-04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 system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major is a popular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high-quality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alents in China, "1+X" into vocational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1+X" important influence of certificat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ystem of "1+X" certifica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eek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raining mode combining site, carry on the talented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hope to be able to model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integ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
Keywords: 1+X;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chatronics; talent training; practice the path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制造企业也纷纷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将大量重复性机械工作交给机器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然而,企业生产自动化设备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虽然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但是在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所学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当前企业用人需求和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能力不匹配的现象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而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实践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难题。
一、“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
“1+X”证书制度的颁布实施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改革,进行教学标准、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的创新。传统的高职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重视度不够,而“1+X”证书制度则倒逼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会不断创新,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X”证书制度的提出,推动了高职教育深化改革。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水平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促使高职院校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在保证学生学会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多技能知识,并能够实践运用。不少院校积极进行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协调育人模式。在企业参与下,学生得到了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对企业当前应用的最新设备、最新生产工艺等有了实质性了解。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不再只是依赖课堂讲授,更多的是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课程,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面改革。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接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最先进专业技术信息,通过考核获得学历证书;在课外,学生通过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双证书”的获得是学生能力的体现,也与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1]。
二、“1+X”制度下机电一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传统的育人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制度要求,从总体来看,高职院校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匮乏
传统高职教育中,教师招聘更重视教师学历,不少高职教师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其专业理论知识十分丰富。但是不少教师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缺乏社会实践,而“1+X”证书制度对学生实训实操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而高职院校现有教师不具备实战经验,同时长期在院校任教对专业技术更新、工艺更新等没有及时了解,难以胜任此方面教学任务。教师整体质量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增加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同时又具备一定实训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二)现代化实训室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实用性极强的专业,学生仅通过理论学习无法真正掌握这门技术。不少高职院校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室,但是由于实训设备价格不菲,通常只有在教学时间才对学生开放,学生接触设备机会较少,在进行设备实操时也是在教师指导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指令,无法真正锻炼学生个人能力。此外,不少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设备过于老旧,现代化企业生产线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生产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而学生在学校操作的设备已经被现代企业所淘汰,实用性不强。“1+X”证书制度下,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实训室是学生重要的实训基地,当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也不能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2]。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升级更新,为学生建立现代化实训室。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高职院校课程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与现代化企业生产理念、生产技术要求不相符、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课程机构更多是以帮助学生获得毕业证书为主,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而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相脱节,学生想要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需要重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进行课程设置,使其能满足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等级证书的要求。
三、1+X融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几点问题,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明确1+X融入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首先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还需要为学生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需求与时代发展需求的实训平台,最后院校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课程体系。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由于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一线教师课时量大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大量时间用于教学,但是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很难保证。由于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用于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大量课时的授课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高职学生本身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主性学习能力不强,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对枯燥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知识产生兴趣,最终学习效果也没有保证[3]。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讲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堂课讲完学生如果没有真正吸收,最终效果等于零,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实践,既能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真正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在教学方面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法。即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创新方面。其中,线上教学由教师提前发布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初步知识构建,对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线讨论、答疑。自主学习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验证学生学习效果,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最终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和自主学习报告单了解学生对所要学习新知识存在的疑难点问题,在线下教学中更有针对性。线下教学环节,教师要以提问问题的形式导入新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完成知识迁移与应用。然后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此进行评价。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教学活动中所有能够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都由学生来完成,教师教学压力得到了缓解,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解释清楚即可[4]。
最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第一,引进实践技能人才,扩充实践教学队伍。高职院校可以直接从外部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实践教学,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积极向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操纵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专业实践能力;第二,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实践能力。高职教师根据自己所担任专业课程,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锻炼。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由高职教师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企业为教师提供实习锻炼机会,通过互帮互助,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第三,制定适合高职教师教学特点的职称评价体系。当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参照普通高校模式,但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大区别,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高职教师职务评定却是偏重教师科研能力。高职院校需要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将教师实践能力纳入到评定体系中,提高教师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二)现代化实训平台建设
“1+X”证书制度下,学生单纯掌握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要求,同时,在现代化生产制造企业,机电一体化学生综合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现代化实训平台建设时可以根据其专业特点,构建“理论+实践+虚拟”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平台,充分满足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习实践需求。其中,理论学习包括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和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实践包括专业设备操作、调试及维护等;虚拟主要指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仿真软件的应用、虚拟模型的建立和调试。具体实训体系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