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中的学习者认可度研究
作者: 张咏鸥 邵江燕 吴静萍 刘艾明 李廷秋
摘 要:在线课程因其共享的、大规模的优质教学资源而在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发展,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及其认可度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因而也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针对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学生认可度进行探究,对武汉理工大学采用工程流体力学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学生对学习效果评价指标的认可程度,进一步分析不同在线课程资源类型的评价指标对学习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和测试这两类传统的教学考察手段,改为在线进行后,仍是学生最为认可的能够体现学习效果的方式。相较而言,在线登录次数、PPT资源观看次数和时长、视频资源观看次数和时长、论坛参与程度等与传统线下教学完全不同的考察手段,还未能够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在线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流体力学;认可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1-0045-05
Abstract: Online cours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due to their shared and large-scale high-quality teaching resources. The evaluation of online courses and their recognition are the key elemen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o they have also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student recogni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ffect of online courses, and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tudents who take the online course of Fluid Mechanics in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t explores the degree of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learning effect,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online course resource types on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inspection methods, such as homework and testing, are still the most recognized methods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the learning effect after they are carried out online. In comparison, the number of online logins,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PPT resource viewing,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video resource viewing, and forum participation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ve not yet been fully recognized by students.
Keywords: online courses; learning result; evaluation indicators; fluid mechanics; recognition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写MOOC)自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教授2008年首次提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2012年以来建立了Udacity、Coursera和edx等多个MOOC平台。因这类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及能够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在高校等教育机构和相关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广。2013年,Armando Fox提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写SPOC),以小规模的特定人群为对象,通过结合在线资源来实现传统教育方式的转变。因该方式针对小规模人群授课,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SPOC的广泛应用,用户使用SPOC学习的效果亟需精准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指标,相关研究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
基于学习者视角方面,针对MOOC和SPOC的学习效果已建立有各种学习效果评价模型,例如,刘娜[1]从学习者视角出发构建了MOOC课程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对成熟的在线课程质量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在线课程质量的影响因子,构建了MOOC课程质量评估模型。随后遵照评价指标构建原则和课程质量模型,确定了学习者视角出发的质量指标维度,并通过专家评价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指标,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李杨[2]针对目前MOOC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不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以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为例,基于MOOC教学模式,使用多平台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对MOOC平台、问卷星及通用考试客户端系统中的有效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获取,构建MOOC环境下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评价指标权重,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沈欣忆等[3]充分利用在MOOCAP(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程)中学习者的在线行为和数据,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工作坊等多种方法,建立了MOOCAP中在线学习和行为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周怡林[4]基于用户画像数据,构建了学习者在线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型。在充分分析使用数据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学习投入和持久性及媒体资源受欢迎程度的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使用者的用户画像数据,从不同特征维度对学习者进行刻画,得到了更加多元化的用户在线学习评价方法。
在上述评价模型中,研究者主要通过观察学习者学习行为来评价使用效果,遗憾的是,研究中未能够考虑学习者自身对这些评价指标的感想和认可度,正如曾奕等[5]提出的主体性缺失问题。
国内近年来开展了少量关于学习者对评价指标认可程度的研究。李林光[6]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提取了学习者使用过程中评论的课程特征-意见词作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结合已有教学理论和评价方法形成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邀请了多名专家和具有丰富使用经验的学习者给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得到了一套能够同时反映专家和学习者观点的指标权重系数,打分结果显示专家和学生对于评价指标的认可度并不完全一致。
在传统课程中也有学者对评价指标的学生认可度开展了研究,刘晓瀛[7]对高职药学专业化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业评价指标进行了学生认可度调查分析,针对这门传统线下教学课程,其课题组通过专家咨询、期望调查及层次分析法等确定了学生学业评价的一级和二级指标,然而对学生认可度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指标内容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何洁等[8]针对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进行的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从学生认可度方面分析了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并介绍了改革措施与方法。
可以看到,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者对于不同评价指标的认可度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无法从专家评价中得到。其中,学习者作为评价指标的被施方,其对于评价指标的看法不容忽视。同时,由于在线资源主要由教师制作,难以从使用者的角度全面考虑,必然带来一些设计时的盲区,比如在线资源应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更能够得到学生认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待在线课程平台评价指标使用情况。
本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线课程平台中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了学习者对在线课程资源类型及评价指标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认可度,为这类课程的在线资源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设计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在武汉理工大学由笔者所在团队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本文中所讨论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船舶流体力学课程、轮机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D课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D课程及油气储运专业的流体力学A课程等。虽然各课程内容重点和难度有所差别,但主讲内容均属于工程流体力学范畴,并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本文中一并考虑,不同专业的区别也在后文中进行了分析。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船舶流体力学课程采取课堂教学和线上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共64学时(56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理论教学开课14周(每周4课时),实验教学8学时。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力学D课程采取课堂教学和线上自学的教学形式,共32学时(26学时理论教学,6学时实验),理论教学开课7周(前6周每周4学时,第7周2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油气储运专业流体力学A课程采取课堂教学和线上自学的教学形式,共64学时(58学时理论教学,6学时实验),理论教学开课15周(前14周每周4课时,第15周2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
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周需完成课堂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资源的自学和在线讨论,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
(二)教学实施
1. 课堂教学
课堂开始前五分钟为复习阶段,梳理前几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回顾本章中的思路和已了解的学习内容。随后,教师讲授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讲解过程中穿插例题并邀请学生进行分析,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增强课堂互动氛围。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通过课后联系巩固核心知识点,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流体力学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送下次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前网络在线学习任务。
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考核评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上课和使用在线资源过程中的评价,一是期末考试成绩评价。上课和使用在线资源过程中的评价占考核评价总成绩的40%,期末测试成绩占课程考核评价总成绩的60%。上课和使用在线资源过程中的评价由在线资源学习效果、课堂学生表现及各章课后作业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在线资源学习效果评价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20%,课堂学生表现成绩和课后作业成绩分别占考核总成绩的10%。
2. 线上自学
在线课程包括PPT资源、视频资源、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和在线论坛等。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讲解视频和PPT,便于学生对照学习。课程教学团队在线下课程中详细介绍了在线课程平台的各项功能及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将PPT资源上线、布置在线作业和发布在线自测题等方式加强了学生与在线课程平台的交集。同时,团队成员通过更新平台中视频资源,在论坛中与学生交流和讨论,充分利用自身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知识积累和了解到的最新科研进展,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拓展相关领域视野。各部分项目包括以下几项。
(1)PPT资源
通过Powerpoint的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使用和安排图片、视频等不同的素材,使得学习者不必仅从单调的语言和文字中获取知识,能够接触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美观、炫目的平面和动画设计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演示之中。用PPT来帮助我们突出演示的重点,帮助学习者理解演示的内容,跟上演示的节奏,同时协助营造适宜的演示氛围,通过感性的视觉信号增强学习者对内容的良好印象。
(2)视频资源
视频资源通过采用实时音频、视频信息的多媒体文件,使得原本静止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表现形式直观且易理解。学习者在看和听视频时充分利用了视觉和听觉来刺激大脑,随着视频中的音乐节奏和动作逐渐沉浸在教学内容中,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随时暂停、快进及倒退的资源播放形式确保了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学习进度,重复回顾难点,快进略过已掌握的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