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董杨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儿童语言素养的基石。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强调差异化教学,倡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为研究对象,从差异化教学的内涵解读入手,分析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包括精准分层、多元评价、小组合作和资源整合在内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后,强调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实现其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差异化教学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01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课标》特别强调了阅读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差异化教学的新理念,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内涵解读

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因材施教”,它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从而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文本类型多样、语言表达各异、情感丰富等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阅读材料进行分层设计,提供难度适中的阅读任务,同时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

阅读差异化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强调利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和进步,而不只是最终的学习结果,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阅读差异化教学的重要策略,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还能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此外,整合和优化阅读资源也是差异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通过精准分层、多元评价、小组合作和资源整合等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发展,实现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升。这种教学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是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1.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多彩世界里,有的学生对文字充满好奇,有的在故事中寻找自我,有的则在语言的海洋里慢慢摸索。差异化教学正是这样一种细腻入微的园丁艺术,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每一颗种子定制适宜的生长环境。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实施差异化教学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例如,对于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难度更大的阅读材料,满足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挑战的需求;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读物,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步提高阅读水平。这样的因材施教不仅能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还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体验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2.激发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部分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感到迷茫,甚至产生抗拒。他们或许觉得文字枯燥,或许在书海中找不到共鸣,这些情感的壁垒阻碍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脚步。差异化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精心挑选或创造性地改编阅读材料,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相契合。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对科幻的好奇、对动物的喜爱、对历史的着迷,进而推荐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在课堂上,教师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阅读素材,如新闻报道、儿童文学,甚至菜谱和旅游手册,这些生动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缩短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表演中锻炼表达,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这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仅能够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尊重差异,实现教育公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能够流畅阅读,有的则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这些差异可能源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为了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例如,对那些在阅读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提供更多的个别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阅读障碍;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更具挑战性的任务,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和探索。差异化教学是对每个孩子独特性的尊重,也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践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世界里,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三、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的措施

1.精准分层,因材施教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还涉及学生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的多方面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张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精准分层,因材施教的策略,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提升语文能力。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童年时期的智慧故事,语言简洁而富有教育意义。在实施精准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通过预习作业、课堂提问和阅读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活动: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字新词,引导他们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瓮”等生字,并解释“群儿”“弃去”等词组的含义,确保学生能够顺畅地朗读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探讨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如“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等,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出勇敢、机智等品质。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让他们尝试复述故事,或者编写一篇关于司马光的短文,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探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省略句式,让学生感受古汉语的韵味。

通过这样的精准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层次上获得挑战和提升,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逐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多元评价,关注阅读过程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尚在形成阶段,多元评价,关注阅读过程,要求教师超越单一的对错评价,从多个角度审视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不仅包括对阅读结果的评估,更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提问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过程记录等,以全面捕捉学生的阅读成长。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精卫鸟不懈填海的故事,增进学生对坚持不懈精神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法,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他们查找相关资料,对《精卫填海》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人物的形象。其次,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部分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评价任务。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或者将课文改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发现他们在表达、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上述措施,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学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实现自我成长。

3.小组合作,互助共进阅读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拓宽知识视野并深化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特别适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分析和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在多元视角下更全面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这篇文章描绘了少年闰土的淳朴、勤劳和聪明,并通过叙述他与“我”的纯真友谊,表达了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和对封建压迫的不满。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异质性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在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如: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突出了闰土的特点?在正式课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然后在小组内展开深度探讨。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如文字提取者、感受分享者、问题提出者和总结归纳者等。通过这种角色分工,学生在合作中能各尽其职,又互相补充,共同完善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观察他们的互动情况,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抛出有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讨论“闰土聪明的表现”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闰土能认出那么多星座?这种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思考闰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并进一步理解他的聪明和勤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交流与碰撞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整合资源,优化阅读内容

整合资源,优化阅读内容,这不仅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还涉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甚至是多媒体材料的引入。通过这些资源的有机结合,教师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感知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为例,这篇文章详细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氛围。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或视频,了解北京春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展示,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预习中积累大量的背景知识。在正式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主题,如“春节习俗”“春节食品”“春节装饰”等。这些主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图书馆资料以及学生家庭的实际经历等多种渠道获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比如有的负责资料搜集,有的负责汇总整理,有的负责口头汇报,通过这样的团队协作,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了进一步优化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例如,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并讨论课文中的某个段落,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通过这种深度阅读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关于北京春节的纪录片或影片,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使学生在多感官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优化阅读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多维度的阅读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可知,小学语文阅读差异化教学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逐步显现出其重要性与有效性。通过精准分层和因材施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力,还能显著提升整体阅读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应继续深化差异化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努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锦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年第18期。

[2] 侯志中《整本书阅读差异化教学实施策略》,《中小学教材教学》2022年第8期。

[3] 王露《论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爱人》2022年第23期。

(董杨,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