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北京大学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价值的研究

作者: 钱永健

摘  要:该文分析团队成员特征、团队绩效关联和团队培养实践对团队精神的影响,研究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上的团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特点,通过摒弃“你不行,我来”等团队协作“本能陷阱”,推理出在“团队契约”下团队精神培养路径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结合个案分析展现了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培养团队精神的全方位价值,为培养具有“合作高效、凝聚力强、士气高昂”的团队精神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北大学生;团队精神;拓展训练;体验学习;培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079-04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am members' characteristics, team performance correlation and team training practice on team spirit. Through looking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m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outreach training classin Peking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fers the principle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the path to build up team spirit under the "team contract" while abandoning such "instinctive traps" in team cooperation as "I'll do it if you can't". Combined with case analys is and displaying the all-round value of cultivating team spirit in the outreach training class in Peking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eam spirit of "highly efficient cooperation, strong cohesion, and high moral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students in Peking University; team spirit; the outreach training class; experiential learning; value cultivation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1]。团队精神的本质是团队成员将团队意识转化为团队行为后展现的协作能力、凝聚力和士气等团队精神特质。团队精神是每一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品质,团队精神的培养往往依靠体育活动来实现[2]。从团队精神本身而言,一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教学中所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4]”

从组织角度看,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团队精神的道德价值是优秀的体育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士气展现,认为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素养水平较低展现的团队精神有理论缺失。团队精神是组织的灵魂,是团队完成任务能力的升华,团队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展现的是“假象团队”。团队只有提升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后展现出的进取士气,才是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才是可以不断传承和延续的团队精神。

从个体角度看,不论是教学目的还是团队精神本身的价值,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对人的锻炼提升团队精神。从团队精神解决的根本问题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地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中互相理解的心态[3]。从“个人与团队匹配”的角度诠释个人对团队精神有求同需要和求异需要,即个体在“认同性感知”与“独特性感知”达到均衡时才是“最佳状态”[5],个体最佳状态对创造组织高绩效和打造团队精神有同频共振的作用。

本文基于课程个案记录、理论考察试卷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5—2020年32学期的4 449份试卷和调查问卷中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整体观察和个案分析,对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拓展训练中团队精神的学理分析

(一)团队学习是拓展训练的学习基础

团队的定义是由具有多种综合技能、怀着共同的信念和为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而一起工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工作单位[6]。团队来源于英文TEAM这个词,人们用TEAM这个词来表示套在一起耕耘的牛,因为这种联结的方式效果比较好,由此引申出TEAM的另一个含义——协同工作的团队[7],即大家配合取得更好成绩(Together Everybody Achieves More)。北大拓展课是按照自主选课原则选项目、选老师、选时段和选学期等,学生年级、性别和专业等具有较好的多样化,“多种综合技能”有利于问题解决时的技能互补。选取的162个班级中,本科生每个班平均由13个院系的学生组成,研究生由11个院系的学生组成。按照管理学中“控制幅度理论”和户外活动应对挑战的“难度与能力匹配分析”,将每班28人分成2个团队,14人左右组成一个团队,选定队长,创编队名、队歌、队训和队徽,建立团队愿景与使命等团队文化。

拓展训练源于海员求生训练,通过模拟高山瀚海的情境让学生们参与体验。个人生存技能的培养与团队应对危机、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是主要内容,让团队中所有人在“危险的任务中获救”,只靠个人能力有时无法完成,需要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结合情境模拟生存危机类的团队任务,探索团队建设发展路径,反思分享团队学习心得,并将其应用于团队实践之中。按照“关注任务本身,也要关注做任务的人”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通过高效协作凝聚团队增长士气,展现团队成员在技能互补、目标一致和共同努力等方面对团队定义的深度认知。

