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马金娇

基于微信平台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以案例为启发点、以问题为中心、以团队学习为基础的线上线下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20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分成实验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分别接受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以考核成绩、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课程体验各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佳,值得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护理实训;微信平台;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提出在推动高职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更注重理论知识、复杂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及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高职人才全面发展。眼科护理实训的因缺乏相关模型或数字化资源、眼部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的特殊性,学生无法重复练习,实训操作受到限制。LBL(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T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在医学多个学科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探索基于微信平台进行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以期提高高职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高职护理二年级学生,共120人。实验组(60人)采取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对照组(60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并告知课堂活动内容。课堂中,教师讲解护理实训操作方法,学生模仿练习,教师随堂指导。课后,教师开放实训室,学生自主练习操作。

三、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将实验组学生分成10人一组,共6组。课前,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场景设计,依据护理实训项目设置关键问题,提前一周通过公众号“护理实训案例学习平台”或微信群发布,学生分组学习,将学习成果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给教师、同学。课中,教师总结预习效果,示范实训操作,小组成员完成实训操作练习并进行展示。课后,教师推送临床护理前沿动态信息,引导学生拓展学习。下面,笔者以“红眼病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课前

1.引入案例

课前,教师将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阿祖得了红眼病”的视频片段推送给学生。视频内容是:阿祖得了红眼病,一家人不敢看他的眼睛,给他戴上了面具,还把他隔离在房间。视频贴近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2.提出问题

教师结合案例步步深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总结知识点。首先,提出疾病基础问题,根据红眼病“红”“分泌物多”“痒”的临床特征,提问“红眼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其次,提出疾病发展相关问题“看一眼会得‘红眼病’是真的吗,红眼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红眼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如何”;再次,提问“家人将阿祖隔离在房间并进行全屋消毒有必要吗,你有更好的建议吗”,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最后,提问“在公共场所、家庭、医院如何预防红眼病的传播”,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团队学习任务设计

教师为进一步提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结合临床护理应用提出相关护理实训问题,如“作为眼科门诊护士,如何对该病人进行眼部评估”“该病人有哪些护理问题,请你制定护理计划”“该病人眼部分泌物多,医嘱结膜囊冲洗、滴氯霉素眼药水、涂红霉素眼膏,请叮嘱病人正确执行医嘱”“护士小周在护理该病人后,得了红眼病,你认为小周是如何感染上红眼病的,如何预防医—护—患交叉感染”“病人4天后复诊,表示视力模糊,请为该病人进行视力检查;经检查该病人并发角膜炎,如何对症治疗护理;经治疗,病人的病情好转,如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师以贴近临床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案例中涵盖的实训内容。将此阶段问题作为团队学习任务,团队成员共同查阅资料、讨论,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深入学习了护理操作相关知识。

4.微信平台团队自主学习任务的发布

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将操作视频、微课、图像等推送给学生,录制3个视频,总时长为10分钟,分别是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视力检查法的操作视频,以及如何预防红眼病的科普知识,详细解说操作步骤,引领学生预习与实训相关知识。

教师根据案例及问题设置任务单,保证团队任务多于6项,每组至少完成1项。在课前一周,教师将分组名单、团体任务、课堂活动预告等发布到微信平台。学生分组完成团队任务。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以情景模拟展示学习结果,组长将课前活动照片或视频上传至学习小组微信群并督促学习进度,教师点评学习效果。

(二)课中

课中,教师对疑点、难点进行分析,重点在操作规范的示教及实际应用方法。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习,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也可以将问题汇总发到微信平台促进交流。如结膜囊冲洗中,大部分学生对翻眼睑这一操作存在困难,把这个问题发送到微信平台后,立即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在邀请教师点评及再次示范该操作后,学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找到了该操作的关键技术点。

(三)课后

课后,学生自主练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同。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多维教学模式,学生还可以将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微信平台与教师讨论。教师可以推送专家共识、临床护理指南等临床前沿动态,并与学生共享临床同一护理操作在不同眼科病人身上实施的视频,开阔学生视野。

四、评价体系

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效果。主观评价使用课程体验问卷调查进行评估,客观评价包含期末考试成绩和护理实训操作考核成绩。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一)考试成绩比较

教师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组病例分析单项成绩(17.82±1.38)和期考总成绩(86.53±6.37)较传统教学组病例分析单项成绩(14.22±1.77)、期考总成绩(78.67±4.61)有显著的提高(P<0.05)。两组基础知识成绩无明显差异。

在技能考核中,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组的护理程序(14.25±0.79)、操作考核总成绩(95.62±2.76)均分别优于传统教学组(10.68±1.59、88.72±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课程体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改编自课程评价问卷及吴一鸣学习体验问卷,经信度效度验证可靠。使用Likert5点量计分法进行量化,完全不同意、部分不同意、中立、部分同意、完全同意依次计1~5分,数值为均数±SD(如表1所示)。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课程体验感越好。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除学习压力无显著差异外,基于微信平台CBL-PBL-TBL组课程体验评价较高(P<0.05)。学生认为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增强临床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六、讨论

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以微信平台为载体,开展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临床案例为先导,进行场景设计,将理论知识迁移到案例中,跳出教材,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查阅资料,使学生对枯燥的医学知识产生更直观的认识。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案例提出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的“线索”进行“断案”,拓展了课程深度与广度。教师结合护理技能操作,将知识与技能系统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实际应用能力。团队学习突破个体独立学习形式,采用学思练模式(先自学——讨论——练习),组内查阅资料、讨论,是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求同存异的过程,课前的以演代悟(情景模拟)、课中的成果展示、课后的自由研讨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展示自我;不同团队的学习任务不同,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课程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当前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导向下,基于微信平台积极探索CBL-PBL-TBL多轨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逐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形式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循证思维及分析决策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歌,吴大力,彭崇信,等.PBL教学法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

[2]夏飞,高国红,邓爱军.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微课结合PBL案例教学模式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5).

[3]张召香,张飞,王卫,等.基于CBL、PBL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多维教学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10).

[4]吴一鸣,李文静,陈明霞.高职扩招学生学习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5).

[5]杨青杰,吴建慧.多维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

[6]缪茶英,陈伟,王琼,等.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眼科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0).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眼科护理案例教学在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17B029。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设玉林卫生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