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学习成果转换的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

作者: 罗梦

摘要: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1+X”证书通过多元化、贴近社会需求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认证的选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1+X”证书获得的学习成果如何进行转换,却面临着学习成果认证难度大、转换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文章分析“1+X”证书学习成果社会认知情况及转换现状,提出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机制、完善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体系等路径。

关键词:“1+X”证书;学习成果转换;现实问题;优化路径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要从2019年开始启动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该方案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相对封闭的体系,提升了职业教育院校的核心资源供给水平。但在实践中,“1+X”证书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存在一些问题。

二、“1+X”证书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意义

“1+X”证书作为在学分银行基础上实现学习成果转换和价值转化的一种新型证书,开创了学历和非学历之间互相认证与转换的新模式,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多样化,也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推动学分银行建设与发展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服务内容,而做好证书信息公开服务和学习成果积累是学分银行的基本职能。学生在获得“1+X”证书后,可以将获得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在学分银行系统中进行管理、积累和交换。这种转化机制推动了学分银行的发展,拓宽了学分银行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同时能提高学分银行的服务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从而逐步完善我国学分银行体系,强化学分银行制度的适配性。

(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深化发展

学习成果认证方式的多元化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学校、教师对学生“1+X”证书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转换,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1+X”证书的持续推广,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能推动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课程进一步融合。特别是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时,职业院校秉承“行企需求为先、职业技能为本”的思想,能对现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协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趋势。

(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建立“1+X”证书学习成果的有效转换路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发展需求和未来职业规划,实现个人职业跨越和发展。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基于学分银行“1+X”证书转换体系及规则,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数字化的学分银行中完成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形成全民学习、全天候学习、全场景学习的学习模式。可见,学分银行作为重要支撑平台能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历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转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1+X”证书学习成果转换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低

尽管“1+X”证书制度出台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社会层面,“1+X”证书的认可度仍然相对较低。“1+X”证书主要在教育行业相关领域内进行了宣传,虽然有国家政策或法规的支持,但相关法规或政策内容较为宽泛,导致此类证书社会公信力较低,许多用人企业并未完全理解“1+X”证书的含义,因而无法将其与传统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培训证书一般对待,学生也无法通过此类证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已掌握的职业技能。低社会认可度反向阻碍了“1+X”证书制度的进一步推进。

(二)认证与转换标准缺乏系统性

第一,职业院校未制订或完善不同专业相关“1+X”证书学分转换的标准及完整流程。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可知,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 201所,高职(专科)学校1 489所。而学分银行中,院校学分转换规则仅494条,且主要为高职院校,有转换规则的职业院校占职业院校总数的5.7%。将近95%的职业院校未设立信息化学分银行,以及与之相适配的学分转换管理制度,学生无法在学习完“1+X”证书的内容后,在学分银行中进行兑换,从而免修部分相对应的课程。

第二,职业院校之间没有统一的转换标准。由于地区教育水平差异、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异,现有标准体系中并无适用职业院校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的标准体系,如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不同的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由于认定标准和学习要求的差异性,导致无法对证书进行转化及进行相应的学分认定。以初级的旅行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全国试点学校共248所,仅有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有针对该类证书学习成果的转换规则。其中,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转换规则为考取该证书后可免修旅游线路设计课程,而和田职业技术学院转换规则为考取该证书后可免修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同一类型证书,其在不同职业院校转换课程完全不一致,导致学生考取此类证书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第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无法进行转化。由于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滞后,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中对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与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虽然进行了说明,但只是只言片语,关于主体责任的界定以及如何将学分兑换为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培训证书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指导意见,同时对于个人学分银行账户的建立,数据的管理及来源渠道均未进行具体说明。当前,针对学历转学历、非学历转学历、非无转学历三个方面均未出台具体的转换规则,学生通过学习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所获得的学分并不能进行存储或获得相应学历证书,这样的转换缺乏顶层设计及具体制度的支持。

四、优化“1+X”证书学习成果转换路径的策略

(一)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机制

1.增强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权威性

第一,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在社会层面加强对证书的权威认定和对证书实际含义的解析,建立起完整的机制,监管证书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涉及相应技能证书或培训、考核有关技能的付费项目,相关管理部门要制订相应的监管规则,对违规行为要依法从严处理,从法律层面规范证书市场。

第三,各机构颁发职业能力证书应根据教育部门或有关学校的预定计划和特定标准。职业院校应建立一些特定的专业领域的监管机制,确保相关的证书符合特定领域的职业技能和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应为实现“1+X”证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保障,逐步在社会群体中树立职业技能证书的权威性,提高该类证书的社会普及率。

2.加强国家统一认证,提高证书价值

第一,制订统一的认证标准。在考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教育质量后,相关管理部门应进行论证设计,制订完整、与时俱进,且能与社会岗位高度吻合的认证标准,减少地区差异性,更好地保障证书的质量和有效性。

第二,推进认定流程标准化。标准化旨在实现“1+X”证书的标准化流程和统一使用,能够对各区域不同主体提供指导,增强证书认定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相关管理部门还可以提高证书的质量和应用价值,使得各级职业院校在进行证书选择和推广时有参考标准。

(二)完善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体系

1.确定制订主体,建立多方协同机制

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主体,政府部门负有监管职能和引领作用,用人单位则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方。因此,在制订学分转化标准体系时,可以由政府牵头协调各部门,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社会机构、职业院校等多方社会组织参与,形成互利互惠的共同参与体,为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提供制度保障。企业是技能人才的检验方,对“1+X”证书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的认可度是其用人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标准制订过程中,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职业院校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能落实企业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要求,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所以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分认定与转换标准的建立。如在制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已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技能等级证书、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技能等级证书纳入该专业职业面向内容中,同时将协同中车时代等行业翘楚作为其标准制订的主体。

2.加强学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

职业院校应逐步完善学分银行的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学分管理体系,确保学分的准确记录、统计和认可。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均可进行定制化服务。职业院校可以依据本校的“1+X”证书试点情况及已建立的学习成果转换规则,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开创学分银行板块,方便学生查询自己的学分情况和免修的课程,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信息化的引入能辅助校方及时进行学分转化和管理,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使得“1+X”证书学习成果转化工作顺畅进行。

五、结语

“1+X”证书在职业教育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如何更好地转换其学习成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X”证书学习成果的转换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如概念的混淆,证书的轻视和伪造、认可度低、评价标准不统一。因此,在未来的实践中,职业院校应推出新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技能证明与“1+X”证书转换相结合,使“1+X”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更全面、更严谨、更客观,为“1+X”证书的应用和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门海艳.“1+X”证书制度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

[2]刘冉昕.“1+X”证书制度下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

[3]鲍依蓓,谢恩普.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3).

[4]曾晓琴,王利华.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8).

[5]董慧.区域学分银行视域下“1+X”证书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

[6]张洋,张英伟.基于“学分银行”的1+X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融通实践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12).

基金项目: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学分银行视域下‘1+x’证书学习成果转换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X23B565。

(作者单位:常德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