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故事情境的数学微课设计与实施

作者: 陈荣 胡加玉

基于故事情境的数学微课设计与实施0

[摘 要]微课在“停课不停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趣味数学故事设计故事微课,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学习兴趣能够更持久。

[关键词]故事微课;自主学习;分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2-0030-0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城市开始了第二轮“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活动,微课又一次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在第一轮的线上教学后,笔者发现微课形式“微小”,注重内容设计,有师生互动,但还是略显枯燥,不够生动,导致学生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鉴于此,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设计了“西游学堂”系列故事微课。实践表明,这一系列故事微课采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数学知识娓娓道来,学生在新颖、直观、愉悦的视频中能够主动学习,从而理解数学知识。故事微课不仅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一、故事微课:利用故事载体,传递数学知识

短视频软件的火爆说明大家都喜欢短而精的视频。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材中的许多抽象数学概念,光靠教师苍白的描述,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是难以明白抽象知识背后的原理的,进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零散的知识和事实是非常难记忆的。”布鲁纳认为除非把知识放进构造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容易遗忘。其实,学生喜爱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模型。教师将要讲授的数学知识有机融入故事中,学生自主学习时就不易分神,学得更投入,从而理解并深刻记忆知识点。

《西游记》的故事对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我们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制作成《西游学堂》系列故事微课:借助孙悟空聪明伶俐、猪八戒贪吃懒惰、唐僧谦恭儒雅、各种妖精凶狠狡猾等形象来引出各种数学知识,通过有趣的情节来展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领悟。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平移”时,我们设计了金角大王派人堵住唐僧师徒四人去路的故事情境,配合动画和配音,直观形象展现出平移的距离就是同一个点平移前后的距离。先再现小妖率领队伍向下平移3格,结果没有到达指定地点从而扑空。小妖的失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错误辨析,学生深刻认识到图形平移的本质就是所有点的平移,便能快速完成图1的平移要求。

又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旋转”时,创设唐僧被妖精关起来的情境。妖精得意地描述钥匙旋转的情况,唐僧找出妖精叙述中的漏洞,并发挥“啰唆”的特长,最终让妖精彻底崩溃,唐僧成功逃脱(如图2)。搞笑的情节、唐僧的“啰唆”,让学生明白要说清楚旋转,就要说清楚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点、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在熟悉的动画形象的陪伴下,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能够借助微课里的直观形象积极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内化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二、微课设计:围绕双重特点,规划教学内容

微课要注意时间“微”、内容“精”,还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特点,注意内容和情节的融合。

1.确定微课内容

微课意味着时间“微”,时长通常为5~10分钟。因此,微课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语言表达要做到精且准,以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乘法的认识”时,设计猪八戒和孙悟空数樱桃、吃樱桃的故事(如图3),让学生认识到6个2相加可以写成2+2+2+2+2+2,也可以用6×2来表示。尤其是孙悟空将“6个2”中的“个”变成“×”的过程,让学生迅速明白,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只需要数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再乘以这个加数,就表示有几个几相加。

观看微课后,学生迅速明白了乘法其实就是几个几相加的简便写法,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又如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难点是“余数比除数小”,教学重点有两个: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我们通过故事微课创设情境:

一开始,猪八戒把13个蟠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只有1个,剩余9个。后来,通过和师父的对话,猪八戒明白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不仅要每份同样多,还要尽可能分完,直到不可以继续平均分才行。这样公平、公正的平均分才是真正的平均分,这时余数就会比除数小(如图4)。

这样的微课内容不仅凸显了“余数比除数小”的关键知识点,还成功突破“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教学难点,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的理解。

2.设计微课模式

一个完整的故事微课应包括叙述故事、故事回顾、巩固应用三大部分。故事环节通过讲述数学动画故事,完整展示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制造冲突,探索问题;恍然大悟,解决问题”几个步骤。故事回顾环节是对故事的小结,将数学内容提炼出来并简单明了地列成提纲,以“敲黑板、画重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概括。巩固应用环节相当于正常教学中的巩固训练和应用拓展。此环节是在故事中出示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图5)。