(二)体验式学习让团队精神入心入魂

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合作、沟通、执行和信任等抽象概念通过活动现象具像化。亲身体验具体事件的解决过程,通过反思和分享融合团队精神中的“概念要素”,结合“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做?愿意去做吗?承诺践行”的漏斗引导法则,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团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为团队面对下一个活动赋能,为个人面对未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这个过程也符合“体验学习圈理论”的体验、反思、整合与应用流程[8]。

传统讲习可以让概念入心,体验学习通过现象和概念联结可以“入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内化。求生电网、求生墙等活动,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在求生压力下通力合作,将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融合,以完成团队任务为最终目标,通过团队成功实现个体价值。在“电网求生”中一个人独自尝试触网屡次受挫,逐渐发展到互相照看网眼与互相抬人运送的执行方案优化,形成依靠团队完成任务的意识,这种意识的不断扩大,就是团队精神的真实体现。

(三)项目设置是提升团队精神的学习利器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受场地、天气、上课时间及男女生比例等影响,活动按照团队进展法则循序渐进,合理设置心智、地面、低空、中空和高空等多种类别的项目。拓展训练学习的遗忘过程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体验活动遗忘的过程是波动减弱的过程,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石块,水面的波纹在向远处延伸时不断递减。项目设置和项目引导时要能够准确判断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在波浪上升期给一个向上助推的力,就可以轻松地形成更高的波浪,在波浪下降期给一个向上助推的力,反而会让波浪更快地趋于平静。能够在波浪上升期连续施加上升助力,波浪就会不断变大甚至成为蕴含巨大能量的巨浪。团队学习时发现榜样的力量并适时地给予表扬、团队激励的连续应用等,都可以连续加大团队学习在波浪上升期的效果,将团队学习的成果通过团队精神进一步展现。

(四)拓展训练的团队精神通过实践验证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获得知识改变思维或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9]。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验证,和只参加半天拓展培训的团队比较,学期末学生完成“团队七巧板”和“求生墙”项目,完成效率和取得成功的概率分别提升了40%、29%,七巧板得分从平均600分提升到1 000分,求生墙平均用时从45分钟减少到32分钟。对于体现团队精神理论知识点及解决团队问题的实际经验,在毕业求职、职场适应和创业带领团队中,都有较好的成功反馈。学生毕业后推荐所在单位继续组织拓展培训,在上课时的学习社交群定期分享互动等,都是团队精神在学习后的验证。

二、拓展训练课对北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培养路径

北大拓展训练一个学期的16次课,以团队挑战为主的项目8次课,以个人与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2次课, 团队激励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4次课,理论课与考试2次课。按照“塔克曼团队发展阶段”观察团队发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活动项目中出现的冲突与困难,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与整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规律。

(一)北京大学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原则

北大拓展课对学生团队培养精神主要依据三大原则,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长期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用正确的方法管理人和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10],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用正确途径培养人“学会区分”“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等的细致分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生源等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求同存异,形成有利于团队发展的团队精神。

(2) “实践性原则”是“做中学”的习得性学习原则。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将团队意识整合后自觉表现在行为上,做到能够适应团队、融合团队、发展团队和带领团队,能够将团队行为作为能力展现在不同的团队发展之中取得催人奋进的团队精神。

(3) “长期性原则”是学习成果行为化的过程。通过“课内课外一体化”安排课外任务巩固团队训练成果,有的团队在课程结束多年后组织聚会,有的团队回学校植树纪念团队组建,有的团队共同照顾生病的队友等。对于团队活动的喜爱,对于团队模式的认可,对于团队理念的应用,通过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加团队活动等,都是团队精神持久性展现和拓展训练参悟之后的“学习能量波”。

(二)北大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内容

北大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课程特点包括团队思维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奉献精神与团队行为在拓展活动中的学习展现。

1. 创建心理契约

团队队员之间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组建“全价值契约”团队,要求为团队发展贡献最大力量,在“挑战基于选择”指导下作出适合自己的角色贡献。

2. 尊重个人发展

团队尊重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尊重个人在团队里的需求和角色。尊重团队成员的合作态度,培养敢于担负责任并愿意为完成目标奉献的特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