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 张军
摘 要: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受到严重影响,伴随着“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出台,在线直播教学成为唯一选择,对教学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给教学改革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高级日语课程进行基于“雨课堂”的在线授课模式的教学实践。该文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及其效果,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雨课堂;在线教学;教学模式;高级日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7-0123-04
Abstract: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in early 2020, the traditional offlin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hina's schools has been severely challenged. To cope with thi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unched an initiative entitled "Ensuring learning undisrupted when classes are disrupted", making online live teaching the only option, which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other hand, this has been increasingly viewed by the educators as a significant opportunity for teaching reform. Professors with the Advanced Japanese Course at our university adopted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 supported by the "Rain Class" platform.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new teaching process and its effects, then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finally proposes solutions to its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mode; advanced Japanese; reform in education
2020年初突然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为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教育部在2020年1月27日发出全国多地延迟2020年春季开学的通知[1],2020年2月5 日教育部要求高校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停课不停学,线上直播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在线直播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在线直播教学平台的选择
目前,网络教育平合种类较多,各有特色。例如,学堂在线(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和学银在线(超星)等。其中,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其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了教学改革[3]。其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中,实现了课堂教学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结合[4]。通过多次尝试与比对实践,高级日语课程决定采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开展在线直播授课模式开展教学。
(二)在线直播教学平台的操作培训与在线试讲
为深入了解在线教学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及时掌握雨课堂使用技巧,为后续正式开启的在线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我们参加了学堂在线推出的“在线教育主题培训系列直播课程”,接受了平台技术人员就雨课堂线上教学活动的专门指导,通过培训,教师适应了新型教学环境,掌握了在线教学技能、信息平台技术,熟练操作流程。
为保证线上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在开始正式线上授课前一周,师生们进行了多次的在线试讲,对雨课堂直播进行了测试,预演了上课活动,并请学生针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形式等提出意见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授课和学习质量,通过在线试讲,师生均进一步了解了雨课堂的各个功能,教师在短时间内熟悉掌握线上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授课方法。为正式线上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雨课堂”的高级日语课程线上教学模式
高级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日语的听、说、写、读和译等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语综合教程(第5册)》,该教材词汇量大、语法条目多,文章内容难度较大。再加上总学时较少等因素,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根据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我们将教学模式设计成课前导学—课上研学—课后思学的“三位一体”教学路线(图1)。
学生在课前通过雨课堂预习课件学习内化一级内容,课上通过学习汇报、辩论和成果展示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内化二级和三级内容,课后通过扩展阅读、个性化答疑和成果完善等环节进一步升华三级内容,逐步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
(一)在线直播教学的课前准备——预习课件
主要围绕雨课堂系统进行课前阶段教学设计。教师利用雨课堂的功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拆分,设计课堂互动主题、布置课下自主学习任务等,教师将传统教学课件改造为含有雨课堂元素的智慧教学课件。
我们的预习课件拆分成“词汇”“语法”“课文”三大部分。在制作课件时,主要在课前预习练习题及微课视频方面做足了文章。
1. 课前预习练习题
利用雨课堂的习题功能,在预习课件中制作各种类型的测试题,能够对学生所进行的自学、预习情况进行摸底和测试,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薄弱之处以及学习偏差,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设计,在线直播时更能够对重点难点进行侧重,避免重复,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习题,能够发现自己知识点的不足,在线学习时能够更加集中。
根据雨课堂的习题功能,我们将课前预习练习题的题型设置为主观题和单选题。主观题的题型为日汉互译,主要是词汇和语法在课文原句的翻译、造句及有关课文内容的思考题等;单选题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结构及阅读理解。
2. 微课视频
我们充分利用雨课堂“插入慕课视频”和“网络视频”的功能,挖掘网络资源。雨课堂内置“慕课视频”资源有限,可用的不多。因此,我们尽可能通过互联网选择下载日本教师讲授的语法短视频,预先将知识点的相关视频上传至雨课堂“资料库”,通过审核后插入课件。通过真实生动的画面,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语法教学和试听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
(二)基于“雨课堂”的课前预习(课前导学)
我们在课前利用雨课堂的课件推送功能发放任务卡(图2)给学生,使其明确课前学习任务。任务卡上的任务既有全员任务、小组任务,还有个别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体现出个性化需求。教师通过雨课堂数据监测和课程微信群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采取个别辅导;共性的难点问题融入课堂教学。
图2 课前预习任务卡(第2课:田中正造 “课文结论”部分)
这种“课前导学”的模式不仅能够减少传统线下授课时在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所花费的大量时间,还能够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雨课堂”的直播课堂教学(课上研学)
高级日语课程线上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构成(以下以第2课:田中正造最后一次课为例)。
1. 上次课学习内容的检查
教师通过雨课堂课件设置的练习题,检查学生上次课学习的效果,并检查学生对其他知识的联系情况,确认学生对一级内容的内化。
2. 本次课预习内容的反馈
对学生预习自测题进行点评、解析,分析错误所在及原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预习的情况。
3. 学生课堂发表
学生(3~4人)针对任务卡布置的“田中正造のやったことをあなたはどう思うか”(你是如何看待田中正造所采取的行动的?)的问题,分别针对田中正造的生平、事迹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对学生的发表情况进行总结,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由此帮助学生内化二级内容。
4. 重点、难点讲解
主要对学生预习环节所反映的薄弱之处,梳理出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精讲。例如,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对文章难点进行讲解。根据预习任务的要求,让学生发表段落分析、归纳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然后予以总结。运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在课前提出的共性问题如“政府はなぜ田中正造の直訴を狂人の発作と片付けてしまったのか”(政府为什么把田中正造的直接上诉行为归结为疯子发作?)的深层内涵进行讲解。
5. 小组跨文化探究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利用雨课堂将相关的讨论词,诸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澄んだ水と緑の山は金山、銀山である)”等话题进行投屏,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并作出评价,最后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6. 总结及作业布置
(1)完成课文读后感。(2)推荐补充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如渡边淳一所著的《遥远的落日》,该传记小说描绘了出身贫苦的野口英世克服左手残疾等种种困难,立志医学事业,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细菌学伟大成就的人生轨迹。通过补充阅读,不仅能够增加阅读量,还有助于学生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实现励志、勤奋学习的培养目标。
(四)线上教学的课后阶段(课后思学)
雨课堂的最大优势是每节课授课结束后都会提供本节课的学习报告,教师结束本次授课后,雨课堂会自动生成“课堂报告”,内容包括学生数据(优秀学生/预警学生)、习题数据(正确率、答题率)、课件数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与备忘等。
利用雨课堂的各项数据,结合线上直播教学过程归纳总结学生学习情况,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把握教学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修改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基于雨课堂的课后思学分为五个步骤。
1. 教师考核记录
教师通过雨课堂生成的学生数据(到课情况、优秀学生/预警学生)、弹幕回答问题和习题的正确率等数据结合直播课堂上的协作表现等作出考核。
2. 阅读扩展
我们的做法是利用雨课堂课件,将优秀作品或以阅读理解的答题形式或以读后感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读解能力、写作和逻辑思辨等能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以此来展示日语表达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3. 课后复习
通过雨课堂,课后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延伸。学生可以随时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通过课程回放,复习直播课堂、课后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教学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反思,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