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为例的故事微课设计如下。

【叙述故事(创设情境)】猪八戒跟自己的子孙们吹嘘自己的降魔经历:“我降伏的妖魔鬼怪分为妖王、魔王、鬼怪3种。其中,降伏的妖王数量是降伏的魔王和鬼怪数量之和的[12],降伏的魔王数量正好是降伏的妖王和鬼怪数量之和的[13],剩下的就全是鬼怪了。我的功劳可大着呢。

【叙述故事(制造冲突)】正在大家对猪八戒表达崇拜之情时,有只小猴却说猪八戒在吹牛。小猪们不信,将小猴围了起来。

【叙述故事(解决问题)】小猴解释了猪八戒提到的分数的意义,指出了大家对单位“1”的理解偏差。只有每个分数的单位“1”相同,才可以比较大小。可以把单位“1”不同的分数转变成单位“1”相同的分数。大家终于发现,原来猪八戒真的是在吹牛。

【回顾故事】通过唐僧的旁白回顾剧情,突出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强调数学知识的重点。

【巩固运用】设计一两道相关的习题,让学生明白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不同的分数要转化成单位“1”相同的分数后再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样的微课有知识的传授,也有习题的巩固。

一个单元内的教学内容是环环相扣的。故事的连贯性正好对应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样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情境和数学知识,单元系列故事微课犹如动画片,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让学生在故事人物的带领下不知不觉进行自主反思、巩固应用,进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微课实施:强调学习责任,确保学习质量

故事微课主要用于学生点播观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的责任很重要。我们的故事微课设计就能迎合学习者的需求。

1.分层学习,确保故事微课有效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速度不同的情况,对此,我们设计基本、巩固、 拓展三个不同层次的故事微课,供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主进行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时,我们设计了三节微课供学生选择。

第一层次是微课1,重点讲清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第二层次是微课2,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圆的面积,属于基础练习;第三层次是微课3,是利用圆的周长或半径的平方来求圆的面积的拓展练习。微课1和微课2属于应知应会的基础必看微课,微课3则是有一定难度的选看微课。我们引导学习较弱的学生进行多次学习,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拓展练习,使每一个人都有所发展,知识经验得以丰富。三节故事微课的内容层次清晰,由浅到深,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2.续写故事,提高故事微课参与

自主学习了有趣的微课后,学生通常会有很多感悟想找人分享。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故事。续写故事要求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知识的产生和运用。续写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性,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续写的故事整理制作成新的故事微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播放孙悟空用有限法力画出固定的周长保护图形的故事微课:“为了使保护图形的面积最大,孙悟空从长方形画到正方形,再画到正五边形,最后画出了圆形(如图6)。”学生看完故事微课后直呼,没想到美丽的圆形和正多边形竟然有联系。

我们让学生续写故事,有的学生在续写故事时指出,圆还可以分割成无数个一样的等腰三角形,这也是一种极限思想。我们充分肯定了学生这一发现,并将它转化为“圆的面积”教学的新资源。故事续写成了学生答疑、讨论、总结、交流、展示的新活动形式。

3.重视评价,实现故事微课价值

一节故事微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能不能在学习后高效完成巩固应用部分的习题。

我们把故事微课分类放在微信公众号中,利用网络视频弹幕“发表在视频某一固定时间点上”这一功能,清楚地获取学生即时的心得体会。这样也能让学生自己的观点成为视频的一部分(如图7),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不管是自我评价还是学生之间的生生评价,抑或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明确学习方向。

综上,故事与微课的融合教学让数学变得更好玩。故事微课用故事连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完整且富有趣味的智慧型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生动、自由、高效。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思维视野得以开阔,学习潜能得以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得以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桑新民. 微课评价应突出三个关键点[N]. 中国教育报,2014-08-08(003).

[2] 李宏贞,陈春娜,梁小棠.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0(29):24-26.

[3] 汪永琼.微课对辅助差生有效性学习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0(39):69-70.

[4] 黄露.基于故事教学法的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实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1(Z3):54-5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提升小学数学关键能力的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编号:D/2021/02/4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吴美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