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作者: 刘静 李谞卓

摘  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活动,于2017年增设。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之间产生巨大的反响,“红色筑梦之旅”精神在这些有志青年的实践中,汲取着共产党精神的精华逐渐产生。其在新时代对于乡村振兴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等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特别是对于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承,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精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革命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193-04

Abstract: "The Youth Red Dream Journey" is a practical activity of China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which was added in 2017. Xi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reply to the third China's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Youth Dream Building Red Tour" for students has produced huge response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these aspiring young people ,the spirit of"Youth Dream Building Red Tour"has gradually emerged from the ess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spirit. In the new era,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d culture inheritance, especially for the inheritance of Xinjiang's red culture, and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national community.

Keywords: the spirit of youth dream building in red; the red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social practice acvties; revolutionary spirit

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150万大学生参加本届大赛,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活动期间,全体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收获和体会。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大学生们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习总书记的回信赋予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特殊含义,对参赛单位与参赛人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各大高校师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大师生在积极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回信精神,实践和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精神慢慢形成,简称“红旅精神”。

一、“红旅精神”的内涵来源

“红旅精神”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滋润。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红旅精神”不断从党史中汲取精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了解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内在奥秘。在不同的革命老区,不同的乡村,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不同的伟大精神,都对“红旅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形成初期,上百支创新创业团队走进延安,寻访梁家河,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因此,延安精神等一批伟大的建党精神对“红旅精神”的初起之源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一)从延安精神中汲取“红旅精神”的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精神,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对新时代的“红旅精神”有着本质上的影响,在首次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学生中,有上百支参赛团队深入延安圣地,接受红色教育,学习传承延安精神。学生们深入革命老区,参观革命旧址,聆听专题辅导,与当地农民一起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和感受当地的精神财富。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在延安等地受到思想的洗礼,而且在梁家河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理想抱负深深震撼。因此,“红旅精神”从根本上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滋润,是广大青年扎根祖国大地,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服务实践的精神。

(二)从老区精神中汲取“红旅精神”的内涵

老区精神也是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我国革命老区的党政军民在共产党的伟大带领下,不断进行革命斗争,形成了伟大的革命老区精神。老区精神的精神内核是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在广大青年学生投身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红旅精神”也是革命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形下,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关心关注革命老区的发展,用自己的所学、用实际行动助力老区经济发展,以习总书记为榜样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红旅精神”是广大师生投身革命老区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当代青年学子自强不息、爱国爱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汲取“红旅精神”的内涵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一项实践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参赛学生回信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向着更高、更广及更深层次开展,逐渐形成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红旅精神”是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险,砥砺成长的精神;是坚定的理想,将美好的青春投身于伟大民族复兴事业的精神。

(四)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中汲取“红旅精神”的内涵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是“红旅精神”内涵的生产者。马克思曾说:“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经过实践,“红旅精神”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自2017年新增设“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来,截至第七届大赛,累计300余万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深入到贫困乡村,重走长征路、参观纪念馆,实地感受革命先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感受不畏艰辛、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他们深入乡村展开对接考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精准帮扶老区建设,用一个个扎实的实践活动、一个个创业项目完成他们的梦想和初衷。“红旅精神”是新时代青年人坚定信念、知行并进、吃苦耐劳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红旅精神”的内涵特点

“红旅精神”的内涵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信念,勇担使命

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是新时代青年能够不断前进的动力,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爱党爱国的情怀是新时代青年能够深入革命老区,助力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内在动力。马克思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深入实践过程中,艰难困苦挫折不断,一批批有为青年坚定信念,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不断学习本领,提升能力,勇担使命,凝聚起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努力成为可堪大任,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青春需要在艰苦奋斗中不断磨砺,青年需要在艰苦奋斗中历练本领。鲁迅先生也曾寄语中国青年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一批批青年学子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祖国,深入革命老区,扎根农村地区,了解了国情民情,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地提升自我,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青年学生们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用生动的实践传承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三)创新创业,传承红色基因

勇于创新是“红旅精神”内涵的核心所在。江泽民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最大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教育部等各部门围绕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组织“互联网+”大赛与相关活动,创新精神早已融于大赛的血液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不仅仅是一堂生动的艰苦创业实践课,更是一堂富有创新活力的红色教育实践课。广大的青年学生们敢于走出校园,在创新实践中增长知识才干,在生动的实践中学习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传承感悟革命英烈们的伟大精神。事业需要发展,精神需要传承,新时代青年正是这伟大精神的火炬手。自2017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五年以来,一共有9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255万余户、企业6.1万余家,483万名青年学子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及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把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延续下去,在奉献青春之时,厚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

(四)知行并进,服务乡村建设

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基层,务实工作,努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设是“红旅精神”内涵的重要内容。李大钊先生曾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扎根乡村开展工作,不是空谈报国振兴之理想,而是能够切切实实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于百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革命老区和众多乡村地区因为缺乏新鲜的“血液”,而发展落后,无法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面对乡村振兴战略,青年学子积极相应号召,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到各自对接的县、乡、村和农户,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和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高校的智力资源及社会优质资源辐射到广大乡村,改变了农村“失血贫血”的状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红旅精神”在新疆的发扬与传承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域辽阔,是多民族聚集区,红色文化早早在新疆扎下了根。20世纪30年代初,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选派数百名党员干部来新疆开展各项工作,宣传抗日救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民、林基路和陈潭秋等160多名共产党员干部和家属先后来疆,在新疆行政、财政、文化、教育和新闻等单位担任职务,为支援抗战和稳定新疆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积极利用学校宣传和教授马列主义,利用报刊、戏剧等方式传播马列主义和进步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有志青年选择远离家乡,屯垦戍边,支援新疆建设,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新时代以来,无数青年大学生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绽放自我,为新疆谋发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红旅精神”在胡杨精神、兵团精神等一批伟大的建党精神的照耀下在新疆大地上亦是熠熠生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