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灶旺摘 要:群文阅读教学能够革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带给学生新颖的阅读体验。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07
伴随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被反复提起,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为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理念的具体内涵,在全面创新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找准切入点,突出重难点,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采取群文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帮助语文教学取得新的突破。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与群文阅读的概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时需要具备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定义有所区别。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其中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及积累最为关键。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目前来看,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来开展实践活动,确保语文教学能够实现进一步突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关联式的阅读方式,学生能够自主阅读不同的材料。因为自主阅读的空间比较广阔,所以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以及阅读体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现状抓住新课改之后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核心目标,精心设置系列文本阅读工作,注重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同一个主题下,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阅读水平。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自主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写作素材,进而在后期的写作中能够“下笔如有神”。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价值和意义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很多的弊端,如“满堂灌”“一刀切”,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量小,阅读速度慢……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低段不少于5万字,中段不少于40万字,高段不少于100万字。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个学期只学习三十篇左右的课文,一篇课文常常要耗费两节课的时间,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其次,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精雕细琢”,一篇课文常常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对文本无法获得整体的感知,难于深刻理解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阅读的篇目少,对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的能力,而群文阅读教学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出示多篇阅读的文本,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时,新《课标》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强调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要特别注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聚焦单元教学,探究群文阅读策略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四篇神话故事,其中皆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这四篇课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教学完这四篇课文后,可引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感受远古时代人们征服大自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造福人类的精神。
又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四篇关于“走近鲁迅”的课文。在教学完这四篇课文后,可引导学生阅读《三味书屋》《在仙台》《怀念鲁迅先生》等文章,深刻体会鲁迅的崇高品质以及人们对他的无限怀念之情。
再如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可在学习这三个人物故事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一束鲜花》《手术台就是阵地》等文章,感悟伟人严于律己、一尘不染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崇高品质。
2.探寻文章的关联,巧妙拓展阅读的广度
为拓展阅读的内容,可以从文章体裁、作者、时代、结构形式、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选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总分总”,开头先概括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具体写海水、海底、海里、海滩、海岛的样子;结尾又总述了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选取《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彩色的非洲》等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深刻理解“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又如《太阳》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鲸》《新型玻璃》也是说明文,可以选取这两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内容,让学生体会《鲸》和《新型玻璃》怎样用各种说明方法介绍有关鲸的知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总之,要善于寻找切入点,巧妙选取阅读内容,拓展阅读广度。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有一个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学这篇课文后,以过渡句为切入点,选取有过渡句的文章,引导学生体会过渡句的用法以及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讲了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教学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种子的旅行》《肚子里的种子》等文章,更深刻地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创设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践行群文阅读的思想理念,首先要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对基础知识的不断探索下,在文章内容、情节的分析下进一步理解文字并思考文章主旨。上述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构建互动化课堂和讨论式课堂,让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和相互配合式的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将《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故事联合,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首先对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分享自己通过寓言故事了解到的知识和形成的不同思想。随后,教师可以拓展《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不同的文章,让上述四篇文章构成群文,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最后,构建互动化课堂,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以及思想意识的转变会提高其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开展群文阅读,会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殊环境下完成阅读,使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阅读感悟得到提升。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其语言形式更具逻辑性和章法,教师可以以教学情境为背景,促使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此在不断健全学习形式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轻音乐,以舒缓的轻音乐营造阅读环境,并让学生完成有关亲情类题材文章的阅读,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在轻松、愉悦的轻音乐氛围中,学生完成了文章的阅读,其价值观念也会得到有效塑造,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设置分享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讲述出来;或以文章内容为背景,通过自己感受到的父爱母爱与文章形成对比,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分享,营造优质的交流平台。在教学情境中凸显群文阅读的优势,让学生的语言构建意识得到提升。
5.融合信息技术,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信息技术会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的视角多元地展示知识。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欣赏文字,教师可以让群文阅读的形式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信息技术相融合,在连贯性的引导中,保障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文字。在课堂中,教师还要明确基本的教学方向,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实际学习能力,借助先进方法让趣味阅读的效果得到凸显。
例如,教师可以将《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季的雨》和《富饶的西沙群岛》三篇文章组成群文,让学生完成景色类题材文章的阅读,让学生能够欣赏到美景,进而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产生热爱之情。此外,群文阅读的形式也有效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较弱、对社会环境的了解能力较低的问题。随后,在学生阅读结束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的方法,进一步缩短学生与阅读文章之间的距离,以不同文字内容配备不同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字对画面的描写,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作者应用词汇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文章、观察生活,成为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有心人。群文阅读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完成美景的描述,以此推动学生使用文字的能力,并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
6.紧扣重点内容,预留充足的阅读时间
群文阅读活动的组织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障,如果教师将课文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就无法达到群文教学的目的。简单的内容,教师不说;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说。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特点,抓住重点内容,专门讲课文中的重难点,这样才能给群文阅读活动留下充足的时间。
比如《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全面地看问题。教学时,教师不要把课文讲述的道理生硬地告诉学生,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来谈寓意、说体会。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习《坐井观天》的方法,接着出示《刻舟求剑》《自相矛盾》《邯郸学步》等寓言故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刻舟求剑》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灵活变通,要听取别人好的建议,不要死守教条,不要固执己见;《自相矛盾》告诉我们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语言或行动要一致;《邯郸学步》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否则不但没学到真正的本事,反而把自己的本事给忘了。所以,教师可以选择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世界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课文主题、结合课文特点、紧扣重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7.实施以读促写,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对写作有促进作用。新《课标》也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强调每个阶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量,而群文阅读策略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松鼠》一文,第一自然段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讨人喜欢,接着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然后从活动、住、吃这三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文中贯穿了作者对松鼠的热爱,对学生描写动物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写法后,接着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猫》一文作比较,《猫》一文开篇先总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接着写出了大花猫既老实又很乖,既贪玩又尽职,然后写了大花猫高兴和不高兴的样子,既胆小又勇猛以及淘气的表现,结尾总结了它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喜欢它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文中充满了对大花猫的喜爱。通过《松鼠》和《猫》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描写小动物的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感知,教师趁热打铁,又推荐阅读郑振铎先生的《燕子》,让其进一步感知作家们描写小动物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写出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四自然段写出了燕子飞行和停歇时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对春天的热爱。通过对这几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和写作方法的分析,学生掌握了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从而落实了语文的实践功能。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要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社民《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7期。
[2] 徐红霞《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48期。
[3] 许晓花《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天津教育》2021年第17期。
[4] 安建丽《探究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5期。
[5] 许娜《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2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