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系统解剖学课程有机融合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 钟斌 李云杉 陈佳音 李莎莎 卢荣妹 凌雁武 甘珏方 方晓燕

摘  要:当今时代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仅只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开展解剖人文教育、引用案例、分组学习、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等多维度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人文关怀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提升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生;系统解剖学;体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7-0181-04

Abstract: Nowadays, the requirements for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to impart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be a moral and quality person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world outlook and values. Teachers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Systematic Anatomy, and carry out multi-dimens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such asanatomy humanistic education, citing cases, group learning, group discussion and group report, which will help medical students 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care quality and cultivate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Human Anatomy and Histoembryology.

Keywords: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medical students; Systematic Anatomy; experienc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通过讲述人体的形态结构,让医学生认识正常人体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医学生学习好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对高水平医生的需求不仅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解剖学具有学科的特殊性,具有丰富的立德树人素材,且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该时期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塑造的重要时期。在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等综合素质能力。这样有助于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业务精湛,且有高尚品德、医德的医务工作者,才能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全方位发展医学人才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谈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概念上的区别。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程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实施主体上的区别。思政课程的实施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的老师,这些老师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背景,专业性强;而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所有参与课程授课的教师,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比思政课程的实施主体更为广泛,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尽管两者之间在概念和实施的主体上存在差异,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已成为教师授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常态化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到各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去,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产生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课程思政可以让每一位授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自身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和体会等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的实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们自觉加入到立德树人的行列,形成人人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师,践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历史观,最终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使命。

二、恰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系统解剖学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既有科学的一面,又具人文特色,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2]。老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在恰当的时机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大一正式上系统解剖学课前,老师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医学誓言宣誓和对“大体老师”默哀仪式,以表达对大体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感恩之情,感谢“大体老师”给同学们学习的机会,让同学们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系统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爱惜“大体老师”,学会尊重生命,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开始学习系统解剖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标本示教室里的空气中散发着福尔马林的味道,刚开始在示教室上课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同学难以适应这样的学习环境,这时老师会告诉学生,解剖学教研室的老师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同学们上课,直到退休,难道老师们不知道福尔马林的味道难闻吗?能因为福尔马林的味道难闻就不上解剖课了吗?医学事业的发展总是要有人付出、甘于奉献。老师的话让同学们深受感动。大家都知道福尔马林是一种可以致癌的物质,其味道不仅难闻,而且对身体亦有坏处,而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同学们上课,他们的身体健康就不重要了吗?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同学们的一样都是重要的,但老师们都没有选择退缩,依然站在解剖学的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他们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没有他们艰辛的付出,甘于在最艰苦的岗位上作贡献,怎么会培养出今天优秀的学子呢?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也慢慢克服了困难,适应了学习环境。解剖实践教学的学习环境虽然艰苦,但我们要知道艰苦的环境更有利于磨炼医学生的意志,培养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三、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思政特别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贯通[3],虽然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素材的课程,但仍需老师们不断地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时事和生活案例,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课程思政元素,为系统解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添砖加瓦。在系统解剖学课程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利用课程思政多层面、多方位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来增加系统解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一些比较抽象、难理解的章节内容中,老师会通过列举真实的临床案例,把同学们从课堂带入临床实境,尽可能让同学们切身感受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的解剖结构与临床相关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习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习惯,从而实现右江民族医学院早临床、多临床的人才培养目标。

(1)学习系统解剖学绪论时,老师给同学们讲述解剖学的历史发展,讲述经历了无数的科学家们艰辛研究才有的今天的系统解剖学。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解剖学发展的历史,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一些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事迹。老师还给同学们讲了右江民族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庞祖荫教授的故事,庞教授从原广西医学院(现为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为支援百色革命老区的医学事业,放弃了在省城大医院工作的好机会,毅然来到右江民族医学院的解剖学教研室工作直至退休。工作期间,庞教授带领教研室老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带教师们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并建立标本陈列室。他的课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只要是他带过的学生,一听到解剖老师,他们都不由自主地问起庞教授的身体健康,谈论着庞教授给他们上课时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场景。庞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中科院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是右江民族医学院第一位获得国家级课题的老师。由于庞教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突出表现,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的言行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广大学生和解剖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也影响着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其他老师,是老师们的楷模。庞教授对教学、科学研究的热情、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去学习和传承。即使庞教授退休后,他仍心系学校、心系解剖学教研室的发展,仍经常到学校和教研室走访,出谋划策,为右江民族医学院及解剖学教研室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讲身边的故事,容易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启发了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让医学生在心中萌生了一颗热衷于从事科学研究的种子,教会了医学生要有医学科研精神,不畏困难,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这些精神也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

(2)学习到呼吸系统时,老师会联系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讲述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会讲述身边去武汉抗疫支援的“逆行者”和人民群众一道共同抗击疫情的各种振奋人心的故事,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医务工作者在抗疫方面作出贡献的感恩之情,让医学生领会到医生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起医学生对未来医生职业的憧憬。诠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让学生明白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达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密切结合的目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老师在课堂上还讲到了我国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科学家们夜以继日、自主研发新冠病毒疫苗,并获得了成功的事例。新冠病毒疫苗在全国范围内为适龄人群免费接种,截至2021年9月15日,我国超10亿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总剂次和覆盖人数均居于全球首位。这种福利连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办法实现,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做到了,这些例子通俗易懂,能激起医学生深深的国家、民族自豪感,让中国大众深深感受到生活在中国的幸福感。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同时也让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对国家而言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社会而言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个人而言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效地践行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