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商教育的缺失及弥补路径研究
作者: 吕海霞摘 要:财商是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也创造可观的社会财富,但是在教育体系中,尤其是在各大高校,财商教育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短板。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的财商教育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缺失状况严重。该文在分析我国高校财商教育缺失原因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财商教育;财商行为;弥补路径;高等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7-0071-04
Abstract: Financial quotient is a person's ability to recognize, create and manage weal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country's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also created considerable social wealth. However,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especially in major universities, financi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a shortcoming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inancial and business educ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resulting in serious lack of 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financial and quotient education in my country's universiti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financial quotient education; financial quotient behavior; remedy path; higher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财商可理解为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亦可理解为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这一观念是由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在其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进步,财商的重要性愈发为人们所重视,逐渐与智商、情商合称为“三商”。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而财商素质无疑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财商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其掌握必要的金融常识、理财知识技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务观,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有能力面临生活的各种挑战。
同时,高校财商教育对于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民间财富增长迅猛,年轻人渴望财富与成功,却容易急功近利。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导者,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的财商教育会让学生们认识到金钱的客观属性,了解财富的增长规律,把握经济发展与个人财富的关联度,明确财富与责任的关系,如何实现财富增值与自我升值等。最终助力学生养成健康的金钱观和人生观:个人的自我实现过程中为社会回馈更多的财富与价值。
一、高校财商教育现状
(一)国民整体财商水平较低
财商教育应是人生重要的必修课,从欧美到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财商思维的培养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财商教育应包含财富观念、财商知识、理财手段和财富行为等要素。有高素养财商的人都有自己的财务规划,在市场不断变化时,会采取更有效的抵御方法和风险管理方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体系也愈加完善,但是财商教育却始终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之密切相关的理财观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开始被国民所关注。目前来看,我国国民对于财商内涵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广度和深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财商理念很容易被国民忽视。
我国的首份亲子财商报告在2018年正式发布,其中的内容指出我国人民的平均财商指数仅为60.1,刚刚跨过及格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相较于重视财商教育的发达国家而言具有很大的差距。财商教育同智商教育相较,依靠的更多的是后天的培育与熏陶,这一过程最好发端于从认知观念开始形成的幼年时期,而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开始进行这一过程了。
(二)高校财商教育体系不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大学生不良消费上升趋势明显,理财教育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如今,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严重,这意味着高校缺乏对应的财商教育。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在高校的财商教育方面是一个短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使其具有现代理财能力,应是高校育人职能之一,学校要深入研究理财教育问题,采取多种途径开展高校理财教育活动。在高校中,除了与财务金融等相关的专业外,开设财商相关选修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开设财商相关必修课的高校近乎没有。即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的高校,其财商教育课程也缺乏足够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要在部分大中小学中开设相关的基础知识公共课,建立相关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学者开始深入探索高校财商教育机制,提出高校加强财商教育的具体路径。邓人芬强调高校财商教育的核心理念应为消费观教育、幸福观教育和理财观教育,同时提出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激发学习欲望及拓展理财教育理念的财商修养教育路径。李海兆则基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人的“四位一体”的高校财商教育体系。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现在依旧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不少高校对学生“财商的培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商教育供给严重不足。尽管财商教育课程在一些高校被陆续推出,但由于课程设置偏差、专业师资缺位及实践结合不够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二、高校财商缺失原因探析
