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张栋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0

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模式和质量亟须改革与提升。基于此,文章分析参与式教学模式背景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为口腔解剖生理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高职;口腔医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课程认知

口腔解剖生理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教学为16周,合计64课时,被分配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对于涵盖内容广泛、知识点众多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来说,这些课时显得尤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做到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导致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法详细讲解,有时甚至不得不舍弃某些内容。简而言之,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全面覆盖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所有重要教学内容,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模式刻板

口腔医学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知识,让学生背诵口腔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例如,在讲授“面神经颅外段分支”知识点时,教师采用讲解法展开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导致学生无法掌握“面神经的分支”的结构与分布形态,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方法概述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营造和谐、有序、稳定的教学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参与式教学模式共分三个部分,以“教为先,学为中,做为后”的方式,有步骤、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种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分组合作学习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中较为常见,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通力合作创造了条件,也支持学生互相分享、交流学习经验。同时,教师要改变“按教材教”的教学观念,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等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与创造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过程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模式实践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符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可以助力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结合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口腔医学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该课程内容较为复杂且包含大量相关的抽象知识,对于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联系先前的解剖学理论知识,而且要与教师的思想同步。教师应密切联系临床,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加深学生对口腔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应用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口腔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范围广,专业多,不仅是口腔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要及时关注课程的相关问题,认识到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这样才能发挥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作用。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授“面神经颅外段分支与分布”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直观地了解面神经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丰富教学活动

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互相合作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引导。例如,教师往往只是将某一个探究主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抛出的课题往往太宽泛,学生可能不知道要讨论什么,或是讨论偏题等,影响了学习有效性。除了在课堂中增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多维度引导与评价,教师在课后任务设计和课堂延伸环节,也需要注意搭建好结构框架,让学生能自主、乐观地完成课后任务,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要综合运用传统板书画图,将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和临床应用特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演示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并保证演示过程详细、完整,提高学生的掌握质量。不仅如此,教师要强化师生互动,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边演示,边与学生互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演示更具实效性。例如,在讲授颌面部血管神经走形时,教师可以把血管看作家里的水管,神经可以看作家里的电线,进行形象讲解;或在讲授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雕刻时,教师可以提问各轴面牙体外形解剖特点,通过抛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通过与教师互动、研讨、剖析学习中的问题,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磨牙组各轴面形态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将磨牙组和切牙组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整合成表格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性地设置选择题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结合部分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如对部分跟不上课堂进度的学生进行适当督促并提供针对性帮助。但是此种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实际讲课时间大幅缩减,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将所讲授的口腔解剖生理学进行重难点提取,在课堂上只针对提取出的重难点进行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解析过程,有条件的话可以附加讲解视频,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上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做题的数据分析反馈及时整理易错题,并详细讲解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开启课堂弹幕功能,及时捕获学生的提问和互动。对于其他简单类型的错题,教师应督促学生自主查看解析,总结原因,加深其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讨论区对学生课后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

五、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近年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专业招生人数激增,教学班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导致教师的教学压力大。为研究参与式教学模式,笔者选取了口腔医学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1班为实验组(参与式教学模式)、2班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49人,对照组50人。两组的教材一致,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在实验组,笔者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方便小组讨论、总结、汇报,进而对参与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第一,建立网络平台,便于沟通学习;建班级云班课、学习通等网络渠道,供学生学习、作业上传和讨论等。第二,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教师应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点,让学生讨论并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同时,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章节,笔者采取按小组分配课程内容、自行备课的方式,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授,笔者进行点评、补充。第三,课后总结。在每个章节结束后,小组需总结和汇报该章节重要知识点和存在的疑问,笔者进行补充。

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笔者发现在“参与式教学模式后的实验组班级”实验中,实验组在学习兴趣、成绩、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评价和意见,和学生敞开心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质上讲,教学是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量”进行迁移,而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用知识点迁移来进行解读。例如,教师从口腔内部结构入手,分析不同结构的相关性或是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说课、运用多媒体转变为参与实验项目、开展小组合作,用丰富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在现代教学方式中,影响较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其注重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剖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构建经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尊重主体差异性,将学习环境打造成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四个要素相融合的综合环境。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突显学生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以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六、结语

近年来,口腔医学专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口腔临床工作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口腔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并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提升自信,使学生能全面了解口腔解剖形态,掌握人体口腔颌面颈部的层次关系和各器官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活动原理,从而为后续的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国春玲,胡祥文,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3).

[2]冯玉洁.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口腔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9(14).

[3]李涛,胡晓枚,吕伟清,等.多层次参与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8).

[4]周骢.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内科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5]丁婷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风,2023(10).

[6]李晨睿,孙瑜隆,张光伟.“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