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韩华英 张玲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文章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现状,分析当前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重点探讨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不断丰富育人内涵、拓展育人链条、提高育人成效,形成以党建工作机制为引领、以打造全面提升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智慧社区为目标、以“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具体路径、以践行“一线规则”教师队伍为育人主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状
“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场景,以满足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目标,注重文化浸润,通过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性的实践体系,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面融合,从而构建学习型、成长型、服务型的学术社区,强化高等院校育人的亲和力和科学性,凸显各方主体的协同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上的《用最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成长——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综述》显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自2019年开始推进,从一开始的10所高校率先试点逐步推广至31所高校对高效模式的探索,随后到1447所高校积极参与建设的“三步迈进”,教育部指导各地、各高校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校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质量,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综合管理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能够助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经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进行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当前国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高度一致、社区育人工作停滞不前的现象。有些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亟须攻克的难点,如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硬件的配套设施参差不齐,教师和学生对“一站式”社区的认同感不足,未形成一套具有差异化且有一定力度的考核激励制度等。这些问题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质量发展面临重重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区发展的总体水平。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理念亟须转变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理解不透彻,对目标认知不明晰,缺少有效的动员和参与,使社区建设流于形式,社区育人工作停滞不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育人理念上仍然停留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很多教师在教学育人方面已经习惯了原有模式,对“一站式”学生社区下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存在不熟悉甚至不理解的问题,对自身在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领会不足、认识模糊。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环境亟须改善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由于资金、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差异,资源配置存在不平衡现象。部分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上投入有限,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制约了社区的高质量发展。部分高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文化氛围不浓厚、活动开展单一化等问题,社区育人环境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难以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载体亟须创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少科学的人生规划,自我管理能力偏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时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既要打造适用于学生社区的“云生态”网络,又要构建时空一体化最优格局,构筑育人新生态。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机制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导致社区育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
(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育人主体亟须完善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建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或建立了社区管理机构但人员配备缺位,考核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完善,相关育人力量下沉不足,育人机制亟待完善,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导致社区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学业导师和学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存在感不足,广大师生的参与度低、认可度差的结果。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合理分配社区建设增加的工作量,形成一套合理的激励和上升机制是当务之急。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模式
(一)顶层设计——聚焦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党委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师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三支队伍,强化管理监督,形成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的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实现对学生社区的全覆盖,落实党员“四进”制度,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进社会实践,开展师生党员亮身份、立标杆、树形象,有力彰显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实效;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支部,积极与其他党支部结对共建,打破年级、专业等界限,设立党员先锋岗,综合利用线上线下各个空间,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
(二)育人环境——打造智慧社区,提高服务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经费支持,在社区内准备独立空间,配备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满足学生关于学习、运动、游戏、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并为入驻队伍提供方便、务实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文化识别系统,实现理想信念“浸入式”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特色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大厅、走廊、宣传栏等现实空间,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元素,打造文化识别系统,实现理想信念“浸入式”的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和运营,使用方便快捷的App,全力打造智慧型社区;充分发挥学生在朋辈教育帮扶、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活动场所集群,开展品牌活动项目,加强体育锻炼,开展短视频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摄影大赛等多姿多彩的文艺类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社区文化生活。
(三)育人载体——实施“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开展德育生活化、智育能力化、体育自觉化、美育熏陶化、劳育习惯化的日常培育,将“五育并举”落实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体培育目标与路径如表1所示。
(四)育人主体——践行“一线规则”,推进队伍入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推动学校、部处、院系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给予解决;应在学生社区设置专职辅导员的办公场所和住宿空间,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应将心理咨询、生涯规划等专业技术力量引入学生社区,针对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应入驻有爱心、有耐心的优秀专任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学业、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等进行专业指导;应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机构,科学划分学生社区和二级学院的界限职责,完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应实施学生自治管理,建立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优秀学生担任负责人,配合社区负责教师做好日常服务与管理,让学生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调动师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全面增强社区育人实效。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扎实开展“五育并举”育人工作,践行“一线规则”推进队伍入驻,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育人效果,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管理科学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雷华,任豪,闵敏.生态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Z1).
[2]马成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2(3).
[3]张璐.“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11).
[4]邱永建,刘凯.书院制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智行书院为例[J].学园,2022(12).
[5]刘小泉.应用型高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困境及完善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11).
[6]韦柏.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管理模式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3(9).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浙江树人学院)2023年度专项研究课题“民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SSZ2023020。
(作者单位:青岛滨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