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
作者: 石茜摘要:学前教育学作为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完成课程优化和调整,能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和培养意义,探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为相关院校带去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部分院校的学前教育学课程存有较多问题,如课、岗、证分离,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导致学前教育学课程在高校培育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稍显力不从心。因此,学前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科学与有效的改革,必将加快学生成长、进步的步伐。
一、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及培养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的含义
应用型人才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人才概念,主要指专业知识和技能集于一身并将其应用于行业工作中的一种人才,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从理论层面而言,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人才群体,会在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为形象的产品构型或者具有逻辑性的操作构思等。应用型人才的最大价值是将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灵活运用于现实生产中,且具备的理论基础较为扎实,掌握的实践技能较为精湛,往往是有发展潜力、被看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还会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并积累经验、增长本领。国家、社会、行业都需要靠应用型人才来发展,各行各业都渴求应用型人才,包括学前教育行业。
当前,应用型人才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分层体系。换言之,应用型人才可以继续细分下去,主要由高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高端人才组成。其中,应用型高端人才在学历、综合实力方面比高技能型人才更胜一筹,进入的领域也会更专业、更高端。就现状而言,在我国较普遍的人才是高技能型人才,因为这类人才往往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凭借学到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进入相应行业,主要胜任实践性突出的工作岗位。而应用型高端人才的工作阵地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部分会专攻核心科研技术等。在价值方面,两种应用型人才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意义
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初级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开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并保障每一个幼儿接受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是不变的追求,所以能否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决定千千万万幼儿能否接受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也直接关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并不是一件小事,甚至会影响社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各界人士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抱有较高期待,也提出较高要求,加速了各所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进程。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影响颇为深远。影响到幼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性格、学识、沟通能力等,学前教育工作者各方面素质越高,越能带给幼儿较好的影响并促进幼儿良好发展。所以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总而言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但可以助力学生成才并实现个人价值,而且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所以站在宏观视角来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可以开启学前教育新篇章,从而构建学前教育新格局。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策略
(一)定位课程改革目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繁重且难以短时间完成的任务,所以改革工作落实与推进不能盲目、随意。为规范有序、正确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高校需要提前定位课程改革目标。改革目标的定位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岗位需求,站在高校、学生、市场等视角充分考虑实情,确保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改革有其现实意义、价值,并真正为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持。
基于当前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落实情况,教师可以制订如下课程改革目标。第一,认知目标。学生要掌握学前教育工作者需具备的教育知识和保教知识;第二,能力目标。学生要掌握专业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妥善解决现实问题;第三,素质目标。学生要热爱幼儿、学前教育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第四,课程思政目标。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学前教育学教学内容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内容会决定教学方向,会引领学生的行为,所以高校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强化学前教育学理论内容的针对性。高校应避免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没有核心、没有重点的问题,因为只有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思路才会更清晰,进步与成长方向才会更明确。新时期的学前教育学课程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中突出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幼儿与社会关联等内容,还要突出学前教育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内容、方针等。通过突出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获悉学前教育的任务、目标、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了解当下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期望、对教师的期望,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确保学生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教育使命和责任。
第二,优化学前教育学要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前教育学涉及的教学要素较多,包括幼儿教育内容、幼儿本身、幼儿内外部环境等,高校要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着重优化这些要素,让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的认知、对幼儿的认知完成思想和教育观上的全面转变,同时帮助学生挖掘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此外,教学内容要突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引导性,使其成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指导,确保学生的教育观更正确、更健全、更实际。
第三,酌情改进与创新幼儿班级管理和保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学课程主要包含幼儿班级管理和保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可以细化出幼儿游戏、班级管理、教育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有必要进行改进与创新。教师可以花费较多精力和时间讲解幼儿班级管理与一日生活常规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更全面、更具体,从而认知与把握一日生活的组织方式、组织原则、流程和目标等,学会观察一日生活,学习各种问题的解决策略,具备基本的班级组织管理技能。教师还可以对幼儿游戏活动内容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游戏活动设计、组织方案,使游戏活动更具灵活性、吸引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贯穿学前教育学课程始终,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改革重点。
第一,落实实习教学。高校应让学生加入实习行列,完成全方位磨炼,间接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合适的时机、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观摩和记录教学情况,了解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教育方式、沟通方式等,实现近距离观察、学习、分析工作,从中积累经验,完成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补充,且在创新性教学方面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还要组建实习小组,对观察到的情况、产生的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看清本质、挖掘规律,为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胜任岗位打下重要基础。
第二,落实社会调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下与学前教育有关的社会热点、现象,布置调研类任务,鼓励和支持学生采用社会调研的方法与手段,全面认知、剖析学前教育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共同制订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落实案例分析教学。针对案例,教师可以从真实案例中筛选,为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空间,提供机会,让学生有机会代入角色并进行相应的思考,解决棘手问题。为突出案例的真实性、生动性,教师可以呈现与案例有关的图片、视频,或是由学生完成案例表演。接着,教师结合案例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问题。
(四)评价方式改革
过去,高校主要培养知识型学前教育人才,所以过去使用的评价方式不再适用当下,评价方式改革也要伴着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改革提上日程。
一方面,促成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教师在考查学生学习成果之余,也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涉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认知,清晰学生当前状况与应用型人才之间的差距,以便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方案。在结果性评价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测验结果、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互动、调研问卷等方式完成评价。当然,教师也要将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便于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不足。
另一方面,开展多元主体评价。过去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主,这不是理想且科学的评价方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主体评价,让学生、其他课程教师、家长等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或是完成学生自评、小组相互评价、师生相互评价等,促成多方的交流,站在多个视角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暴露学生在成为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各项不足,加快学生的成长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夸奖、赞赏、肯定为主,指出学生的不足时,要避免指责、谩骂、嘲讽等评价方式,而是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人才是社会渴求的一类人才,所以各高校有必要将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工作提上日程,更要善于借助学前教育学课程完成人才培养工作,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笑寒.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考[J].大众文艺,2023(21).
[2]屈方,张伦.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38).
[3]代敏.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3+3”模式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大学,2021(35).
[4]周先利,莫群.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6).
[5]肖小梅.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3).
[6]周银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小学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学园,2020(27).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西安市学前教育供给优化研究”,项目编号:SGH18H236。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