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护理职业精神 提升护理文化自信

作者: 王洋 王美鑫 王艳华 迟晓华 解东 周秀玲

传承护理职业精神 提升护理文化自信0

摘  要:以传承护理职业精神,提升护理文化自信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育为契入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相结合,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始终,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培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梳理与教学案例相关的经典理论与文献、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等方面研究阐述,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的素质要求,提升护理专业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理职业精神;护理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6-0189-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which inherits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of nursing and improves the confidence of nursing cul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 teaching of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finds ou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holds the focus point, ru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learning of nursing major, and truly implement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expound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bing the classical theories and documents related to teaching cases, embedd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ourses, and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student-centered", so as to truly achieve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t adaptability, cultur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improve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of nursing specialty.

Keywords: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spirit of nursing; confidence of nursing culture;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reform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明确“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七个主要任务,其中指出要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作为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迎来了机遇,也承载着责任与挑战。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特点更突出的专业课程,毋庸置疑地成为了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桥梁型”课程,其特点和属性都决定了护理学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优质载体。结合着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形势和医学护理专业新方针新政策,护理学基础潜移默化地以传承护理职业精神为契机,以培养其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提升护理文化自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提供优秀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立体式课程思政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培育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是一种能够非常有效地将课堂育人作为主渠道作用的一条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是落实教书、育人和实现“三全育人”的一个必然要求。作为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强大动力,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是学校能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准则的一个必然要求。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去探究、剖析各个不同门类课程中所蕴涵的价值。并根据实践得出的结论来优化课程的顶层设计,同时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要求,如此这般才能确保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课程思政更加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根本任务,也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而更好地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全体教师育人职责。

课程思政更是一种课程观,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通过认真分析护理学基础教学的课程特点,以夯实基础知识和提升技能为载体,注重价值塑造、提升能力培养和强化知识传授,潜心挖掘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改变固有教学模式重知识、勤动手和轻德育的现象,创新并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3],挖掘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教学方式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单是讲授护理学基础的专业基础知识,而是以传承护理职业精神为契机,以培养其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等职业道德素养与知识点讲授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扎实地学会护理学基础的知识理论,又能强化护理操作的实践能力,还能充分地认同在新时代背景下医护人员的职业使命,即仁爱济世。

(二)梳理与教学案例相关的经典理论与文献

梳理护理专业中隐含着丰富思政资源,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找到相关的经典思政案例与文献,形成嵌入式思政案例导入,洞悉护理理论发展、演进的脉络,注重思政与护理学基础理论的关系,思政案例用于指导现实的护理工作的实践意义与启示[4],进一步提升正确运用护理知识分析与解决居民健康问题的能力,通过嵌入式思政案例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考与决策能力、创新与思辨能力。通过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客观看待外部世界的认识角度。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融入到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点亮求知前行的路。通过教学案例与经典理论的融合,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

(三)嵌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最为关键、也是最难解决的是“课程”与“思政”如何一体化的问题,自然融入、浑然天成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如果勉强为之,难免出现“两张皮”“两层皮”的现象,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中,采用嵌入式课程思政元素融于案例,立足于遵循“以传承护理职业精神为契机,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素养,提升护理文化自信”的课程德育目标,提炼创新精神、慎独精神、担当意识、爱国情怀和爱伤观念等核心思政元素的案例。

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采用双课堂的形式,以理论课堂为主,实训课堂为辅,理论课堂重点将精湛技术、仁爱之心、细致耐心、责任之心和奉献之心五个维度的思政内容融入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见表1。实训课是专业课程思政承载量最大的部分。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操作规范的意识、职业的伦理及道德,糅合到学生最深的记忆中去,使其应用到日后丰富变化的工作场景之中。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构建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目的的教学方法[5]。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对教学方法、手段、内容、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产生着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爆发的疫情期间,“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很好地填补了学生求知时间上的空白。教师通过线上的精彩解释,配合线下实物展示,让学生先提起求知的兴趣,再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流砥柱的课程之一。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人性关怀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僵化学生的操作,这样学生们可能不太会喜欢去发现身边的问题,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此种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护理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地想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该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改善了教学的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期末成绩,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进情感体验及师生关系。

(二)品管圈管理模式

品管圈是质量管理小组(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的简称,是由数名性质相同或相近(兴趣相同)的成员自发组成,通过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学习、生活、管理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6]。品管圈活动既可以是合作学习的管理过程,也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体系反馈后改进的体现。品管圈活动,以课堂表现、作业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作为评价项目,个体先拟定目标成绩,以圈为单位汇总,然后根据实际成绩与预期成绩比对,进行自我反思,促进学业完成。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品管圈的小组讨论学习方法的出现,解决了同学们不会合作、不去合作的问题。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团队合作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品管圈的存在让学生提前在校园内接受团队思维、团队运营和团队协作模式,为日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大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取得共赢。

(三)合作学习与竞赛机制融合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互动为主要组织形式,学生们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会有目的性地去互助学习,比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学习模式,通过群体动力,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们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7]。强化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协调等非智力因素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合作学习与竞赛结合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核了学生的技能目标,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态度及情感方面的考核,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教学问题。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三、岗位胜任特征“双师型”基础护理学教学团队构建

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催生了临床技术的创新,同时对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岗位胜任特征的“双师型”成为教师团队的发展方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做到知识随社会发展进行更新、技能随社会进步进行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课程。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为师资队伍梯队建设输送更多新鲜的血液。遴选出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学人才,从三甲医院、专科医院遴选有能力和有意向承担教学任务的护士兼职承担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的授课任务。作为一名护理教师,要将“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远大志向。教师不但要潜心研究已有知识,也要探索和发现更适合护理专业的新知。同时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充分把握所教授课程的教材精髓,以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地了解学生本身的思想和生活状况。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准备的交流,充分打造良好的课堂授课效果。教师需要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全面发展,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用以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打开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见解及看待世界的视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