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焦虑因素分析及缓解对策研究
作者: 牛晨伟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在高校,大学生最大的压力和竞争来自各种各样的考试。这些考试结果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前途命运,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考试焦虑。为减少大学生因考试焦虑导致的身心问题,文章分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提出缓解对策,为我国大学生在考试焦虑的预防和干预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考试焦虑
近几年,大学生压力大,面临考试时,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要想取得不错的成绩,考生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尽可能以平和放松的心态参加考试。当然,适度的考试紧张并不是坏事,它能令考生提高注意力,但是如果过度焦虑,则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思维变迟钝,还会影响考生的心肺功能、免疫系统,甚至引发抑郁,产生自杀倾向等。
考试焦虑是当前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之一。近年来,中国学生考试焦虑发生率平均达到22.32%。目前,学者对考试焦虑的研究不是很多,且考试焦虑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对象主要聚焦在中小学生身上,大学生考试焦虑研究数量不够充分。一项基于安徽省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安徽省有焦虑现象的大学生占63.4%,其中轻度焦虑占24.2%、中度焦虑占40.1%、重度焦虑占35.7%。考试焦虑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剖析大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及其缓解对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试焦虑的概念及表现
考试焦虑是人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具体焦虑表现为生理表现、心理表现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第一,生理表现。大学生处于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会出现皮肤潮红、心慌气短、胸闷、心悸、出汗、口干等症状。第二,心理表现。过度的焦虑情绪会使大学生变得消极被动、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把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灾难化,他们面对复杂的知识感觉无能为力,甚至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敌意,感觉孤立无援。第三,行为表现。在生理、心理反应的作用下,大学生会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比如在临近考试期间,他们晚上难以入睡、失眠多梦等。
二、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一)内在因素
第一,自我期望过高。绝大多数有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要,认为考试成绩与升级、毕业甚至是今后的就业密切相关。在考试前,他们总是期望此次考试能够超水平发挥,一旦自己感觉力不从心时,就会产生考试焦虑。
第二,自身的知识基础。大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和应试技能不足。如果考前对知识复习不到位,盲点较多,大学生必然会缺乏应考信心。他们本来就缺乏信心,一旦对考试题目的相关知识点不熟悉,考试时就会非常紧张,结果必然陷入高焦虑状态。
第三,生理状态不佳。大学生在临考前出现亚健康状态,如体力下降、易疲劳、浑身无力等,导致生理状态不佳,出现高焦虑。
(二)外在因素
第一,家庭压力。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联系紧密。例如,成长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心理敏感性高,在面临考试时,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加不稳定;成长于独裁型家庭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话语权,不能很好地宣泄不良情绪,他们的考试成绩要对标父母设定的理想标准,容易出现压力过大的问题。还有一些父母由于自己教育经历中的缺失,特别重视子女的考试成绩,对子女心理健康置之不理。这些都会促使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形成。
第二,环境压力。同学之间的竞争也会导致大学生考试焦虑。目前,高等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把评奖评优与考试成绩挂钩。受此影响,大学生必须在每一门课程的考试中全力以赴,才能增加参与荣誉评选的机会,否则任何一点失误都会被放大。这些因素加重了大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心理。
第三,学习技能缺失。部分大学生在考前复习时,缺乏清晰明确的计划和适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时,他们过度担忧考试结果,导致心理紧张,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自信心不足,产生考试焦虑。
第四,地域差异。部分大学生来自偏远或者不发达地区,他们进入学校前,接受教育的水平与城市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进入大学后,他们大概率会出现学业困难问题,从而导致考试焦虑。
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缓解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缓解考试焦虑的对策
第一,积极行动起来。大学生可以设定易于达成的阶段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促使自己专注于学习行为,打破消极认知,缓解焦虑情绪。大学生还可以向教师求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合理归因,重塑面对考试的积极心态。此外,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用团体的力量增强学习自信心,缓解焦虑感。例如,大三学生小红一直以来都非常努力,但每次临近考试的时候,总是感到非常焦虑和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情绪,小红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每天的时间分配到各个科目上,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当遇到困难时,她会主动向教师、同学请教问题,寻求他们的帮助和建议。通过实践学习计划,小红逐渐克服了考试焦虑,不仅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成为一名更加自信、乐观的大学生。
