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验探究
作者: 赵元昊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旨在强化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地理分析力、地理描述力、地理问题解决力。作为地理教学的关键环节,地理实验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象化,能帮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文章以地理实验为研究对象,阐述地理实验和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并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提出利用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地理实验;地理科学
地理学科最大特点就是知行合一,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地理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渠道,需要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征,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地理实验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及内在联系
(一)地理实验与地理实践力的概念
1.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是指基于实验分析研究方式,运用实验器材、设备、仪器等对课堂内外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地理实验指向学生实验设计力、实验操作力、实验分析力和实验描述力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力、地理分析力、地理问题解决力的主要形式。当前,地理实验被广泛应用在地理教学中,基于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地理实验存在多种类型:段玉山根据时间角度,将地理实验分为地理感知性实验和地理验证性实验;袁书棋根据仪器,将地理实验划分为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彭清思根据活动方式,将地理实验划分为演示地理实验、绘制地图实验和实验类地理实验。地理实验虽然分类较多,但都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实践力的重要渠道。
2.地理实践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地理实践力,即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对地理问题、地理现象、地理结构等形成一定的认知。地理实践力指向的是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认知的发展,是基于地理实践活动,学生逐渐形成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实验与地理实践力的内在联系
1.地理实验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载体
地理实践力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包含地理观察力、地理分析力、地理操作力和地理问题解决力。而地理实验针对的是地理结构、现象、问题的研究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包含了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描述和地理问题解决等环节。所以说,地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载体,也是发展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
2.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实验进行的目标
开展地理实验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即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能提高学科素养和品质,具备适应社会和岗位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地理实验聚焦素养教学背景、学科教育任务,围绕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发展等目标实施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地理实验学习,获得地理实践力。
3.地理实验与地理实践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地理实验承载了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关键内容和主要活动,而地理实践力的实现和达成,充分彰显了地理实验在学生成长和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地理实验进行优化、调整和完善,能推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不断强化,也会助推地理实验目标、流程、内容、过程的完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利用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
(一)遵循实验原则,科学开展地理实验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开展地理实验首要遵循的原则。安全既是对学生生命安全的负责,也是确保实验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的前提。尤其是在进行课外实验时,教师应强调实验的安全性,让学生知晓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性。比如,在进行自然环境调查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然植物有毒和无毒的区别,告诫学生不要随意摘取和食用野外植物。在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和原理,并强调石板岩的稳固性和沙土岩石的脆弱性,告诫学生不能随意踩踏和破坏原有地形地貌,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定的实验项目和设定的实验流程等具备可操作性,即实验能基于学生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操作,有效解决实验预设问题,最终实现实验开展目标。比如,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还要考虑实验资源的可获取性、实验环境的适应性、实验时间的合理性,确保实验的有效开展。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开展的实验应指向学生实践操作力的培养,并对学生愿意操作和能够操作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助推性,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必备的能力和品质。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地理实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能力和已有经验,设计符合并契合学生需要的地理实验任务,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操作中提高地理实践力。
(二)进行情境建构,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基于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建构情境,将要研究的问题和项目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等产生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气候与气象学”地理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与学生生活关联紧密的实验活动,如“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观察外界环境对室内环境影响”等。这样的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地理学的实际应用,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外,针对“气候与气象学”地理实验涉及云的观测、降水、蒸发和日照等天气现象观测,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强现实技术等为学生构建虚拟实验环境,对应温度、环境、风向和风速等形成的天气变化,使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模拟操作气象观测设备,亲身观测和分析各种天气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设定实验流程,助力学生完成实验
地理实验是学生进行地理实验观察、操作、分析的主要路径,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科学设定实验流程,能确保学生清晰了解实验过程,进而完成实验。
以“人类活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调查实验为例,本实验的主题聚焦人类活动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数据调查,揭示人类有哪些活动会改变水位、水体特性和水循环,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对地表水水质产生影响的,并据此提出改善策略。
在实验前,教师和学生要准备好色度仪、生物毒性检测仪等水质检测工具,并选择一个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典型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在同一区域内按照预定时间采集水质样品,保证每一份样品都能反映出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水质状况。在采集到样品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样品进行科学检测,包括测量其pH值以了解酸碱度,检测溶解氧含量以评估水体的生物活性,测定各种参数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自我净化能力。之后,学生则需整理、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和解析这些数据,得出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具体影响,如哪些活动导致了水质恶化,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实验的最后阶段是总结和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将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出的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并基于这些信息,提出一系列旨在减轻人类活动对地表水影响的策略。
结合上述实验设计,教师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科学的学习指导,使学生重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通过科学的实验流程,能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实验设计提供帮助,为学生综合实践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开展交流探索,拓展学生思维
地理实践力集中反映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运用能力,其本质指向了学生是否能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因此,在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指导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1.合作学习法
教师在地理实验中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并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比如,在地理调查实验中,教师结合实验项目和实验目标,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的实验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兴趣进行合理分组,将学生划分为实验器材准备小组、实验数据收集小组、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实验报告撰写小组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互助,保障实验有序开展,并按规定完成。
2.探究学习法
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学习方式,以问题为引领,指导学生对实验项目、实验主题、实验过程等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以“氧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实验开展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设定如下问题:氧化物颜色、形态、外观有什么特点?氧化物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检验,操作步骤是什么?不同氧化物之间有何异同?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方向,有清晰的学习目的,并进行针对性思考。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能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并在实验操作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加强反思,深化学习效果
地理实践力既指向学生实验操作力和问题解决力,又包含了学生地理学习力,即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逐渐具备自主设计实验和开展实验的能力。这其实是对学生实验反思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地理实验教学之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地理实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从而为学生地理综合实践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氧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实验结束后,教师围绕整个实验设计和实验开展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目标、实验方案、实验仪器、实验数据等进行反思和评价,讨论实验目标是否合理、实验方案是否完善、实验仪器是否充足、是否在氧化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中发挥了作用。同时,基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指出的不合理之处,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完善和优化。反思和总结既能帮助学生梳理实验过程,深化学习体验,又能通过逆向思维锻炼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和问题解决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文华.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3(5).
[2]勾书琪.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问题式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3]马莉.地方高校地理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多维构建[J].文教资料,2019(28).
[4]郭静芬.例谈基于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J].新课程(下),2019(7).
[5]魏鹏程,周维国.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以定量化的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为例[J].地理教学,2019(11).
[6]金开任,王梦梦.基于实践力培养的地理模拟实验改进与反思[J].地理教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