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评价2.0”研究及启示
作者: 王波 翟理红基金项目:2020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贵州中学校本研修支持网络构建的个案研究”(编号:2020C050)。
摘 要 近年来,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教育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具有操作性的“教师评价2.0”体系。“教师评价2.0”体系强调评价目的聚焦学生的成长、评价设计强调教师教学改进、评价内容重视区分教师专业绩效水平以及评价方法注重对教师课程观察的反馈。当前,我国正处于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阶段,而教师评价又是教师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美国“教师评价2.0”改革,可以为我国教师评价体系建设与改革实践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美国;教师评价;改革;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 G5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4-0069-04
一、“教师评价2.0”改革的背景
美国自19世纪初在各地陆续设置公立学校以来,就成了世界上最早实施教师评价的国家之一。为了保障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美国的50个州与华盛顿特区都实施了教师评价。但是近十来年的相关研究发现,美国过去长久实施的教师评价制度存在严重弊病,主要表现为过于形式化,不能很好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甚至出现很多教师被评为“优秀”却并没有带来教学效果提升的情况,丧失了评价应有的绩效考核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美国教育专业组织将这样的评价称为“传统教师评价”(Traditional Teacher Evaluation)[1]。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从21世纪初开展了初步的变革,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例如,在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对教师提出了“高度适任”(Highly Competent)的要求,出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随后教师评价改革也成为各州制定重要教育政策时关注的焦点。2010年,纽约州开始实施“新教师计划”(The New Teacher Project),认为该计划是完善和创新教师评价体系的最好时机——它对传统教师评价的弊端做出了反思,与过去的教师评价“划清界限”,“教师评价2.0”改革由此拉开序幕[2]。此间,一些学者和相关专业机构也陆续提出变革的建议,希望教师评价得到最大限度的改革和创新。经过多年的改革沉淀,“教师评价2.0”逐步取代了传统教师评价,成为美国21世纪教育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教师评价2.0”改革的措施
(一)评价目的
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教师评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另一类是对教职工的续聘及晋升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总结性评价。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评价2.0”要求评价者首先要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即明确评价究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还是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因为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功能都与总结性评价不同,所以若同时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就需要扬长避短,设计出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3]。完备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会将评价的程序、方法与目的紧密联结起来,以不同的结合方式实现教师绩效责任与教师专业发展双向的共赢[4],以达到总结性功能与形成性功能的统一。从目的看,“教师评价2.0”力图形成对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师专业发展考核的统一。它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师评价“两张皮”的问题,由此增强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真正实现以评促进,不断激活教师的智慧,助力学校发展,改善教育质量。
(二)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2.0”的评价设计主要包含设计方向、设计技术与设计参与三个层面。“教师评价2.0”要求教师评价的设计方向必须与评价目的一致,通过评价教师的专业绩效,引导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学习和成长[5]。为了帮助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实现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评价2.0”设置了包括“初任教师”“专业教师”“专家教师”的三级教师职级制度,让各级教师承担不同的责任并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6]。基于教师职级制度,“教师评价2.0”通过分级评价来对教师、学校领导者以及学区领导者实行分类评价,如以专业绩效为标准的教师自评、从各方面展现教师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学习成长和成效有所贡献的循证档案评价等[7]。在评价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各教育工作者与政府官员对于这一评价体系皆有充分的信赖、了解并实施监督,由此保证了教师评价的可持续[8]。
(三)评价内容
“教师评价2.0”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绩效水平。第一,在评价标准方面,“教师评价2.0”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聚焦教师的教学绩效,以成熟的评价量表评价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学质量[9]。“教师评价2.0”对“好的教学”给出了一致性的定义,基于高绩效的教学设计框架、模式或标准设计出了一套可观察、可测量的量表,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第二,在评价工具方面,“教师评价2.0”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出合适的评价工具,以此来协助各管理者对教师进行评价,它能更好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达成度。第三,在教师评价绩效水平方面,“教师评价2.0”对教师学年的考核会给出4个等级评价,分别为高效能、有效能、待改进、无效能[10]。如此评分标准不仅能够清楚描绘教师专业绩效的图像,更能够精准地区分教师专业绩效的程度。
(四)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2.0”涉及的评价方法主要包含资料收集、专业对话及评价频率三方面[11]。具体而言,“教师评价2.0”在资料搜集方法上更加多元,以尽可能翔实的形式来描绘教师专业绩效的完整图像,同时更注重资料收集途径的多样性,以最大可能做到相互补充,互相印证,体现出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在专业对话方面,“教师评价2.0”要求教学管理者不能仅仅通过一个总结性评价等级来对某一教师作出评定,还需要结合“随机听课”情况来综合考虑。在评价频率方面,“教师评价2.0”规定教师评价必须定期开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年的定期评价可以确保任何能力等级或服务年限的教师都可获得关于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反馈[12]。
