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
作者: 刘尊英 马磊
摘 要:课程设置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来稳定和提升课程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共同选择。该研究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模式视角出发,在深入分析新工科背景与课程质量保障关键要素的基础上,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闭环体系,系统构建覆盖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实施、课程多维度评价、课程质量信息处理反馈和持续改进各环节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从而规范和引导课程质量稳步提升,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内容和服务。
关键词:新工科;PDCA模式;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运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017-04
Abstract: Courses are the important part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Building a scientific and perfect cours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to ensure and improve courses quality has become a common choice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and the key elements of courses quality assurance,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lan-Do-Check-Ac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system cover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activity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curriculum quali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eedback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assurance system of course quality in all links. The results could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e improvement of course quality and provide more high-quality course content and services for learn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PDCA model; curriculum quality; internal assurance system; operation process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指出在新形势下要促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并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针对上述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全国高校在以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为代表的新工科建设三部曲的引领下,在人才培养“新模式”、工程教育“新质量”和工程教育“新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1-4]。
同时,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课程质量及其保障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地关注。教育部在2019年10月提出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5]。然而,目前我国大学专业在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与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极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1)完整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尚未形成;(2)缺乏保障课程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3)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有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4)课程信息数据统计与反馈不全面;(5)持续改进机制没有很好地落实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构建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来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不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一、全面质量管理PDCA模式介绍
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广泛运用的理论,强调通过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和控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6]。PDCA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闭环体系,能够对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监控和引导,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本科教学的良性发展[7-9]。本研究从PDCA模式视角出发,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内,从课程质量内部标准制定(Plan)、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Do)、教学评价与信息数据统计(Check)和持续改进(Action)等方面解析课程质量要素的内涵与课程质量内部保障机制。
二、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
(一)制定课程目标(Plan)
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Plan即指课程目标。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目标要体现以下核心内容:(1)思想性,课程目标要体现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目标导向性,课程目标与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有实质性对应;(3)规范性与先进性,支撑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要规范,知识体系应科学完整,课程内容应先进、新颖,反映专业先进的核心理论与成果。
(二)设计实施教学活动(Do)
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Do指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新工科背景下,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要体现以下核心内容:(1)首先要体现“两性一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要包含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并具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2)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要紧扣课程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具体、有针对性且可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要与所支撑的课程目标有实质性对应,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突出对课程目标的有效支撑;(3)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要体现多样性,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难点解析、线上学习、论坛交流、小组讨论、小组协作学习、调查研究、社会实践、课后作业和总结答疑等;(4)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要具有可评价性,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对应有具体的评价指标,评级指标所反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与所支撑的课程目标内涵一致。
(三)课程评价与信息数据统计(Check)
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Check指课程评价与信息数据统计。新工科背景下,课程评价与信息数据统计要体现以下核心内容:(1)围绕课程目标达成开展课程评价,针对不同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课程教学活动和课程评价方式,以多个评价结果综合评定课程目标的达成。(2)纳入评价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有可评价的指标,每个评价指标都有相对应的评价标准。(3)纳入课程目标评价的所有指标,其评价结果能以有效的数据信息保留,并存档。(4)实施以多维度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方式。在课程目标确定好评价指标后,收集原始数据信息,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评估矩阵、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等具体流程完成评价。(5)开展学生自我能力达成评价。(6)所有课程评价结果与结论需反馈给学生与课程组老师,同时交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和存档,其数据信息用于课程与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
下面以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课程举例说明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中的应用[10]。通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梳理和基于产出导向的工程能力毕业要求,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确定了如下5个课程目标,如课程目标1:能熟悉识记食品保藏与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采用辩证性思维阐述、分析食品保藏与加工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全周期与全流程,并能基于综合分析与评价,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案或进行创新性设计,对应毕业要求为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如课程目标5:能够在食品保藏与加工复杂工程问题调研、创新工艺设计和小组协作学习等团队活动中发挥组织、协调和指挥作用。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活动,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设置了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调查研究、产品设计、在线单元测试、期末闭卷考试及学生自我达成评价等多维度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表1)[10-11]。
课程目标是否达成是评价方式效果评估的关键,因此,针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选取形成性评价中的相关评价方式,并赋予各评价方式一定的权重来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下面以课程目标1和课程目标5的达成为例进行说明(表2)。
在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根据表2的考评方式,计算同学个体的成绩,并判断其相关能力要求是否达成。
本评价体系中,T值的计算为该考核方式中,学生实际得分与该项总分的比值(0≤T≤1)。学生自我达成评价中,成绩为定性评价,问卷选项中能力达成大于60%的,T值直接赋值0.6。
(四)持续改进(Action)
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模式中,A即Action,指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和总结教训并予以重视,同时确定新的目标并制定下一轮计划。新工科背景下,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中,Action指持续改进,包括课程目标的持续改进、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及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从而使课程质量形成闭环式螺旋上升。同时,新工科背景下,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还应与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相一致。课程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持续改进会影响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毕业要求的持续改进,进而影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完善。反之,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完善会促使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调整,并进一步促进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评价的改变与提升,周而复始,从而使专业建设与课程质量形成闭环式螺旋上升,持续改进。
三、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运作流程
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涉及课程实施的全部环节,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人主要为课程负责人。因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是整个教学质量保障的中心环节,其运作流程与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密不可分,具体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通过制定课程目标、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课程评价与信息数据统计和持续改进核心环节来实现,并形成闭环的课程质量提升系统。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内,通过多维度形成性评价将课程设计与课程评价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内部小闭环,有利于课程负责人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通过持续改进措施为培养方案评价与修订、毕业要求评价与修订及专业课程体系修订等提供原始数据支撑,并最终通过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形成课程质量保障的大闭环,从而确保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运行。
四、结束语
工程教育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必然会随着产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演化。在机器工业时代,工程教育以工程技术为主。在信息时代,工程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很多都需要在科学上的突破,才能真正解决[12]。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问题已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或科学的问题了,而是与人、社会和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更广的视野下,才能真正理解工程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因此,新工科教学必然要在教育内容、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变革才能解决好新工科才人培养的问题,比如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13-14]。本研究构建的基于PDCA模式的课程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可促进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可为我国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