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校专业教育、耕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研究

作者: 徐俊增 刘笑吟 杨士红 卫琦

摘  要:课程思政是涉农高校专业教育的思想引领,耕读教育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形式,二者共同丰富专业课程教育形式与内涵。该文以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的节水灌溉课程为例,阐明课程思政与耕读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思政在涉农专业建设和耕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并提出更新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实践平台建设、拓展新农科教育内涵、丰富专业文化建设、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涉农高校“专业教育—耕读教育—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推动三全育人的探索之路,助力涉农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拓展人才培养形式。

关键词:涉农高校;课程思政;耕读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106-05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arming-practice-based agri-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both of which have enriched the educational form and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were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actical form of talent training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took the course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n the specialty of agricultural water and soil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It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arming-practice-based agri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professional talents. Furthermor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farming-practice-based agri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were discussed. Then, it put forward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farming-practice—based agri-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sisting of upd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platform, exp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enri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ulti-disciplin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whole education, help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expand the form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farming-practice-based agri-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water-saving irrigation

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教育的方法、形式与目的总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革[1]。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新时代教育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高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教育引领。同时,在新农科背景下,在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节水优先及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下,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耕读教育作为知农爱农的重要途径,被列为涉农专业的必修内容,能丰富情怀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涉农专业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教学,更要协同好思政教育和耕读教育。本文结合河海大学近年来对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成果,分析了课程思政与耕读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课程思政在节水灌溉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探讨了耕读教育在农业水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深化新农科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涉农高校研究生专业教育、耕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提供了思路。

一、课程思政与耕读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2]。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明确了要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涉农高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落实耕读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创新型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分的丰缺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都需要通过农业水土工程进行调节,进而保障农业生产。因此,农业水土工程一直是农村和农业的重要基础设施,长期、系统的农业水土工程建设在保障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和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广的需求,成为农业水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应协同好课程思政建设与耕读育人改革,以满足科技驱动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爱国主义情怀驱动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强农兴农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4]。河海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作为培养涉农人才的重要沃土,应紧扣国家农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战略服务。但目前,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专业教育方面:涉农专业的专业教育中知识更新时效性不强、知识面偏窄,专业教育的实现性不足,且存在固有的学科边界、专业壁垒和文化缺失,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耕读教育方面:耕读教育是涉农专业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要环节,能解决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存在的盲区弱点。但当前学生缺少走出教室、走出实验室和走进田间地头的机会,无法从根本上体会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战略发展及对四个面向知农爱农人才的需求。

(3)思政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课程育人的重要环节,但基于课堂的专业教育很难突破学生不爱农的情感瓶颈和不知农的认知瓶颈;同时,不够重视耕读实践环节,无法深化思政意识,未能发挥学校特色、专业优势和个人主观能动性。

因此,在基于“四个面向”的新农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以专业知识和专题教学为载体,将劳动教育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生态文明”“节水优先”“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粮食安全”等国家战略,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思政教学点,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劳动态度,达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形成课程思政与知农爱农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服务涉农专业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建设。

三、课程思政在涉农专业建设与耕读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一)结合专业内涵,做好专业课程思政的全局设计

为了实现高校专业课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落实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成效,助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专任教师应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充分发挥涉农专业课程本身的特色,全方位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做好专业课“课程思政”全局设计[5]。

每门专业课都有其独特的思政元素。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河海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节水灌溉作为典型涉农专业课程,应在课程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从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等方面展开课程思政教学[6]。在思政点设计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7],将节水灌溉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引发学生的惜农感恩之心,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案例选择时,应体现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关注“粮食安全”“双碳战略”“节水优先”等国家需求,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认识问题,理解国家在推进农业节水低碳高效生产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应引导学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选题与探索,鼓励研究生将研究与学科发展、行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的“水利精神”,养成踏实严谨、耐心专注的习惯,锻炼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探索思政映射的融入点

要在专业教学中毫无违和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掌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把握好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5];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期待和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理性和感性的认知对相关知识和文化产生共鸣,从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例如,在节水灌溉课程的教学中,应紧扣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方针、习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提出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的指导思想,从“节水优先”角度,结合“节水放在了首位、被冠以优先”来提升学生对节水研究的兴趣,以促进学生对节水内涵的理解、提升对节水的战略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认知和价值观。在节水与农田生态效应的教学中,从国家解决水资源危机角度强调节水灌溉研究选题的重要性,从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及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角度引出研究农田水管理要考虑其生态效应。在作物需水预测的教学中,体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增加智能灌溉决策与先进技术的案例,鼓励研究生们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并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切实提升农业水利的科技含量,助推农业现代化。作物生产系统模型专题,能借助作物生产系统模型定量揭示水投入、肥投入的产量及环境影响,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拓展绿色发展理念,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观,为落实新发展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灌溉水量优化配置的探讨中,强调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也对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乡村振兴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懂得资源优化配置、学会农业、生态、经济的统筹考虑,进一步提升科技强国的信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