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基础日语在线教学设计
作者: 韩璐摘要:如今,在线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高职院校正面临传统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教学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以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尝试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基础日语在线教学中,分析高职院校基础日语在线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期通过数字化赋能教育,增强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基础日语;在线教学设计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强调了信息技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这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如何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学习时间短,需要高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三是专注力持续时间相对不长,内驱力相对较弱,需要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高职院校的教学需体现实用性和职业性特点。在日语在线教学中,高职院校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打造更加实用和富有趣味性的日语知识;让学生在更多实践机会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日语运用能力;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育在日语教学中的融合价值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而数字化教育则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数字化教育相结合,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有利于实现高职日语教学的创新与突破。本研究基于笔者在智慧树上建立的“基础日语(四)”微课,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于数字化资源建设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实现个性化教学
数字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一节微课仅10分钟左右,可以让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微课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自己的薄弱之处;时间和形式灵活,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达成实时反馈
数字化教育平台能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互动问答的功能发布问题,让学生作答,所有回答均可实时展示,有利于形成头脑风暴效应。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实时反馈,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三)延展学习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能力本位。在设计微课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拓展,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导入中日对比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在作业布置环节设置不同任务类型,包括自查资料等要求独立思考的任务,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力和思辨力。
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数字化日语在线教学设计策略
本研究结合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践,提出了以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数字化日语在线教学设计策略。
(一)微课资源准备
在建课时,笔者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精心策划了高质量的“基础日语(四)”微课资源(使用教材为《综合日语 4》)。这些资源包括高清视频课程(16个微课,每个约10分钟)、详尽的学习指南、互动性的在线测试,以及紧抓基础知识又贴近实际应用的模拟练习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思考空间。
同时,笔者特别注重微课内容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契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笔者在讲解单词和语法时,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将单词和语法放在有趣的新闻、视频中呈现,让学生体验实际运用的乐趣。每课的视频均有弹题出现在屏幕上,做到内容实时检测,防止挂机刷学时,搭配在线测试、课后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微课设计考量
鉴于微课时长有限,内容需要精简、有代表性,在前期策划内容时,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
1.构想与思路
在微课构想方面,笔者首先明确了微课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掌握16个文化主题中出现的基础词汇、语法和课文翻译,体会文化差异,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笔者确定了包括重点语法解析、词汇拓展、课文翻译与赏析等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以《综合日语4》教材的基础内容教学为主阵地,以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资源为依托,紧密结合教材《综合日语4》中的单词、语法、课文、练习等主要环节。其中,16个微课视频包含16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如卡拉OK、网购、中秋节、胶囊旅馆等话题。每次课从一个主题出发,精心节选1~2段日语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单词、语法以及感受文化魅力,同时讲解单词记忆技巧、语法活用技巧、长句翻译技巧,搭配使用人民网(日语版)、哔哩哔哩视频等有趣生动、学习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以新闻和视频中的实例展示单词、语法的具体应用,使课本知识落地。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中用日语知晓中国大事和身边趣事,真正做到懂语言、会应用、晓文化,让知识充满生命力,让学习充满技巧性。在微课课后作业设置方面,笔者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分为“想一想”“ 查一查”“练一练”三种不同类型,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辨力、探索力、实战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达到日语N2左右水平,可以自由谈论社会、环境、生活、节日等话题,用知识打开跨文化交际视野。
2.模式与方法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时,笔者创新运用“一中心二模式三融合四步走”的教学范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相融合、第一第二课堂相融合、日语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通过强日语、会应用、懂文化、善思辨的四步走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课程始终贯穿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主张学习主体明确化、学习资源立体化、学习手段多维化、学习成果可视化、学习进步持续化。
3.课程思政的融入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还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课程会搭配选取具有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话题,融入课前预习,课中单词、语法和课文讲解,课后作业布置中,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整套微课视频中,笔者选择的课程思政主阵地即人民网(日语版),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学等板块。在微课中,笔者用人民网(日语版)作为学习辅助资源,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引用单词和语法出现的新闻热点,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学会语言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实例中,感受国家强大,了解世界大事,在营养丰富的“精神之汤”中吸收了课程思政之“盐”。例如,在笔者的微课视频中,有将近40条新闻出自人民网(日语版),包括青岛“巧克力大爷”、网络虚拟大学“山河大学”、多巴胺穿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新词,也包括三伏天晒背、柳州螺蛳粉、抖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报告等热点,还有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发生在身边的大事。这些资源不仅立足国内,还放眼世界,让学生能在全球化视野下,拓宽知识面。同时,上述资源也让学生在真实、立体、多元的世界中,深入体验与感受真实且充满潮流的生活。
4.评价方式
在微课的评价方式上,笔者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除了传统的作业和测试外,笔者还引入在线测试和模拟练习的评价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时长、学习进度等数据。这些评价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日语知识和技能。
同时,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结合。笔者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三)互动与反馈
智慧树平台拥有完善的互动与反馈机制。通过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同时,教师与学生还可以点赞自己喜欢的答案,或者在评论区追加意见,增强了互动交流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树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提供及时反馈。
五、尝试与创新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寻找各种资料以补充课堂内容,目前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是人民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依托人民网优势,使其充当“小型语料库”的功能,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人民网作为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拥有海量的新闻语料,覆盖各个领域,内容真实、准确、及时。因此,教师可以充分依托人民网的优势,将其作为一个小型语料库来使用,由此获得大量生动素材,让日语知识立体起来。
六、结论与展望
基于上述内容,笔者认为,教师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入在线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笔者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加强与国际先进教育资源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最终,笔者期望能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语言基础,又拥有广阔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优秀日语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教育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24(7).
[2]谷冰倩.高职日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4(6).
[3]苏伊娜.OBE理念下的基础日语课程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21(9).
[4]张思雯.数字信息化赋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23(7).
[5]杨景.《基础日语》课程建设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9).
[6]修刚.新时代中国专业日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