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全英教学实践与探索

作者: 于洋 孙坚 廖晓萍 刘雅红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彰显,国际化人才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在此推动下,全英式教学成为目前高校教学实践与探索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从兽医药理学全英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师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和反馈工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期更好地开展全英教学实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卓越专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全英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全英教学;教学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1-0115-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evident, and international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key to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English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drive. Starting from th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d from all respects that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summary and feedback of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so as to better carry out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Key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internationaliz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药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重要桥梁,兽医专业约有三分之一的专业词汇与本课程相关, 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病理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后修课程乃至整个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兽医药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在抗生素耐药性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使其成为兽医学中最令人瞩目的领域之一。率先在兽医药理学进行全英教学改革,对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展国际化视野,以及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以后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得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这一优势特点,使地方高校为了占领学科研究前沿阵地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另一方面,学科前沿知识大多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在国际期刊杂志或世界性药理学术会议上,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兽医药理学相关专业英语,必然不易获取国际前沿信息,对外交流困难,导致学生的科学前沿视野狭窄、知识储备陈旧落后,难以跟上时代浪潮。另外,当今时代,用人单位更青睐专业能力卓越和英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水平对大学生的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在学生大学阶段对其国际化专业语言及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不应该只停留在教育理念水平,而应该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3]。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卓越专业能力、了解国际规则及文化的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对兽医药理学进行全英教学改革,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并融合当今时代的思政元素,启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使他们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科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顶尖人才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课程准备

(一)教材筛选

当今兽医药理学发展突飞猛进,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其获得新鲜知识,弥补教材内容与前沿知识脱节的不足;可以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学习的能力,成为本科基础教学与研究生学习基础科研能力的一个联系纽带与重要过渡[4]。因此,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储备也是全英教学准备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多见于国际著名外文期刊,其内容大多晦涩难懂,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难以理解。所以需要教师紧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储备国际前沿知识,将其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使学生在熟悉基础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认知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发展。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全英课程的基础与前提。目前市面上英文版兽医药理学教材种类颇多,知识侧重点不同,对学生英语基础要求也不同。例如:国际上权威全英教材虽然表达规范,但是内容篇幅庞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偏高,且价格昂贵,若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选此教材可能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弊端。另外,兽医药理学学科本身存在着国际差异,由于不同国家批准用于兽医临床的药物也不同。例如:我国2015年禁止黏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而多数东南亚国家甚至欧美等国家在畜牧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黏菌素,所以在教材选择上,既要遵循我国的兽药使用准则、又要结合国际上的多样化标准。应综合多版本教材,以我国兽医药理学“大纲”为框架,以全英版英文教材内容为补充,编写适合该校学生能力且符合我国国情和学科特点的新版教材,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提高英语水平。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教材的调查与比较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药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选择以陈杖榴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兽医药理学》第三版内容为大纲,结合美国Jim E.Riviere主编的《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教材第九版内容,编写了新版《兽医药理学》全英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知识全面、难度适中,且收录了近年来国内外兽医药理学前沿研究成果,受到老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课件设计

在全英授课过程中,由于两种不同语言的介入,导致学生学习内容增加,学习难度增大,在此种学习难度偏高的课堂之中,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和烦躁,因而懈怠。传统教学模式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声像兼备,文字、图表、声音及动静图像集成在一起,构成教学课件,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且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5]。因此,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是保障教学质量好、教学效率高的重要前提。课件素材的收集和教材内容的整合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课件所需的文字资料、结构框架和图形等宜选自国际公认的权威英文版教材,部分动画、图片等可来自于互联网并用英文标注出处,文字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双语或全英形式出现,保证内容少而精,在知识全覆盖的前提下,以课件的形式将知识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展示出来。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章的最后,即在保证学生掌握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插入一些外语短片,可以是一些课堂内容的补充与扩展,或者该学科领域目前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了解一些学科前沿发展,同时提高外语听力水平、增强学习兴趣[6]。

(三)教师英语水平提升

要想全英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授课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外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授课前进行相应的系统化培训,提高英文发音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与准确性,树立授课自信心。也可利用各种媒体、网络等媒介寻找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全英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样,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英语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英文的听说和理解能力需进行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能适应专业英文教学。因此在开课之前应提醒学生提前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预习专业词汇并制定英语听说训练计划。同时教师课前课后应善于同学生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交流氛围。有条件时可要求学生集体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比如晨读、师生英语交流活动及BBS论坛等[7-8]。

(四)授课对象英语水平

目前兽医药理学全英教学的对象是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专业学生,这些学生渴望去探索新知识和新事物,且基本已经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适合成为全英教学改革对象。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接受全英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两个落脚点,代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授课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双向互动,走一条“教”与“学”相辅相成的道路。因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保证兽医药理学全英教学能够有效进行。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预习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明确当堂学习目标,尤其是在全英教学中,提前预习本节课的专业英语词汇、知识结构框架;提前了解本节课程的重、难点与盲点,培养自学与创新能力,使授课过程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课后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生长出来的,进行有效的课后复习,有助于学生把握整体知识结构框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将课程内容掌握的更加扎实。所以我们提倡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另外,授课教师可将授课提纲、重点专业词汇、授课的PPT及知识框架提前分发给学生,以辅助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二)课程推进

授课过程中适当的中英文授课比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中难免会出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前期授课过程中英文比例过高,会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听课吃力、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全英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中英文比例难以定量,也无需定量,不应贸然追求中英文比例,应该循序渐进,在保证大多数同学听得懂学得会的情况下逐步增加,最终达到全英教学。教师应在课前通过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把握中英文比例,语言转换由浅入深由双语转全英,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学生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授课老师应注重对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设计,可以采用研讨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参与课堂讲授的机会,并且增加课堂上全英文研讨的次数,综合利用多媒体进行案例分析,与此同时留出一定的课时专门进行介绍国际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的专题教学。在保证专业课和语言稳扎稳打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这才是全英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认清全英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保证全英教学质量达标。当外语和母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在学生的思维与交流中自由切换的时候,才可以认为全英教学获得了成功[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