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陈晶晶

摘要:新文科作为“四新”战略构成之一,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传统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文章基于“交叉融合、跨科融合、虚实融合、产教融合”提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本科;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提出“新文科”概念。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的召开,标志着“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正式启动,由此“新文科”概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文科建设理念强调跨学科融合,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难以适应新时期对金融行业创新的变革要求;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不足,难以满足复合型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产教融合不深难以满足新时代对金融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等等。因此,如何构建适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需求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文科进行了探讨。樊丽明等人认为,新文科意在打破学科间的隔阂,推动文科领域的广泛融合;夏文斌认为,新文科建设的“新”指的是创新,需要根据时代需求,把握创新规律,提高核心竞争力。新文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高校应培养既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又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王晰巍等人提出,人才培养要突破学科界限,通过多层次教育的混合培养方式,实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

总之,人才培养需要对接社会需求,强调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类人才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针对此情况,李建军提出一系列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人才培养对策,旨在更好地满足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需求;郭建华和邓丽娟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出发,对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些学者强调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学者对新文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对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尚显不足。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重构和调整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的跨学科知识融入培养方案,积极探寻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新路径,以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厚基础、跨学科、强实践、重创新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三、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交叉融合,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社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单一学科背景的人才不再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掌握更多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因此,新文科要求专业的发展要突破专业限制,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跨科融合。

金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新文科建设思想为指导,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为背景,迎合社会需求变化,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兴技术、拥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在此目标下,教师需要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方法,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数据挖掘、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对接金融市场,构建“普及教育—专项培育—优才特育”的创新创业“进阶式”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国际专业认证为补充,对标认证标准,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总之,新文科背景下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强调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和全面性,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还要关注其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角的培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需求。

(二)跨科融合,拓展课程体系

金融类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跨科融合,拓展专业课程知识体系,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项实践课程等,没有突出跨科融合的特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面越来越广,金融类专业人才必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和了解这些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应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加入信息技术、创新创业类课程,打造“通识+专业”“专业+双创”“专业+技术”“专业+思政”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或在专业课程中穿插通识知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了解其历史内涵和文化背景。此外,通识教育课程中应设置创新创业相关内容和实践项目,将产业需求、专业要求、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

专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需求,金融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科技服务前沿,开设金融科技、区块链金融与应用、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紧跟时代发展前沿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教师还应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拓展课程的深度和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三)虚实融合,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在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虚实融合,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实践+仿真”“技术+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和在线教学工具,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和师生实时互动,同时利用线下课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为了锻炼实践技能,学生可以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利用仿真技术和虚拟实验平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金融应用场景。教师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和模拟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

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金融类专业应实施产教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金融类专业应着力与校外企业联合建立专业实验室、专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维平台,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专业实验室主要是为课外实践和专项实践提供平台支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金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接触真实的金融数据和交易系统,如金融大数据分析、数字经济仿真实训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提前适应金融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专业竞赛平台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大赛等,学生通过参加金融类的专业比赛,不仅可以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

创新创业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金融类专业应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全力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大力培养创业人才。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接触金融技术前沿,参与金融项目研发,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为学生的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融行业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

[2]夏文斌.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J].北京教育(高教),2021(5).

[3]匡存玖.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理路与实践要求[J].新余学院学报,2022(4).

[4]王晰巍,李玥琪,贾若男,等.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21(17).

[5]李建军.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

[6]郭建华,邓丽娟.“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学刊,2020(22).

[7]吴思,吴芳芳,兰振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金融学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8(13).

[8]崔延强,林笑夷,段禹.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1).

[9]田贤鹏,姜淑杰.新文科背景下的跨学科协同育人:内涵特征、逻辑演变与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22(21).

[10]潘镇,李金生,王丽萍.新文科理念下文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6).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专项)“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GXJK578。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