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模式”研究及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作者: 崔文龙 刘文杰 王车礼摘 要:“墨尔本模式”自实施以来,受到全球高等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墨尔本模式”产生背景与意义,描述主要内涵与特征,讨论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启示。“墨尔本模式”作为一次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改革,关于课程体系、学制学位、学生体验与教师发展等多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实施方法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认真借鉴“墨尔本模式”改革的经验,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墨尔本模式;高等教育;启示;研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005-05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lbourne Model,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Melbourne Model, describing the main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discuss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 analyz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reform, this paper provides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s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Melbourne Model has many advanced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bout curriculum system, academic degree, student experience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Melbourne Model reform, it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Melbourne Model; higher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墨尔本大学是继悉尼大学之后澳洲最古老的大学,其办学历史悠久,师资研究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全,作为教学科研并重的学术研究型大学,以办学质量高而享誉于世,毕业生分布于澳大利亚及世界各地,培养了诸多杰出人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
“墨尔本模式”于2007年4月开始试行,2008年3月正式实施,作为一项综合改革调整,是墨尔本大学长期提高声望战略规划的核心。本科课程学习注重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强调专业训练,学位结构推行“3+2+3”学制的本-硕-博三级学位体系,本科专业学位被“新生代”综合学位取代,然后再导入多个职业或专业硕士学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种独特的“墨尔本经验”和“三维螺旋”式研究、学习和知识传递模式[2]。
“墨尔本模式”自实施推广以来,受到全球高等教育界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次里程碑式教育变革[3]。2022年为“墨尔本模式”实施十五周年,笔者通过研究“墨尔本模式”产生背景与意义,描述主要内涵与特征,讨论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一、“墨尔本模式”产生背景与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社会发展急需多元化、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墨尔本模式”的产生有其特殊背景和多重原因[3]。
(一)教育内部体系缺陷
1. 课程设置集中,课程体系单一
墨尔本大学原有课程体系范式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过于集中,过于突出学术创新,强调学科深度,选修未能突破专业学科范畴。这样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知识内在联系,有益于培养学术水平高的研究型人才,却不利于多元背景、知识广度和学科视野的培养,未能达到当今社会全面素质人才的需求,不能提高学生在毕业市场的竞争力。
2. 学位数目庞杂,学位管理繁琐
墨尔本大学各种专业可授予的本科学位共有96种,学位数量庞大而复杂,学位管理繁琐而混乱,有碍简化管理程序,影响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崭新、简洁、全面的模式体系。
(二)教育外部环境压力
1. 根本原因:增强竞争力,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挑战
墨尔本大学的校训为“在未来一代的敬重中成长”,学校在国际社会中的排名和地位至关重要,2001年墨尔本大学被评为澳大利亚年度最出色的大学,2003年被列入世界百强大学。随着国际环境不断变化,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墨尔本大学在面对国内大学间竞争政府拨款支持、国外国际生源争夺的双重压力下迫切需要作出教育改革。2005年墨尔本大学校长格林·戴维斯制定出学校未来十年战略发展规划,该计划的核心部分是“三维螺旋”——即科研、教学和知识转换,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实力,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
2. 直接动力:发展多样性,应对社会人才培养要求
当今世界需要全面综合创造型人才,培养人才的核心基础在于构建合适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自澳大利亚政府层面推行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形成全国统一体系,相互之间模仿,发展模式雷同,多为综合性大学发展模式。墨尔本大学率先实行改革,敢于打破局面,主动迎接挑战,借助大规模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跨学科视野和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借助学位体系调整摆脱传统模式建设多样性发展的大学,表面似一校所为,实则引领澳州高水平大学发展,贯彻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意图,因此计划的实施得到联邦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3. 潜在需求:扩充财源,应对政府教育支持压力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移,大学自身必须扩充财源渠道,创造有利发展环境。同时面临政府对高等教育缩减经费投入的形势,墨尔本大学也存在一定经济压力。尽管并非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施该战略计划,但在“墨尔本模式”影响下,学位结构体系的调整,延长了学生在校学制,间接增加了学生学费,另外扩大了国际付费学生生源,也会增加经济收入[4]。
