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学资源多元化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 王霞摘 要:该文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对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模式进行研究,从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学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微媒体资源开发以及虚拟社区专题资源开发三个视角分别进行阐述;对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学资源的传播途径,如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课程在线学习、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信息即时发布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红色网站传播等进行梳理,旨在通过不同的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引导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教学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学;资源挖掘开发;模式优化;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7-0075-04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s the core, studie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nline open course resources, micro-media resources and virtual community thematic resources 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dissemination chann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Internet era, such as online learning of internet-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stant release of internet-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ternet-based red websit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guide the futur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stage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
Keyword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 mining and development; model optimization; diversity
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其实就是一种利用多种方法、原则最大程度调动思政课程所涉及的一切信息,从而不断完善思政教学内容,增强思政教学时效性、针对性的过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结合,极大地深化了我国各阶段教育领域改革[1-3]。智能终端、自媒体和现代教学工具等互联网产品的不断涌现,让信息的传递逐渐实现了高度智能化、互动化和个性化。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如何高效利用互联网为各专业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帮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思政教学工作而言,现代互联网技术所体现的最大影响之处主要包括教学工具的改革、教学资源挖掘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环境的改变等。其中,教学资源挖掘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思政教学工作更好地与高等教育阶段不同专业进行结合,将思政教育与高等教育进行高度融合,达到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助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事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思政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开发、挖掘模式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高等教育阶段思政教学工作的进步提供助力。
一、高校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现状
(一)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概述
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通常指的是在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时,高校、教师等主体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方法等,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通过深度挖掘学校师资队伍思政资源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通过拓展辅助思政教学资源及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政学习资源开发等[4]。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政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时效性及针对性。对于我国一般高校而言,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不完善、缺乏创新等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现状与问题
1.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高校思政教学中最常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思政教学课件,提高思政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储备更多的思政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在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时随时调阅部分内容等。
经过多年的使用,单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已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时,容易出现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通过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而对于深度挖掘思政课程内涵等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最终导致教学重点产生了偏移无法形成思政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用[5];其次,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尽管已经尽可能与现代网络媒体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毕竟已经非常普遍,使用中仅将多媒体教学看作传统板书教学替代品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已经逐渐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这种由于教学工具落后导致无法吸引学生关注的现象又进一步导致教师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产生了恶性循环。
因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模式显然已经略显陈旧,较为封闭式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及教师拓展思政教学资源,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与创新精神,与思政教学工作理念相悖。
2. 师资队伍资源开发
通过深度挖掘西安音乐学院(下文简称本校)或兄弟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思政资源,从而不断拓展本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方法,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的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之一。经过多年的思政教学探索,大多数高校均发现单纯依靠本校的思政教师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往往容易陷入一种过于理论化的误区,即思政教师很难与高校中所有不同专业之间形成合力,思政教师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所有不同专业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不同需求,最终思政课程无法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和实际需求进行结合,思政教学工作只能泛泛而谈、缺乏充分的实际效用。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发往往需要所有不同专业共同参与,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各专业个性化的思政教学资源构建。
通过拓展师资队伍开展思政教学资源开发模式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需要长期的磨合,同时也并不是所有专业课教师都愿意跟思政课教师合作,即便在当前我国大力开展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理工科教师也并不认为思政教学工作跟自己有很大关系,这种多方合作开展思政教学资源挖掘的模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现实难度[6];其次,即便其他专业课教师同意与思政课教师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长期钻研自己所需专业,对于思政教学资源本身未必具有敏感性,在其合作开展思政教学资源过程中也会给自己的本专业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自己的教学考核、科研工作进展等。
可见,尽管通过调动各专业教师进行个性化思政教学资源挖掘这一模式,本身对于提升高校整体思政教学水平而言具有很大的助力,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无法避免受到非思政专业教师的抗拒。同时,这种思政教学资源挖掘模式往往还需要高校在教学考核、科研指标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工作,就目前来看开展的难度较大。
3. 拓展辅助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
辅助思政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辅助教材、课外读物和课外思政实践活动等。拓展辅助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思政教学资源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高校及思政课教师通过不断开发辅助教学资源,能够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不断完善思政教学资源。高校思政教学资源大多数可以通过课外读物、课外活动等进行完善,部分情况下这些辅助资源确实能够对思政课程进行一定的补充,起到拓展思政教学资源、完善一般思政教学课程等作用。
然而,就目前我国辅助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现状来看,仍存在部分问题。首先,辅助思政教学资源数量与种类较少,大多数高校思政课程仍然以公共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7];其次,思政活动开展普及程度欠佳,极少有学校能够定期安排学生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基本上思政实践活动仅局限于某些学生或学生团体的自发性行为;最后,辅助思政教学资源的深度普遍不足,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所编写的辅助教材、课外读物等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辅助思政教学资源被束之高阁的问题普遍存在。
显然,通过拓展辅助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模式对于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而言并不实际,一方面大多数辅助教学资源均为实体书籍、资料等,其编写、生产成本本身较高,且一套成熟的辅助教材从选题开发到最终使用经历的时间短则一两年长则数年,基本已经丧失了时效性,只能以比较宏观、理论化的角度进行编写,继而丧失了辅助教学资源的灵活性、时效性优势;另一方面,课外实践活动需要的成本及对高校组织力度的要求太高,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定期开展思政课外时间活动的能力。
4. 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
网络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对于当前我国思政教学工作而言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获取渠道。现代化的思政教学工作离不开开放式的网络资源环境。目前我国思政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多集中在精品网络课程开发、辅助教学平台开发和在线教育网站等,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政网络教学资源开发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资源利用率不高、吸引力不强和互动性不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8]。
二、互联网时代思政教学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结合,大幅降低了现实教学工作中关于资源挖掘、开发及信息沟通的成本和难度,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未来我国高校开展思政教学工作的主要模式[9]。首先,互联网技术与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工作的结合,能够为思政教学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各种网络平台的涌现能够充分发挥自媒体及移动媒体的优势,随时随地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其次,互联网技术中的网络爬虫技术能够根据高校不同专业的关键词进行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的爬取,大幅降低了人为检索资料形成的教师人力资源浪费;最后,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校、某专业甚至具体到某个班级的学生思想动态、行为特征进行获取,从而“对症下药”提高思政教学工作的个性化。
(二)挑战
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学工作及思政教学资源开发带来的好处很多,但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同样也为思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网络攻击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部分思政教师在网络上检索某些思政资源时,会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侵害,将部分携带木马病毒的思政资源放置在公开的思政学习平台上,其他教师或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面临网络攻击的风险;其次,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存在给思政教学工作本身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网络的高度开放性,高校生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料,某些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因为某些反动资料产生不良的心理变化,进而不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10];再次,某些高校思政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有限,面对存在一定难度的互联网技术时往往难以应对或熟练掌握,需要高校及思政教师进行大量的学习;最后,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思政教学资源既能够将传统的思政教学资源数字化,便于学生获取;又能够将数字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实体化,增强实体化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