许多发达国家对财商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形成以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财商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相继成为必修课程。相比之下,国内高校的财商教育则明显不受重视,既无政府意志主导,又缺乏相应的体系支持,更不用说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了。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文分析如下。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重农抑商的传统文化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金钱就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儒学道统之下,“君子耻于言利”,圣人眼中“金钱是万恶之源”,人们表面上不屑谈论钱财,有钱人也未必有匹配的地位。但实际上,上到统治者,下到黎民百姓,都知道财富的重要性,也有逐利的本能。更有意思的是,在金钱观上,却是一方面“君子言义、小人言利”,另一方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中性的解读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济体量和财富积累也达到空前的高度,虽然人们不再耻于谈钱,但也限于相应的场景,尤其是伴生的社会黑暗现象基本都涉及金钱交易的时候,传统观念的惯性仍然让国人对金钱保持了微妙的态度。这样的大环境下,尤其是学校,虽然管理者、老师和学生都知道钱的重要,但不会是大家谈论的主题。这就可以理解学校的财商教育是何等状态了。
(二)应试教育及家庭因素影响
来自应试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挤压,是财商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强大阻力。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学习加成绩就是学生的全部任务,钱财并不是学生需要关心的事情。而且他们从未接触过所谓的财商教育,也并未在钱财上出现问题,因此财商教育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同时,应试教育占据了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没有空余留给财商教育。
《中国家庭财商培养状况调查报告》(2017年)显示:储蓄意识较强的父母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存钱与培养财商无关,因此并不会教孩子存钱。他们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削弱了孩子的财富想象力和创造性。还有部分在时代的浪潮中成功脱颖而出的家长,由于在奋斗过程中经受过钱财上的困顿,导致其消费上对于子女极其的“宽容”,这同样可能导致子女形成不健康的金钱观和财富思维。而随着财商教育在家庭中的不断边缘化,高校中的财商教育更是不为人们关注。但就像《富爸爸,穷爸爸》里说的:“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高校资源供给不足
自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在总体上还处于稀缺的状态,并且还存在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课程设置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同时,如今高校思想教育越来越偏重于实用主义,校园文化建设功利性明显。这都会导致在扩招后财商教育资源供给难以和学生数量的增长匹配,绝大部分高校无能力为学生提供完善有效的财商教育体系。另外学生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无法认知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就业的压力下,只会越来越关注专业能力的学习,客观上迭加了财商教育的供给不足因素。
(四)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体制,公办高校的学科规划、建设和专业设置都需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报批才能立项,才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学校对财商教育缺乏相应动力时,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推动才能更好更快地落实。这要求政府部门站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全面考量高等人才的综合素质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财商教育指导方案来。现实情况则是,政府对于高校教育的关注更多集中于专业教育,资源几乎都分配给传统学科,对财商教育明显关注不足,政策指引和投入近乎空白。政府的态度对于高校也具有指向性作用,政府对于财商教育的相应态度也会让高校做出相应抉择。
三、弥补路径研究
新的时代下,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和高新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替换和迭代,高校财商类教育的发展路径及其实施方式应该要与时俱进,不断地与新技术、新业态相互结合,如传统课程教育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校内教育和校外机构的深度融合等。使得高校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平台上接受更多维度的理论和财商教育,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不同层次的理论和类别学习教育的有效互补,最终推动高校学生整体理论和财商素质的提高。
(一)开展多元化知识培训
高校首先应将财商教育及其相关课程纳入学校公共选修课中,或者在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或者就业培训的时候,有选择地将财商教育的部分重要知识点纳入其中。在对学生进行财商教育相关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各高校自身的专业、就业等方面的特点,侧重讲解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财商知识或案例。要使得学生能够将财商教育和他们自身的职业规划、财富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现在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极为重视,并且创新创业自身也需要相关的财务方面的知识以及较高的财商,因此,各高校可将财商教育与创新创业课程相互融合,在创业课程中开设相关的内容,这样高校便可依托一个现实有效的平台来对学生进行财商教育,也可以使得财商教育更加的具体化。
同时,高校可通过科技手段赋能的线上路径开展财商教育。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数据传输带来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优化同样赋能了教育行业,多人同时在线,用户通过视频或者授课软件与教课老师实时互动等方式也应成为高校财商教育的重要形式。当财商教育通过高效的基础设施被提供给更加广泛的学生群体时,包括财富观念、金融素养和风险管理等在内的与财商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也应该顺势而为,同样延伸至更多的高校学生,从而有效提升财商教育的可触达性。与此同时,除开授课之外的线上平台也需要同步建设,用于提供财商教育相关的案例分享和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