二、“墨尔本模式”主要内涵与特征
(一)“墨尔本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原有体系的缺陷,墨尔本大学经过充分准备,推出全方位的改革——“墨尔本模式”。在强调知识深度的基础上注重培养知识结构的广度,旨在对学生进行跨学科教育,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墨尔本体验”,涉及诸多方面内容的变革[5]。
1. 课程体系
(1)本科课程
“墨尔本模式”本科阶段三年内需攻读225学分专业核心课程, 随后进行“高峰体验活动”。新课程体系专业门类多、可选择性大,拓宽专业口径和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基础,增设更多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及跨学科研究,有效衔接了本科生宽口径教育与研究生专业性教育。除了高质量专业课程提供丰富学习内容,帮助扩大学习范围外,学生也可跨专业或跨学校课程学习。新生代课程体系同时强调知识转换,要求学生实践研究、网上课程和国际交流等学习体验,鼓励全球范围内学习机会,提供全球学习时间。
(2)研究生课程
墨尔本大学引入美国研究生院模式和专业硕士学位制度,实行综合性研究生院模式,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校或外校本科毕业生均可进一步学习研究生课程、攻读高等学位,学校相应陆续增加更专业化的硕士学位课程和更多专业硕士学位,原有硕士学位课程和“新生代”专业硕士学位课程都可选择。此外,倡导博士生适应变化、竞争的就业形势,结合精细的课程体系、全面的研究培训、详实的教学计划、深入的专业实践以提供高水平的学习体验。
(3)拓展课程
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色之处在于增设的跨学科性质的拓展课程。墨尔本大学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修75学分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作为取得学位的必要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实施。
拓展课程由学校交叉联合设计,与核心课程贴近的专业知识组合,常常探索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澳洲本土的文化课题。针对拓展课程的选择,学校依据学生学习背景、目标和内容提供选课建议,给予相关方向指导。课程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在学校层面,设计全校性跨学科拓展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放,多个学院联合授课;
在学院层面,自己开发非核心专业课程。针对某一专业领域专门设置,仅向部分学生开放;
在专业层面,学习非本专业课程的其他“新生代”学位课程。
拓展课程的目的多样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也可是学生获得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跨学科基本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甚至是培养学生的灵活创造性,以及培养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3]。
2. 学制层次
该模式实行三循环结构的8年制课程学习计划,虽处在澳大利亚高教政策和历史环境,但国际化和交叉性特色明显,与北美及亚洲的“通识教育”模式也有相似之处。本科通过3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课程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为2年的专业实践学习或研究型课程获得硕士或专业硕士学位,最终可以进入为期3年的专业研究或研修实践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或专业博士学位。该学制的培养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需求,给予学生充裕时间和自由选择,分阶段设计,每阶段获得不同学位,各层次毕业均可选择学术研究或实践活动。
3. 学位系统
将原本复杂的96个学位重新归类、梳理,综合成6个新生代学位体系,学位类别分别为文学、生物学、商学、环境学、艺术学和理学学士学位。学校一方面提供宽领域课程,使学生了解喜欢的专业领域、学术热点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限定课程范围,使学生学习到知识的一致性和深度。为保证学生学科知识深度,取消本科双学士学位制度,两个本科学位须依次攻读完成[3]。
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新生代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再进一步面向职业的专业学位学习,取得专业学位后就业,还能进行学术研究的硕士、博士学习,继续考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主要3种,名誉研究学位、硕博学位和研究生课程学位[1]。
4. 学生体验
重新改造的教室布局,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充分考虑到师生的不同需要,展现出新式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采用互动互助、团队合作、小组研讨和自主学习等不同形式有效促进了高层次教学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墨尔本大学注重增强研究生教育的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学制延长至2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仍为3~4年,虽然增加了教育成本,力求研究生培养突出成效[6]。
5. 教学原则
墨尔本大学制定了9大教学指导原则,支撑对应教学目标,在结构层面上与“墨尔本模式”相融合,贯彻教育理念。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方面:(1)营造思维活跃的学术氛围;(2)渗透知识转化的教学活动;(3)构建互助合作的学校氛围;(4)打造多元国际的学习环境;(5)支持积极意义的个性发展;(6)确定明确期望的学术标准;(7)成立反馈评估的教学循环;(8)保证高质资源的教学空间;(9)建立适应发展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