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陈红丽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深刻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普法教育,而且深度影响着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发展和新课改要求的变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逐渐引入大单元教学的概念,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引导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到同一主题,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自主合作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作用

顾名思义,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主题或核心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多学科知识的整合,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材是课程学习的主要资源,一本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知识联系性较弱。而大单元教学则以整体为原则,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不断整合成知识链,且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为重要模式,旨在通过大单元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层面来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尤其是将现实问题或社会议题为中心,让学生直面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习动机和责任感。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整合单元知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开展大单元教学,其中大单元自身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大单元的内容优秀与否,则取决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相关的教学能力和素养,结合课程主题,基于教材内容,将大单元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高度关联起来,同时也要精心设计和组织综合性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并且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合作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思辨力较弱的问题,由于年龄局限认知,导致看待问题、分析现象时较为片面,难以进入深度的思考和辨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在设计和引导大单元教学时不能只注重知识的教授,更要充分意识到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和自主合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打破传统守旧的模式,创新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做到与大单元教学相适应,实现大单元式学习和任务式相结合。其次,更要紧扣学生心理,巧妙创设思辨情境,让学生对明确的主题和任务感兴趣,发挥驱动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公民基本权利为例,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政治权利。将这一点教材知识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关注学生成长,完善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的闭环,要让大单元教学发挥更好的评价作用,那就需要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在设计评价时,可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学习能力,开展特色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评价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在自评中反思,在互评中发现合作学习的不足和优势,下一步得以改进。教师则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的指标,督促学生成长。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教学模式,势必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不断得到推广和完善。在明确大单元教学相关策略要求的前提下,教师除了做好本身精心设计与引导工作外,也要争取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单元教学下综合性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总之,立足不同维度,整合多学科的单元知识,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思维开展跨学科学习,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我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

(作者单位: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