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思考

作者: 庞海燕

摘  要:基于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挑战和新视野,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紧扣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新目标,充分适应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改革的新需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为支撑,积极构建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043-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mission, new challenges and new vision give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must closely follow the new goals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fully adapt to the new needs of deepen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focusing on innov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The aim is to actively build a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Keywords: new era;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th selection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不断深入实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该项战略的重要支撑。过去由要素、投资规模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正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由此,我国亟需大量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紧扣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任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一)新时代赋予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使命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及人才培养工作。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1]。因此,为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更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业型专门人才的培养[2]。

(二)新时代带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挑战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深刻指出,大学生在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经验少、融资困难和服务不到位等现实问题[3]。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诸如筹措资金、自负盈亏、经营成本和团队建设等各项风险。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研究部署,充分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的新需求,积极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

(三)新时代拓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新视野

在双创背景下,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军[4]。面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有更高站位、更广视野,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为支撑,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新形势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的新目标

新形势下,通过全面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和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切实实现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一)学生创新创业比例显著提升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有关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有效举措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达到全覆盖,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学生不仅要成为投身校内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实践者,也要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贡献者,实现自身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

(二)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大幅优化

当前,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新常态下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基于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更好地优化校内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培养机制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深度融合,建设更多具有丰富内涵的面向全校开放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团队入驻条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准入门槛更加降低,各级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校园内创业失败学生团队能及时得到扶持再立。

(三)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更好转化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特色方面,更加突出实践应用能力,更加强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转化成生产力[5]。应用型本科高校强化创新创业工作,就是要通过全力打造“城校共生、科教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更加完善,转化渠道更加拓宽,转化服务质量更加提升,项目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更加规范,创新创业激励导向更加鲜明,与行业产业有效对接的路径更加通畅,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更好转化。

三、新目标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新困境

对标对表新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深化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等方面。

(一)平台建设作用难发挥

当前,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建设有大学生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各类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些平台都是免费开放的,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但是,部分校内实践平台的主要作用发挥还局限在提供创新创业场地上,没有能够完全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去深入发挥平台建设作用。同时,在联合有关行业企业建设校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推动企业和学校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继而深入结对共建方面,相关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配套资金支持难到位

当前,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资金积累且在研发、设备、人员和宣传等方面投入的开支较大,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这就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面临较大的项目启动压力[6]。而往往就是具备一定的资金基础,才能在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及提高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占据主动。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难,除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给创新创业学生的一些基本配套资金以外,如何鼓励社会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市场化规则,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以及如何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专用信息服务难精准

对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用的信息服务,是国家对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绝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够定期开展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只是,真正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更加精准的专用信息服务,例如对各级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国家创新创业帮扶政策和产业激励政策等的整合及解读,以及行业和市场动向与需求的精准推送,创新创业成功典型的经验推广,创新创业项目本身的跟踪信息服务等。在这些方面,目前还很难做好对目标大学生的精准推送。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路径选择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7]。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应对新需求,在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创业经费支持、平台搭建和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守正出新、深耕细作。

(一)创新创业管理体系建设再推进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工作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切实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总体统筹协调、多元指导咨询、过程组织管理和营造交流氛围等各项服务。同时,应进一步梳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健全项目申报和经费支持、奖励基金设立、教师工作量计算和学生学分转换等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相关配套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行。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再优化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创新创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全过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业基础必修课、创业公共选修课、学科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衔接。具体而言,可建立阶梯式、分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的必修和选修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学科前沿、创新性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发面向不同行业、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请专利和自主创业等创新创业活动折算为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学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