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管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应用评价
作者: 商蓉郁 袁婷 秦宇彤
摘 要:目前军医大学本科生课程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概念混淆,与思政元素和案例生搬硬套的现象。文章以军医大学本科生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为例,围绕如何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展开路径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力求把专业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管理学;思政元素;军医大学;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177-04
Abstract: The Stat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posed the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aiming to make in-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a sentimental and meaningful process with love and care. This research identified common misuse of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 tha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courses, and 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ing elements and examples in undergraduate course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Taking Management Fundamental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approaches to exploring and ref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specific courses themselves dur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combining real cases,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The study strives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inally, it hopes tha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education will be achieved.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Manag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eople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目前大学本科生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存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概念混淆、思政元素和案例生搬硬套、缺乏课程自身特点、针对性和感染力较差、课堂形式刻板生硬等问题[1]。研究组以军医大学本科生管理专业课程管理学基础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及对课堂思政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等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改革。
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
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导向,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激发大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研究组基于前期研究构建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和工作保障体系(本部分内容已发表)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提炼每章节教学内容和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包括国学经典、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优秀组织管理经验、部队管理案例和人物故事等。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的思政思路和思政案例,具体内容见表1。
二、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融入途径
如何将这些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实现内化德育于心、外践于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和思辨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敬业,探索创新的内动力[2-4]。研究组依托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特色拓建以下几条路径。
(一)导课导入
导课虽然只有几分钟,但是科学的导课内容和方法,可以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比如计划职能这一章应用案例导课法导入党的优秀管理经验:中国奋斗目标的确定“两个一百年”“一带一路”,鼓励学生用计划来指导和制订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未来职业规划。引经据典国学《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今匹配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国学思想的经典沿用,又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知识导入
课程思政以知识传授为媒介,根据知识点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巧妙有机的方式导入思政案例。比如组织职能讲解人员配备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课堂氛围发起提问,讨论新形势下当前部队选人用人,人员配备上突出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选人用人?从而提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围绕责任担当、敬业、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讨论。又如在讲述领导职能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时,引入马克思对人性的研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和工作在特定的国家和社会之中,总是在一定价值引领下生活和工作的。进而讲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三)实践导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计中有1/4的课时为实践研讨课,因此利用课堂研讨展开思政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教师根据研讨课主题内容和任务结合现代管理热点问题挖掘思政元素,然后进行研讨或赋予实践任务。如在领导职能的研讨课中举例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案例,要求学生从领导、组织、决策、协调、沟通、控制、团队合作、应变和创新等维度进行研讨。学生可选用讲授式、讨论式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对主题内容进行研讨。教师最后给予点评和德育点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我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及坚定四个自信;从而培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姓军为战、无私奉献信念,树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职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品格。
三、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
为评估该门课程思政教育设计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研究组将整套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融入课程目标设计、教材案例选用和教案课件编写等环节,并对陆军军医大学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实施。本部分选择2019级和2020级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20级(20人,加入思政教育)和对照组2019级(17人,未加入思政教育)。两组在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等基本情况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问卷根据文献进行设计[5]。同时,对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包括笔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总分100分)进行评价。通过样本量计算公式,本研究最少样本量为14人,因此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思政育人效果评价
教学活动完成后,研究组用自制问卷调查了两组学生对该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和课堂满意的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思政教学效果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见表2)。说明该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文修养有明显效果,起到了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成绩评价
研究组分析了两组学生的成绩,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结果显示平时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P<0.05)。说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实例教学,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赋予了课程灵魂。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管理学本质的认识,启发了他们对人文关怀的认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个人人文素养。笔试成绩两组学生在客观题得分无明显差异,而主观题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P<0.05)。说明有效地挖掘和提炼课程自身思政育人元素及案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将课程与思政建立生成性的契合关系。这样才能让“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引导学生从专业中思考和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提高其卫生管理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进而达到思政育人的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围绕如何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展开了路径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落实和验证该门课程思政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本科生课程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掘和提炼教材自身的“思政元素”和案例,通过科学有机的融入途径导入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讨思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卫生管理综合分析能力。综上所述,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践行军校大学生“姓军为战”“为战育人”的职业素养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出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公共管理人才探索出了一条实施路径;也为高校探索出一套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具体可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郜佩.探究思政课与思政改革对医学生的现实教育影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1):841-843,870.
[2] 张松江,张文靖,高剑峰.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19-21.
[3] 付非,冯波,徐坤.医药院校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31-32.
[4] 张维,李洋,罗中华,等.“课程思政”工作融入《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3):498-501.
[5] 赵慧函,杨丽,韦琴,等.三位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以护理管理学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15-16.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202115S)
第一作者简介:商蓉郁(1984-),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
*通信作者:秦宇彤(1971-),男,汉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