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制约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 冯颖

摘  要:高校要遵循“课程思政”的发展趋势,发挥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旅游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通识课和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该文主要针对制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探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新途径,为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内涵和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2-0193-04

Abstract: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current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fully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general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organical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in the universities, takes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explores new ways to guide the value of tourism management courses,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major.

Key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 ideology and politics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课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大思政的教育观念,并不是简单地新添加一门教学课程或者活动,而是将每门课程打造为育人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表现出深远性、综合性及融合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1]。课程思政具有隐性教育的特点,能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更为优质的人才。

在国外,没有“课程思政”这个概念,但是倡导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并将其渗透到人文、自然和科学等课程之中。在国内,“课程思政”是在2014年首次提出的,相关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而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以“旅游管理”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搜索到117篇期刊,而关于本科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仅仅搜索到5篇期刊。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也仅限于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路径等方面着手,而缺乏制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因素研究;仅从某一门专业课程为切入点研究课程思政化,而缺乏整体上对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研究;对高职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比较多,而缺乏本科层次的相关研究。

从现阶段旅游类高校所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来看,其实施效果如何及哪些因素制约课程思政的实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影响了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选取三所具有代表性的旅类游本科高校为研究样本,采取问卷、访谈、座谈和测验等方式,在全面研究与剖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色,深度发掘本专业课程中所具有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有针对性地把课程思政纳入专业教学内容之中,并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反思与总结,以全新的教学形式呈现,弥补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经验参考。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早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作出的新时代教育发展指示,成为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2]。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结合教学的现实需求,丰富方法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经历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后,我国在各个层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对于青年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旅游类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作为向旅游业输送人才的大本营要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同时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重视价值导向的融入,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大环境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旅游也是我国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旅游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美丽中国”形象、促进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在育人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鲜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旅游管理专业要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因子,从而落实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为旅游业的发展输送德智体美劳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之上,其中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思想成为了其中的重中之重。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实践性的行为,不仅将人的个体能力呈现出来,同时也包括社会关系与个性,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思政工作中,需要借助教育与学习之间的有效融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从而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要紧扣适应全域旅游全新业态,紧跟旅游科技及信息技术新发展和行业新变化,培养“价值观-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可以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深化推进高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各地各高校都高度重视,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不断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质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稳健推进,成效显著。各高校高度重视,保证资源,为教师投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条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校内外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课题;各门课程建立课程团队,加强课程建设力度;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比赛;安排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素养和能力;核心课程树立标杆,发挥思政课程建设的示范作用等。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

问题

虽然各高校取得显著的成绩,但要真正见效,真正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还需不断探索与完善。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政教学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把握舆论焦点,深入发掘课程中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把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但在专业课中思政元素挖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交叉融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特色不够突出,融合的效果还不够深入,渗透和隐性教育效果也没有完全达到,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应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 评估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评估体系不完善、不科学,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有效地促进思政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建设中的育人作用,如何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如何有效地完善激励机制等成为了目前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一)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主体,道德行为要时刻保持高尚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从现阶段来看,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教学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打造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能为课程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3]。然而从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课程思政缺乏钻研,这就造成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无法有效地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融合。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其自身的思想转变相对较慢,同时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造成个人成长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同时借助时事政治事件及舆论焦点问题,对各个课程教学工作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入挖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