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0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与班级管理策略
作者: 保家乐摘要:“00后”学生是一群具备鲜明个性且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追求个性化,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思想与言行和“90后”“80后”有较大差异,所以传统班级管理方式不适用于这个群体,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为此,教师要着重优化、创新班级管理策略。基于此,文章立足高职院校“00后”学生群体特征,针对“00后”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为教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00后”学生;群体特征;班级管理
“00后”指的是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这代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加快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革新进程,也给教师带来了工作压力。如何科学管理班级并给“00后”学生的学习、成长带去积极影响,成为当前教师重点讨论、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切实抓住新时期的新机遇并促进“00后”学生素质、能力、认知的全面提升,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并实现个人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职院校“00后”学生群体特征调研及分析
(一)调研内容
“00后”学生是与互联网相伴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会娴熟使用智能手机更便捷地学习、出行、购物等。为摸清“0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本次研究随机选取516名“00后”学生开展调研,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完成调研。
1.“00后”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516名“00后”学生中,女生有282名,男生有234名,独生子有65名,以理工农医类学生居多,有287名,其次是文史经管类学生、艺术类学生,大二学生有281名,大一和大三学生分别有221名、14名。
2.内容反馈情况
问卷中共包含21项问题,每题选取占比最高的选项进行统计。有75.3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喜欢追求新潮且个性鲜明;有48.40%的学生认为对“00后”学生实施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激励机制比较有效;有81.3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更倾向使用社交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如微信、微博;有41.30%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引导“00后”学生;有72.0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需要得到情绪管理方面的帮助,使得他们释放压力、缓解情绪等;有25.80%的学生认为应采取“鼓励参加创新竞赛,提升创新能力”的方式培养“00后”学生;有42.9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更喜欢“实践操作,动手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有51.6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有必要建立平等尊重、互助互信的关系;有68.7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需要去适应社会、融入团体;有30.90%的学生认为应采用“组织集体活动,增加社交互动”的方式发展“00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64.9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易在班级管理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的问题;有62.9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更喜欢书面评价或奖励形式的班级管理反馈;有71.60%的学生认为应采取“建立明确规章制度,加强宣传”的方式应对“00后”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纪律问题;有72.7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在学习上最需要“学习资源,如图书、实验室”方面的支持;有79.10%的学生认为“00后”学生更需要“理解倾听,关注学生需求”方面的情感关怀。
(二)调研结果
笔者针对调研结果完成深入分析,将“00后”学生群体特征概括如下:“00后”学生个性鲜明且喜欢追求潮流,意味着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00后”学生渴望被外界关注,也渴望得到外界不同方式的肯定;“00后”学生上进心较强,想要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本质上渴望被他人认可;“00后”学生看重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地位与和谐互动,他们的心声渴望被外界听到,渴望被认同并获取各式各样的支持;“00后”学生会有情绪上的困扰、心理上的压力,渴望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帮助。
二、高职院校“00后”班级管理策略
(一)建立沟通平台,完成线上管理
第一,利用平台与“00后”学生沟通,开展思政教育。教师可以选用钉钉、腾讯会议等平台,基于这些平台的使用,向学生发布各种通知,下达各种指令;可以共享班级管理制度、学生遵守的基本准则等内容,及时解答“00后”学生提出的有关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在平台中设立专门的讨论区,鼓励“00后”学生发表心声、各抒己见、发表观点和阐述心得。与此同时,教师依托线上答疑和直播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00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也获悉“00后”学生近期关注的新闻、发生的趣事等,利用线上问卷调查、投票等功能获悉困扰学生的问题,采取专业方式去教育、去引导、去支持、去激励、去解决等,通过近期热点事件的讨论,形成对“00后”学生思想、认知的正确引导,培养“00后”学生的责任心、爱国情感等。
第二,依托沟通平台,宣传班级管理规范和制度。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大数据技术分析“00后”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思想动态,或是邀请家长入驻平台完成对学生的监督、指导,确保班级管理制度和规范深入人心,增强“00后”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
总而言之,教师有必要用“00后”学生接受、认可的线上沟通方式,来完成管理、育人工作,做好班级有效管理准备工作,依托师生的顺畅沟通来强化班级管理成效,也依托“00后”学生素质的提升、对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支持来确保班级管理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增加实践与表现机会
