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迭代式”育人模式探索

作者: 丁珏 郭兴明 杨小权 唐小龙

基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迭代式”育人模式探索0

摘  要:“迭代式”育人是将“迭代式”与“育人”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是对传统育人模式的强化、细化和深化。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积极发挥全程导师制在学生学业进展、思想品德、专业素养等中的作用。根据学生基础和专业知识、创新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素,开展“前进”“反馈”“总结”3个阶段的“迭代”,将阶段结果叠加至下阶段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逐步达到培养的目标,提升育人质量。同时,该文给出两个指标“收敛阶”“效率指数”,定量分析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习动力,深化“迭代式”育人模式的内涵。

关键词:“迭代式”育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育人质量;学习动力;效率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163-04

Abstract: "Iterative"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 mode combining "iterative" and "education", which is the strengthening, refinement and deepening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For the education requirements of undergradu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role of the whole-process tutorial system in academic progress,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is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ree stages' iterations of "progress", "feedback" and "summary"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stage are superimposed to the next stage of work to stimulate undergraduate learning motivation, gradu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nvergence order" and "efficiency index" for undergraduat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deepens the connotation of "iterative" education mode.

Keywords: "Iterativ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whole-process tutorial system; education quality; learning motivation; efficiency index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知识,能力,素质,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三者密切联系。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我国高校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导师的类型,按照学习时段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及基于模块化教学理论导师制。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知识、提升能力,而本科生导师着眼于使学生学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由牛津大学“新学院”的创办者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于14世纪创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导师对学生进行单独地辅导[2-3]。这类面对面的教育形式,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他们在和导师对话交流中不断进行思辨和反省,进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

国内诸多高校正在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但由于推行时间较短,机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激励及考核评估体系,大多导师对本科生的指导随意性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5]。因此,需要结合高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探索实践可行的育人模式。基于此,本文探索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学业进展、人生规划、个性培养、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和生活等全方位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立常态化的育人制度、提升育人质量提供基础。

一、育人体系的建设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人生规划、思想品德及专业素养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6-7]。

表1给出育人的培养要素、关键参数。可以看出,培养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3方面,其涉及多个关键参数。其中,在综合素质方面,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组织纪律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当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强,在艰苦环境里、或遇到困难,较少学生能够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多数学生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导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抗挫能力,引导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表1 培养要素和关键参数

文中以上海大学力学人才培养为例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上海大学力学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宽口径、厚基础、求创新、重实践”教育理念,学院为每一名本科生配备导师,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全过程指导,直至学生离校。因此,文中充分发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的积极作用,深入剖析、具体研究并全面探索适用本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

二、“迭代式”育人机制

(一)育人体系

学生培养过程,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中心、“素质”为着力点的全方位立体化体系(图1)。学生从课堂教学等途径获得知识,反复积累,逐步健全知识结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广泛应用和迁移知识,提升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指导能力往正确的方向前进,体现自身和社会价值。

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的培养,是积累、融合、贯通,再积累、融合、贯通,反复迭代的过程。同时,在学生培养中,随着时间的发展,3个方面不断叠加、不断进阶,从而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1 育人体系示意图

(二)育人的迭代关系式与关键参数

“迭代”源自数学概念“迭代计算”,指从一个初始估计值出发,寻找一系列近似解,发现一定的问题求解区间,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其是不断逼近目标进行的重复反馈的工作[8]。

基于此,“迭代法”育人模式借用数学的概念,强化、细化和深化原有的育人模式。考虑到育人体系的复杂性,积极探索发挥全程导师的作用;针对短期较难“收敛”的情况,探索在满足要求的“近似解”来代替“精确解”。同时,文中基于上述的培养要素,构建育人迭代关系式,涉及基础和专业知识、创新和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内容,通过反复“前进”“反馈”“总结”的过程,提升育人的成效。

“迭代式”育人机制(图2):

(1)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中,“迭代式”育人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前进阶段”“反馈阶段”“总结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成果进行反馈和总结,研究和讨论对整个体系的影响,并将所得结果代入下阶段任务中,逐步达到培养的目标。

(2)结合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实践项目,导师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取、积累、应用知识。每个阶段时间步长不同,内容难易程度不同,根据学生实际,完善推进方案,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图2 “迭代式”育人机制示意图

迭代关系式为

,             (1)

式中:U,V,W分别为培养要素;X1,X2,X3,X4,X5,X6 为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关键参数;Y1,Y2,Y3,Y4,Y5为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参数;Z1,Z2,Z3,Z4,Z5,Z6为综合素质的关键参数。具体意义见表1。

前进阶段: ,     (2)

反馈阶段:  ,(3)

总结阶段: ,  (4)

式中:i,n分别代表关键参数i,第n时间单位;U■■,V■■,W■■分别代表n+1时间单位,第i关键参数对应的培养要素;U■■,V■■■,W■■分别代表n+1时间单位,第i关键参数对应培养要素的迭代量;H■■为n+1时间单位,关键参数i对应培养质量;?驻t,?驻L分别代表阶段内推进的时间跨度以及推进内容的难易跨度;A,B,C为相关系数。

迭代关系式是重复反馈的过程,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将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重复执行一系列阶段工作,从前面的量依次求出后面的量,逐渐逼近预定的目标或结果。同时,“前进阶段”“反馈阶段”“总结阶段”分别对应学生的勤学好问、查缺补漏和融合贯通等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知识的吸收和能力升华,内化为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迭代式”育人途径和指标

(一)育人途径

本科生全程导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个性化成长的学习内容作为迭代初值,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指导,反复迭代,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开展学业指导。导师参与学生本科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及专业发展现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课题小组讨论、汇报和考核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导师正在推进的科研课题和创新项目。注重向学生解释不能理解的知识;将多个知识相互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在更广泛的学科背景下,了解、理解直至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发展创新思维;导师定期与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针对主题交换不同的观点,加深理解、扩宽思路,鼓励学生追求卓越[9]。同时,由导师组织成立学术共同体,开展团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综合素质方面,日常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关心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思想动态和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学习目的和人生目标。关心学生在校期间的需求,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开展人生规划,并以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收敛阶”和“效率指数”

“迭代式”育人中的主要指标:“收敛阶”(Convergence Order)和“效率指数”(Efficiency Index)分别代表“迭代式”在育人工作的“培养质量”和“学习动力”。

文中以上海大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开展讨论。上海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大一期末实行专业分流,即从春季学期结束后学生选择进入专业学院。学院为每一名本科生配备全程导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