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视角下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 姚雪晗

摘要:文章分析合肥经济学院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围绕“岗位群能力模块”“实践能力模块”“创新拓展能力模块”三纵体,以园林三大岗位群“设计类岗位群”“施工类岗位群”“植物类岗位群”为主线,形成“设计类”“施工类”“植物类”三个素养模块,进而以园林专业知识为一点,基于横纵延伸之中寻找专业结合点,形成“两化”,而后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模拟化公司场景等教学方式,优化学科融合评价体系,提高园林专业学科育人质量。

关键词:新农科;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

2019年《安吉共识》发布后,中国农林类教育进入了新时期,园林专业作为农林类专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园林本科专业,为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园林设计逐渐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园林专业人才肩负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责任。如何培养视野广阔、具有创新意识的园林人才,并从多学科视角解决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据此,本文论述了新农科视角下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思路、方法,为广大高校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新农科背景下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合肥经济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拥有教师10余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助教2人,安徽省级教学名师1名,教坛新秀3名。从建设项目来看,11项教科研项目在研,其中科研项目6项,专业建设类项目2项,课程建设类项目3项。近5年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签订校企合作基地7家。园林专业考研率和就业率在合肥经济学院连续多年保持前列,学生参加省教育厅认定的AB类学科竞赛获奖每年均有10余项。

近年来,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国家高等教育园林专业教学标准,通过深入调研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反馈意见,相关的行业标准、职业需求等,反复论证,确定了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下,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面临迫切的转型与升级需求,对学生的园林专业技能、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原有园林课程体系的设计主要将园林岗位群内完成经典工作任务有关的关键知识、能力分解为模块,对应相关课程形成“设计类”“施工类”“植物类”等能力模块,按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课程任务和实践实训项目。

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产业逐渐朝向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发展,传统单一、局限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多学科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园林专业的关键。

二、新农科视角下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学科融合目标

改革前,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对学生专业热情、人文素养、价值观等内在品质形成的关注度不高,尚未将隐性素养与园林专业学科融合。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从掌握园林基本技术到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通过与艺术类、工程类专业融合,基于新农科视角下的学科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将课程内容与艺术类、工程类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对应,在明确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课程对学科融合育人的目标要素进行确定。例如,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在素描基础、色彩基础、景观模型制作等基础课程中融入微景观内容,在创新创业内容、工程测量、园林工程等课程中加入外业实践;在课程设置中突出绿色生态理念、农工艺结合等特点,并注重劳模精神、创新思维等内容融合;植物类课程模块应注重团队合作、劳动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教学目标。

(二)项目化课程内容

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构建与艺术类、工程类专业系统化融合的园林专业课程内容,通过专业产业映射、专业能力分析等,结合学生专业素养发展,形成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内容。以园林三大岗位群 “设计类岗位群”“施工类岗位群”“植物类岗位群”为主线,以“岗位群能力模块”“实践能力模块”“创新拓展能力模块”三纵体,构成“一线三纵”的课程体系。根据园林岗位标准,按照园林岗位群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关键知识、能力模块化处理与艺术类、工程类专业对应,形成“设计类”“施工类”“植物类”三个素养模块,并按能力培养和艺术类、工程类专业的需要设计课程任务与实训项目。

在教学内容上,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以园林专业知识为原点,基于横纵延伸中寻找专业结合点,即“两化”。在知识动态化方面,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通过补充、延伸知识的相关背景材料,由点带面将静态的专业认识结果转化为动态的建设发展过程,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在内容系统化方面,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实践课程的递进,使得专业融合也逐步由认知阶段到内化阶段再到践行阶段形成系统化,建立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内化迁移,真正掌握知识。

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将艺术类、工程类专业内容渗入园林专业课程内容、章节教学,如在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中通过与生态学、艺术学、工程学等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树立自信。

为了进一步深化园林专业与其他专业融合的教学力度,确保专业课程深度、广度与行业需求一致,合肥经济学院以新农科教学为着力点,通过定期与领域专家、企业进行合作,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科融合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教师紧跟行业动态,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促进园林专业学科融合创新。

(三)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合肥经济学院结合校企合作优势和园林专业特色构建案例资源库,并对现有教学资源库进行重组与整合,与相关专业融合,构建课件、微课视频、虚拟仿真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积极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园林专业学科融合质量提高,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园林专业学科融合质量及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具有促进意义。此外,合肥经济学院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要求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模拟景观项目,面向全校举办作品展,如景观模型制作课程与视觉传达和产品设计专业联合,在3D打印创新实训室制作陶瓷微景观作品,并举办“陶瓷遇上微景观”课程作品展,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这对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具有实质价值。

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性,积极开展实验课、项目学习、实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迁移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相关专业知识,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其他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园林专业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提升。

其次,合肥经济学院创设模拟实践平台,建立3D打印实训室、虚拟空间实训室等实践空间,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展开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园林专业工作流程的认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企合作上,合肥经济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选择真实项目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空间,给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提高学生实际技能的同时,深化园林专业学科融合。

合肥经济学院园林专业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构建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本科院校相对常见且实用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保障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例如,教师将任务驱动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前往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操作或实地调研,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实际技能;教师鼓励团队合作模拟真实工作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项目执行过程。

总之,在园林专业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项目设计的方式,模拟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境,促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与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实际项目,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需求,增加职业竞争力。

(四)教学评价体系

合肥经济学院结合园林专业学科,融合标准构建相应评价指标,着重从其他学科视角展开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如在与艺术类、工程类专业融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基础知识、基础能力进行考核,也要将思政要素纳入课程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技能、完成能力等硬性考核指标与时间管理、计划管理、团队合作度等因素进行考评。艺术类、工程类专业与园林专业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采用企业导师评价、学校导师评价、学院质管办和企业负责人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加强课程评价、企业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

园林专业教师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应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与其他专业融合,通过专业学科融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农科视域下,传统园林专业与育人方式、育人方法已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多学科融合已成为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教师应积极补充与完善课程体系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为我国园林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香椿,胡菊,梁芳.乡村振兴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探析: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园艺,2023(9).

[2]梁丹,冼丽铧,翁殊斐.新农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3(5).

[3]李法云,裘江,贺坤,等.基于多学科和产教“双融合”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中国园林,2022(12).

[4]赵满兴.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与生态学学科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7).

[5]彭文明.昆明高校园林本科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4(2).

[6]南海风.高职园林专业“劳—专—创”共生融合育人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4(6).

基金项目:2022安徽省质量工程“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农科视角下园林专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sx123。

(作者单位:合肥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