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家念 沈星灿 何贤花 覃江克 刘葵 唐劲军 程克光 农智杰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药剂学课程知识中蕴含着许多思政元素,目前该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正循序渐进地开展。该文阐述药剂学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思政元素的融入及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意在师生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一体化,思政教育形成合力,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文中提及的经验可为工程类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立德树人;综合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083-07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ns that teachers imperceptibly integrate the excav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which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Pharmaceutics course itself contains a lo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Pharmaceutics,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lus mixed teaching metho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each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students can achieve the knowledge, ability training, and value guida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form a joint force du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im to cultivat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have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The experience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urses.
Keywords: Pharmaceut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xed teaching method;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refor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总书记还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此是对课程思政的集中阐述和科学概括。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是指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学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2]。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讲到“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第一个体系就是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对“课程思政”这个概念进行了专业化描述,即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融入线下线上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3]。思政元素就像菜品中的食盐:盐若直接食用苦且涩,若将其融入各种食材中,则可制作出一道道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百吃不厌的佳肴。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不是增设一门新课,也不是增加一项新的教学活动,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中,以端正专业课程的育人方向和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其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所有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一门研究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理论、制备工艺、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性学科,作为我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具备很强的专业引导作用。药剂学涉及物理、化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其基本原则是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制剂。本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训和实地观摩,学生需熟练掌握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片剂、胶囊剂和栓剂等常见剂型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并对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新剂型有所了解。随着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大大推动了现代药剂学的发展,药剂学已经从起初的经验探索阶段步入科学研究阶段。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繁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教学过程面临严峻挑战。为满足新时代对制剂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除知识传授外,必须注重职业素养与价值塑造。任课教师应充分考虑药剂学的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实现两者在育人过程中的同向同行,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简而言之,“药剂学课程思政”即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药剂学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升华课程内涵、专题模块教学、案例分析和知识情感目标教学统一等方式来促进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将传统的课堂面授(线下)教学模式与网络(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即混合式教学法,现已成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该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可极大提高教学质量[5]。混合式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结合起来,是学习方法、资源、环境及媒体的混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突破,具有自身的特色。(1)能满足师生多元化教学需求。通过向网络上传教学视频,结合课堂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弥补单一教学法的不足,使师生们的潜力都激发出来[6]。(2)能够增强师生间关系。该模式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角色,师生既能现场对话,亦能跨时空交流,查漏补缺,增进感情,促进教学和谐发展,是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
三、当前药剂学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加快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聚焦解决师生现实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课程思政与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不重视或认识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以及探索方位单一。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分工的不同,有的药剂学任课教师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教学表面化、形式化,较少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有的教师质疑课程思政的效果,认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打破了专一教学的路径,增加了师生压力,会出现学生对重难点把握不准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2)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虽然药剂学课程思政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部分任课教师纯粹讲解课程内容,没有深入地探究课程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做人做事的准则等思政元素。有的教师会穿插一些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实验课的安全教育上,而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穿插是随机的,偶然的,谈不上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比如在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了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对包括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检验的全过程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如何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和职业道德,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缺乏具体的培养目标。
(3)课程思政与线上教学融合不充分,课程思政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特点,充分发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中,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然而有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药剂学,特别是线上教学中。诸多高校的课程思政能够顺畅地融入课堂教学,并已循序渐进地开展,但思政教育与线上教学并未有机结合起来,加之部分教师管理理念尚未跟上时代步伐,导致课程思政在线上教学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4)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制度有待建立、完善。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中,相关配套文件有待完善,培养方案中价值观引领方面的具体考核不够明晰,导致师生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打折扣。
针对当前药剂学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即在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如图1所示。该模式已经在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16、2017和2018级中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图1 药剂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设计
四、药剂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的实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总体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药剂学于第三学年第6学期开设,理论和实验实训课程各51学时,总计102学时。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就业方向,以及“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渗于课程”的要求,我们药剂学教研组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并及时对药剂学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进行修订更新,增加思政考核内容,使其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呈现较高的契合度。药剂学总体思政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和药学服务意识,牢固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关键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养成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劳动素养;培育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我们对药剂学章节内容进行重新规划,知识点模块化。各知识点尽可能达到链条化,突出核心知识点和重难点,整合后形成八个模块,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