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课堂追随力塑造过程的教师课堂领导力提升路径
作者: 张宗如 韦霞媚 农川 黄舒月摘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学生课堂追随力的执行情况极大程度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文章对学生课堂追随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学生课堂追随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学生课堂追随力的路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课堂教学;追随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调查研究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广西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现状与对策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课堂追随力的高低对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执行有着重要影响,故课题研究小组决定针对学生课堂追随力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追随力的相关因素,提出提升学生课堂追随力的路径。
二、追随力在高职教育中的适用性及特征分析
追随力理论是组织在适应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下,对组织内部上下级合作关系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面临竞争多变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追随者应灵活积极应对,突显自身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诠释领导力新的发展方向。笔者结合对学术界多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追随力在高职教育中的适用性及特征。
(一)学生课堂追随力含义解析
学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对象,课堂是开展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参与课堂是在教师的领导和指导下,全身心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担当领导者,积极发挥领导力作用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与教师保持一致,进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扮演追随者,有效跟随教师的领导,执行追随力,收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知,学生课堂追随力是指,在教师教学领导力的作用下,学生紧跟教师思维,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一致,获得效能的有效行为。
(二)学生课堂追随力特征分析
课题研究小组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极大地影响教师课堂领导力的实施,于是课题研究小组展开了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情况的调查。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走访和观察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发现每个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学情,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追随力情况也有所不同。
关于学生课堂中呈现出追随力状态,课题研究小组运用追随力量表进行界定,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4所高等职业院校48个班级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学生课堂追随力的高低与学生能力的高低、学习意愿强弱有关。学生能力包括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等综合能力;学习意愿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生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因此,笔者提出描述追随力的两个假设,即能力和意愿。其中,能力有高低两极,意愿有强弱两个方面,进而将能力和意愿两个维度与高低、强弱两个级别构成了四个象限,把学生课堂追随力分为了四个类别。
1.主动型追随力
主动型追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能主动追随教师的领导力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并呈现出主动学习的一系列行为,具有个人综合能力突出、学习意愿强烈的特点。该类型学生自制力强,能不受外界因素所影响,且能主动关注教师的教授内容,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同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回应教师提问,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并在课后能主动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吸收和掌握教学内容。
2.积极型追随力
积极型追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积极响应教师教学领导力并参与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和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具有一定的学习意愿,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学习,但个人综合能力比较薄弱,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方面增长速度缓慢。
3.被动型追随力
被动型追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基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严格把控和对期末考核标准的严格要求,学生被动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被动执行追随力。该类型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但是个人学习意愿不强,无法集中精力投入课堂学习,容易出现开小差和做出与学习无关的行为。
4.消极型追随力
消极型追随力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不配合教师教学活动行为,对待学习表现出散漫、懈怠情绪,该类型学生学习意愿不强,且个人综合能力比较差,无法专注教师的教学内容,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无法集中精力投入课堂学习。
三、学生课堂追随力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群体
学生群体本身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即影响课堂追随力的主要因素,学生学习效果的明显程度将影响学生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学习,进而影响学生课堂追随力。
首先,学生学习意愿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当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生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全身心学习,则学生课堂追随力强,从中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当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兴趣强烈,学生会主动关注教师教授内容,且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钻研,则课堂追随力强。同时,情绪也可以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当学生情绪轻松愉悦时,学习效率高,注意力集中程度高,则课堂追随力高。
其次,学生综合能力关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综合能力强则学习效果佳,课堂追随力强;学生综合能力低,学习效果不明显,课堂追随力弱。当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高时,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内容,课堂追随力强。当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强,可以清晰且有条理地阐述个人观点,能与教师完成有效的教学互动和实践,能融会贯通教师教授的内容,则课堂追随力强。
(二)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教授的内容和使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堂追随力有着重要影响。当教师教授内容复杂且枯燥无味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易产生消极心理,则学生课堂追随力弱;当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时,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学生课堂追随力弱。
(三)外界因素
学生的自制力有限,注意力和专注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今,新媒体已渗透学生日常生活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手机影响,将注意力和专注力转移到手机娱乐软件中,导致课堂追随力下降。
四、提升学生课堂追随力的措施
(一)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追随者,基于个体能力和对学习的意愿不同,在教学活动中将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追随力,如主动型追随力、积极型追随力、被动型追随力和消极型追随力。学生课堂追随力强弱各有不同,但教师作为课堂领导者希望学生都能执行追随力,并向主动型追随力转化,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
以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为例,首先,学校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担任课程主讲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其次,学校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特性,发现学生突出能力,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再次,学校根据学生目前综合能力情况,协助学生制订符合自身能力提升的发展计划。最后,教师督促学生认真努力,严格执行提升计划,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学习意愿的强弱受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将通过有效手段和措施,调动学生学习意愿,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追随力。首先,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加深学生对学习的认知,使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未来生活和求职工作的重要性,进而端正个人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积极带领学生创造学习佳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绩和快乐。最后,学校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保持愉悦心情投入学习,增强学习信心,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
(二)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领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课堂追随力的高低,所以学校必须通过有效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如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通过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给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交流分享;同时,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和教学材料检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使学生课堂追随力得到提升,并向主动型课堂追随力转化。
首先,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对教师教学进行审查评定。学期初对教师课程教学规划、教学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材料进行审查,确保课程教学符合学生学情;期中开展听评课活动和领导、教师与学生查课活动,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方法改善;期末对教师教学材料进行复核,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材料。最后,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开展学生评教活动,使教师了解学生教学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求知的学习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设置教学任务前,教师需针对所教授班级具体学情仔细分析和研究,拟定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的教学规划、教学任务,再根据教学规划和任务要求,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注意结合时下热点话题和典型案例,这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课堂专注度。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采用灵活优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入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投身课堂学习中。
通过对学生课堂追随力进行调查研究,将学生课堂追随力分为主动型追随力、积极型追随力、被动型追随力和消极型追随力,并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追随力强弱的因素,提出学生课堂追随力提升措施,这对建立高质量课堂教学,塑造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领导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进一步推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许晟,曹元坤.“追随力”三概念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1).
[2]罗文豪,刘东,章凯.追随研究的演进及其在中国情境下的未来发展方向探索[J].南开管理评论,2021(2).
[3]许晟.追随力:内涵、影响因素及对领导效能的作用机理[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4]颜婧,张萍,侯薇.基于过程能力分析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1).
[5]杨娟,邵凡,泽仁江增.大学生课堂参与类型与学业收获:基于追随力模型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民办高等教育专项课题“广西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领导力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2ZJY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