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作者: 董秀萍 谢伊莎 秦磊 李淋 宋爽 黄旭辉 朱蓓薇

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索0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融合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时代下具有蓬勃朝气和广阔前景的教学方式。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开展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应用结果显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资源多元化、方便化和个性化,为进一步推广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起到良好示范效果。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水产品加工工艺学;应用探索;课程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1-0105-06

Abstract: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is a new teaching mode that integrate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 with online teach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eform, this teaching mode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is paper,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Technology for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based on the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self-learning enthusiasm, enrich learning resources, and make clearer education objectives. Moreover, the model plays a good demonstration effect for the teaching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the potential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word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Technology for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 exploration; course constuction; reformation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及改革的状态,教育部于2018年推出了“双万计划”,与“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建设具有一定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各类型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性课程[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教育现代化战略任务,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同年,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深入明确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的构建,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覆盖[3-4]。以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培养国家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支撑蓝色产业链,助力蓝色经济发展的目标,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模式及方式上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现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根据政府防控要求,全国各地区的高校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有序开展线上教学,不论教师、学生或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都积极开展线上工作与学习,促进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5]。经历疫情反复考验后,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在后疫情时代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慕课、超星泛雅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的蓬勃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借助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上传各种课程教学视频、课件文件、参考文献及课程计划等教学资源并发布作业,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及地域的制约学习、吸收知识。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长期面对屏幕会使学生感到课程枯燥,兴趣衰退并形成敷衍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这促使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学者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织并整合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6]。这种教学模式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充足教学资源和良好学习平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意志力,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够随时根据学生学习动态、学习效果修改教学方案,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大连工业大学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线上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建设,围绕干制水产品、冷冻水产品、鱼糜和鱼糜制品等主要水产品的加工原理和工艺开展教学,同时融合相关领域和行业的前沿动态,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为疫情期间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成效。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面授教学与线上自主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监督管理作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7]。

(一)更具灵活性的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面授教学课堂中教师、学生和书本间构成“教—学—书”的三维网络体系[8]。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该教学模式具有实体课堂的直观、近距离交流优势;利用互联网丰富资源和时间灵活的特点,促进学生在线上查找水产品加工的实用知识,了解行业专业知识,拓展思维理念;搭建师生多维度的交流互动平台,有利于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基于该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后做到查缺补漏、拓宽知识面,在线学习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知识和/或课程中不清楚的知识点,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学习效率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

(二)利于国际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线上授课和科研国际交流合作不受地点空间的限制,与以往线下方式相比,具有高效和便捷的特性,方便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讨论,利于高校间建立合作关系。此外,线上授课具有多种形式,授课和研讨会内容可录制,参会人员可以随时进入会议室或回看会议报告,减少参会人员旅途时间与费用,整个过程更加便捷、经济和环保,提高交流的有效性[9]。线上授课可以实时更新课程内容,相关国内外领域前沿的科研成果、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可作为背景知识和案例纳入课堂,同时结合学生讲述、师生研讨等形式,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的实践应用

(一)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情况

依托超星泛雅平台开展线上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建设,采取“线上实时授课”“线上非实时授课”,班级QQ群答疑等混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基础的专业课程知识,课程教学流程可分为3个部分(如图1所示),课程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1. 课前预习

教师根据课程重点和难点,安排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整合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教学方案、授课视频和课前讨论等一并上传至超星泛雅平台。在线下授课前,学生提前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思考教案中的问题,自主查阅文献等资料,寻找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线上平台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难点进行重点设计,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突破课程学习难点[10]。

2. 课堂教学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分散的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以地方特色腌制水产品糟青鱼、醉蟹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自行阐述腌制水产品的原理,进而引入盐渍、熟成等重要概念,由此介绍多种盐渍方法,后续通过深入探究腌制过程的质量变化提出提高腌制水产品品质的方案,同时开展工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习真正掌握腌制水产品加工章节的重点。课程主线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创实验操作场景,高效引导科研创新内容。新技术新方法的建立与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都是基于科研人员多年的经验积累,但对本科生而言,这些内容过于学术,不易理解。通过导入课程视频和虚拟仿真平台,抓住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如水产品加工高新技术这一章节中,玻璃化(vitrification)的概念来自材料科学。玻璃化冻存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当食品处于玻璃化状态时,其内部各组分间的物质转移及扩散已停止,超低温抑制了水产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氧化变质,保持制品原有的品质,实现水产品长期保鲜的目的。

突出课程重点难点,优化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和实习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方案与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学思并行,促进专业知识消化并提升技能[11]。例如,通过同学们动手进行鱼糜加工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掌握鱼糜制品的制作方法及分析鱼糜凝胶形成原理,自主思考加工过程中影响鱼糜及鱼糜制品品质的各方面因素。

3. 课后交流

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线上课程资源,结合教材认真复习并分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上留言,提出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感悟,实现师生和生生共享资源、深入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的思政教育情况

1. 展现我国水产品加工领域科研带头人和重要学术成果,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学科的发展与科学家科研成果沉淀相辅相成,可作为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切入点[12]。在水产品加工工艺学发展史中引入我国科研学者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如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研究的海参自溶酶控制技术,解决了海参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从理论上揭示了海参自溶的本质,该技术荣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海产品加工行业开辟了一条高科技含量的新途径。在引进鱼糜及其制品生产技术、设备的基础上,我国励建荣、范大明等科研工作者,在鱼类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开发了冷冻嫩鱼丸、膳食纤维鱼糜蔬菜饼干等新型高档的鱼糜制品和冷冻调理食品[13-15],促进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再如我国华中农业大学熊善柏教授课题组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究了淡水水产品冰温气调保鲜技术[16-18],为我国水产品贮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介绍学科的发展史和人物史,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在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授课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切入的思政要素。水产品中潜在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会造成食源性疾病传播,影响人体健康,在讲述冷冻水产品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微生物等课程关联知识,引导学生明白食品安全重要性,同时更加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讲述鱼糜及鱼糜制品时,提及采肉后分离出的鱼骨中含有硫酸软骨素可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启迪学生要有物尽其用和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意识,以及建立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为社会提供价值的人生观,为以后职业素养的树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水产品冻藏过程中温度的波动会造成水产品冰晶成长、干耗和冻结烧,进而影响产品品质,引申事物的不足或过量均会对其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引导学生看待事物要注意适度,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维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