第一,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提前确定班会主题,如培养“00后”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00后”学生的环保意识等,主题要具有时代感并贴近“00后”学生的生活,包括“网络文明与自我保护”“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等。教师要允许“00后”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允许“00后”学生就班会主题展开讨论,并指引“00后”学生深入主题的思考与分析中,更快、更好地达成班会目标。
第二,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娱乐与教育并存的活动,如表演、辩论、情景模拟等,同时给“00后”学生多样化实践给予重要支持,包括语言支持、服装支持、场地支持、设备支持等,强化活动的感染力、冲击力,也确保“00后”学生在活动中受益,最大限度地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
第三,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外出活动,如外出参观、外出写生、外出劳动、外出宣传等,目的是拓宽班级管理范畴,为“00后”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历练、成长空间,促使“00后”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教师借助这些活动,可以帮助“00后”学生融入集体,提高社交能力,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优化班级管理给予重要支持。
(三)培养综合素养
第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不提倡、不主张“单打独斗”,教师可以在团队竞赛、项目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合理分工、通力合作,以此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00后”学生踏入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制订学习计划”任务的方式,培养“00后”学生的时间观念、合理规划时间的能力,间接强化他们的计划制订能力、执行计划能力。教师也可以提倡“00后”学生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帮助“00后”学生更好地掌控时间。
第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面对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教师要鼓励“00后”学生勇于面对、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出复杂案例,交给“00后”学生解决,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解决方案。
第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制订规章制度、开展自我管理培训等方式,帮助“00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反思,尤其培养“00后”学生的自我监督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四)完成定期与不定期动态追踪,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教师应对“00后”学生思想动态、心理动态进行动态追踪,了解班级管理成效,并立足“00后”学生当下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方案,确保各个阶段实施的班级管理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成定期追踪和不定期追踪的结合。
具体说来,教师的定期追踪工作可以采取问卷调查、测试、观察表现等方式完成,而不定期追踪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完成,且在动态追踪过程中重视与“00后”学生的互动,以及“00后”学生的各项反馈,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动态追踪、师生互动渠道,切实掌握“00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突出新时期班级管理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三、高职院校“00后”学生班级管理挑战及应对思路
第一,精致利己倾向已经展露。“00”后学生比较理性和务实,这是教师开展班级管理要重点应对的挑战,会导致学生过度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教师应对该挑战的过程中,要着重和班干部在班级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在组织丰富多彩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视角思考问题。
第二,情绪多变引发的需求多变。“00后”学生是在新媒体崛起、互联网全面覆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更易受到各方信息的影响,所以情绪有着多变特性,需求也由此发生改变。教师可以营造开放、包容的班级氛围,也可以通过设立意见箱、心里话板块等让“00后”学生有发泄心声的通道,同时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控制情绪,降低需求的多变性。
第三,社会舆论趋向复杂化、多元化。“00后”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社会中的舆论对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如“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等负面舆论会严重扭曲他们的价值观,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道德判断。面对该项挑战,教师要做正向引导,并积极引出正向、积极且感人的事例,让学生发现社会中的真、善、美。
四、结语
总而言之,“00后”学生在言行、思想、心理上与“90后”“80后”有着较大不同,呈现出多种特征。对此,教师有必要及时调整、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切实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00后”学生,辅助“00后”学生开启更璀璨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杨晶.“00后”高职新生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24).
[2]王亚楠.五年制高职“00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3).
[3]王金金,许莉芬,吴强.基于“0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征的班主任工作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
[4]姚子雪婷.“00后”高职学生思想特征与表现略窥[J].文教资料,2020(35).
[5]张超峰.浅析高职院校“0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与管理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4).
[6]袁石磷.“0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特征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1).
(作者单位: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