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改革与实践
作者: 杨金豹 康志强 刘希军 白令安 马强分 王建强
摘 要:该文总结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基础、方法和过程,并结合资源勘查工程国家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探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意义。形成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及其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为逻辑顺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可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其他类似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借鉴。
关键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8-0042-04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iculu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rst-cla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gives the basis, method, and proces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 achievement evalu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ement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and goal of national first-class specialty of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A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with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curriculum system, syllabus,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achievement evalu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s the logical order has been form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f resource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and other similar majors.
Keywords: training program; syllabus; teaching objectives; achievement evaluati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自2015年国家进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以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和标准相继出台,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2006年国家开始筹划国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于2016年6月全票获得《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资格。2017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奏响了新工科建设的号角;同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初,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同年3月,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6月,在成都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10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做了总体要求,并提出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七大内容。其中,对课程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导向提出了具体要求,确立了“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和“两性一度”的课程建设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进行优化重构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这些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1]。
因此,高等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要分别在“教”与“学”上做出改变。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考核标准和评价办法,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对于学生来说,除了专注于课堂学习以外,还需花更多时间完成课下的自主学习。最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18年5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有条件),有效期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2019年,该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外,从2021年开始,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工科专业认证做了新的部署,要求新申请认证的专业必须在申请书中说明“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并提供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详细过程材料和评价报告。
在上述背景下,桂林理工大学于2019年和2020年秋季学期分别开展了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为了评价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明确要求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与此同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于2020年11月提交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期改进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于2021年6月通过了中期审核。此外,2020年11月,教育部网站公示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结果,矿床矿相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地球科学概论获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在制度建设方面,桂林理工大学于2021年3月1日印发了《桂林理工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桂理工教〔2021〕5号),该通知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做了详细规定,并要求及时发现课程教学短板,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应教学环节,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
总的来看,不论是国家层面对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还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成果与经验,都为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改革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有利于课程教学持续改进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不适合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目标不完全、甚至没有对接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单一,考试出题未完全涵盖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还是习惯于用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课程教学盲目,课程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甚至更难以评价,也就不能支撑毕业要求。虽然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多样的课程教学考核方式,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但是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任课教师而言,通过一学期的授课来做好一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有难度的。这是因为,教学大纲中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需要充分认识该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还要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即使是期末考试,也要考虑出题是否涵盖所有教学目标。因此,任课教师传统教学理念需要逐步更新,以满足当前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建设的需要。
(二)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多数任课教师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就是简单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制定教学大纲过程中,如果课程教学团队和任课教师充分认识“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这个逻辑关系的话,那么就会意识到,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反过来评价的是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相应成绩占比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设计是否考虑周全。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不单单是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反过来也评价了教师“教”得怎么样;“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评价也是相互的。此外,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并不是集中到期末进行的考核结果评价,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计划逐步开展的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但任课教师往往并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
(三)当前课程建设工作的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联系不够紧密
虽然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目前仍处在认证有效期内,经过一轮的专业认证工作,专业建设似乎从“形似”转变为“神似”了。但是从长远来看,真正的“神似”并不单纯是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撑条件等方面符合认证标准,而是在这几方面符合认证标准后,不仅要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还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可评价并进行持续改进。归根结底,一流课程建设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基础的工作。在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就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实现,且教学目标达成度可评价。
(四)课程建设缺乏操作简单、切实可行及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2019年秋季学期,桂林理工大学完成了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20年秋季开展了培养方案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在大纲修订过程中,修订的内容不仅要求课程教学团队或任课教师明确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打破以往单纯依赖期末考试的局面,还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但具体如何进行评价并未具体说明,这主要是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无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一流课程建设,还会间接影响一流专业建设。因此,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出一套操作简单、切实可行及行之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基础、方法和过程
(一)评价的基础
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首先要制定符合学校定位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且具有专业自身特色的12项毕业要求及其二级指标点,根据这些指标点设置能够实现指标点的课程体系,再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来实现对二级质标点的支撑。这个逻辑顺序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工科专业必须先制定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后来,安德森(L.W. Anderson)等人将认知领域修定为两个维度,即知识维度和认知向度。知识维度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等;认知向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情感领域包括如何做人和如何相处等。按照这两个维度,12条毕业要求框架的分析结构见表1[2]。
通过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和安德森的两个维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内容,来判断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属于哪个维度,然后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目标需要安排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在课程开始之前,应安排好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时和时间的分配及考核评价体系;并且,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需要分别建立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从以下五个步骤展开: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习成果;确定获得学习成果所需的知识水平及内容;确定课程和课堂评估方法;利用各类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而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要首先明确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课程教学目标,且目标数不能超过5个。如果多于5个,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的时候,会出现支撑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察要点过于分散的情况,导致对教学目标的支撑不足。因此,要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可缺少,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并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课程教学大纲也要精细制定出来。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教学目标(需要有矩阵来体现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总体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对应于支撑的教学目标(可以用表格矩阵的形式给出)的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包括基本要求、重难点和课程思政点)、课程考核要求(包括不同考核方式的成绩占比和评定依据)、课程评价和持续改进的要求、课程纪律要求和教材及参考资料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