第二,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的生理有好处,还对心理有益。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疏解情绪的目的。运动能有效放松全身肌肉,还可以促进身体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神经递质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此外,运动也可以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减少肌肉紧张和心率的增加,从而缓解焦虑症状。不仅如此,运动可以促进社交活动的开展,增加社交支持,这也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因此,有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更要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尽量做到每个星期运动三次,每次运动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
第三,求助社会支持系统。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社会属性。当遇到自身过度焦虑,难以调节时,大学生可以向朋友、家人等寻求安慰,以缓解自身的焦虑。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情感理解、支持,就能够有效缓解其考试焦虑。因为有效的亲子沟通对于大学生考试焦虑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让他们在面对各种考试带来的压力时,能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
(二)高校层面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第一,建立点对点帮扶机制。除了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一些疏导情绪的技能外,高校可以采用点对点帮扶高焦虑的大学生。比如,青岛科技大学的一个班级决定采取由辅导员和班干部分工的策略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人重点观察一个或几个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大学生可能出现的考试焦虑等问题。在具体实施时,辅导员张老师注意到学生李华在考试前特别紧张和焦虑。张老师主动找到李华,询问他的情况,并提供了一些缓解焦虑的建议。同时,班干部小王也观察到同学小张的情绪有些低落,他主动与小张沟通,了解到小张因为担心考试成绩而感到焦虑。小王帮助小张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并鼓励她要相信自己。这个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李华和小张在考试前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
第二,建立阶梯化考核方式。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进入大学之前受到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例如,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可能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也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他们很容易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出现学业困难问题。为了缓解这些原因导致的大学生考试焦虑,高校应设置阶梯化的考核方式。
(三)心理治疗方面缓解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第一,团体心理辅导。以心理干预小组为单位,高校将具有考试焦虑问题的大学生集中在同一个心理辅导团体中,通过创建温暖的团体氛围,引发团体动力,借助团体的力量释放压力,解决团体成员共有的考试焦虑问题。下面,笔者以某一团体心理辅导为例,辅导过程如下:按照每组男女比例相似分组,一组八人至十人组成心理干预小组。第一周建立团队,主要内容有团体成员相互认识,营造安全、放松、信任的干预氛围,明确干预目标,约定团体契约。第2周至第4周进行课程学习,主要内容有成员就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导致考试焦虑的可能原因等进行分享交流,目的是让成员产生共鸣,加深成员之间的熟悉度、信任感;成员相互提供克服困难的方法,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深度挖掘成员的学习潜力,增强其学习的积极体验。第五周至第六周围绕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主要内容有了解成员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分析积极意义;寻找能够完成该目的方法、途径,明确完成目标潜在动力因素;增强团体成员自我认识、自信心、乐观精神。第七周回顾展望,主要内容有回顾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巩固成员的收获,增强成员的自信。
第二,沙盘疗法。沙盘疗法又称沙盘游戏,是一种通过图像和符号表达自己独特性的治疗方法。首先,大学生在心理咨询师的陪同下,自由选择沙具摆放在沙盘之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出能体现内心问题的作品。在摆放过程中,大学生与心理咨询师没有任何交流。其次,大学生摆放完毕后,由心理咨询师引导他们解释作品的意义及对作品的感想。最后,由心理咨询师解释沙盘制作过程中能体现大学生内心焦虑的事情和大学生作品的象征意义。整个过程中,学生慢慢释放情绪,实现自愈。
四、结语
考试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状态,影响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缓解内在因素引起的考试焦虑主要依靠大学生自身。大学生要把控好自身的情绪和信念,正确认知自己,正确理解考试,也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缓解焦虑情绪。对于缓解外界因素导致的考试焦虑,除了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来缓解焦虑外,大学生还可以求助心理教师。心理教师会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缓解考试焦虑,使得大学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最佳水平。另外,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情况建立阶梯式考核方式,缓解大学生的考试焦虑。
参考文献:
[1]居文,张艳.心理小组式辅导对大学生考试焦虑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
[2]李庆方,赵来田,王卫民,等.考试应激对小学生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0(1).
[3]昂青吉.大学生考试焦虑、特质焦虑与抑郁的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0.
[4]姚逸斌.初中生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易感性与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5]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6]江涵婷.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海军潜艇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潜艇部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研究”。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