(五)评价人员
“教师评价2.0”关注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资质和定期培训两个方面。第一,在专业资质方面,“教师评价2.0”规定教师评价应由专业人员来实施[13]。专业人员要准确地评价教师的表现,同时提出专业的反馈意见,具体包括在教学质量方面的认知、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价工具的使用、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信息。第二,在定期培训方面,“教师评价2.0”规定不仅要对评价人员进行高质量、长期持续的训练,还要定期规范评价人员的评价行为,由此确保评价标准具有一致性。
(六)结果应用
为了解决“传统教师评价”的结果鲜有用来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教师评价2.0”会把评价结果与评价目的相对标,发现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一方面,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广,它能够为教师的职称评定、津贴发放、荣誉推评等提供支撑材料;另一方面,一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并不是由单次评价决定的,还需要考虑教师多方面的专业品质[14]。
(七)配套措施
评价的配套措施包括构建评价团队和创建持续性、支持性的评价环境。在评价团队构建方面,美国以往只是依靠校长一方执行课堂观察、教学辅导,并制作最终的评价报告,这正是传统教师评价存在诸多弊端的原因之一。而“教师评价2.0”则采取了“同伴互助与同行评议”的咨询制度,如此,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就能够让多方的专家或教学管理人员参与进来。在评价环境创建方面,“教师评价2.0”可以很好地确保对教师持续专业学习的支持[15],这有助于学校创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
三、“教师评价2.0”改革的效果
(一)评价目的聚焦学生的成长
美国保障教师队伍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实施教师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2015年,美国出台《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有效促进了美国教师评价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其中最重大的变革就是将教师评价与学生成绩挂钩。因此,美国许多学者都提倡教师评价应从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准的提升扩大到兼顾学生学习成长目标的达成,让教育评价不仅能改进教师的教学绩效,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这一倡议得到了许多州及特区的认同与支持。在2019年,美国有34个州及特区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教师评价中。
(二)评价设计强调教师教学改进
“教师评价2.0”注重教师评价设计的绩效本位,旨在把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绩效本位的教师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绩效的评价准则,通过观察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成果,了解教师教学的实际表现。近几年来,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州采用了如前所述的三级教师评价体系,用于考评不同专业阶段的教师,了解其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并通过评价反馈促进教师教学改进,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三)评价内容重视区分教师专业绩效水平
“标准”是教育评价领域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评价标准是评价内容的标尺,它描述了衡量评价内容的准则。第一,“教师评价2.0”已然走向标准本位,如其将“教学专业架构”作为教学专业标准的参照,使得教学专业的定义更完整、详细和清晰。“教师评价2.0”版评价标准是美国目前最为常见的教师评价标准。第二,“教师评价2.0”将教师绩效区分得更为清楚,如新墨西哥州的教师评价等级就包括模范、高效能、有效能、低效能和无效能,这样的等级区分较过去清楚了许多。
(四)评价方法注重对教师课程观察的反馈
在“教师评价2.0”体系中,课堂观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如前所述,新版评价更注重资料收集的多元性方法,同时强化了教学管理者与教师间的专业对话以及各州参与教师评价的频次。例如,丹佛公立学校形成了有效教学证据指引架构,其所采用的三层次架构包括层面、指标以及观察证据,每个指标有四种水平,分别为“不符”“成长”“有效”“卓越”。总之,“教师评价2.0”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评价资料来源的多重性。
(五)评价人员应注重其专业素质的养成
“教师评价2.0”对评价人员有了更高、更具体的专业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教师评价的效果。当前,要求评价人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的州及特区已有43个,其中要求评价人员须经过专业认证才能执行评价的州有17个,还有4个州已经设计出了多元评价者参与教师评价的机制。这便让评价结果更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提升评价的整体质量。
四、启示与借鉴
教师评价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6]。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出台,旨在推动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这些文件中的多项关键指标都涉及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发展问题,但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教师评价的文件。在构建我国教师评价体系框架和政策体系时,美国“教师评价2.0”中的设计理念、评价方法、评价人员以及内容维度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提供一些思路。
(一)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聚焦学校办学质量,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17]“什么样的教师评价才有效?”这一问题的答案就是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并以此判定教育评价的有效性。美国“教师评价2.0”关注学生学习成效,并以此作为考评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前所述,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由此,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应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成效紧密联系起来,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为归宿。具体而言,就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效果挂钩,把学生素养培养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中,打破当前教师评价的单一内容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