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翻转课堂研究
作者: 祁璐[摘 要] 基于应用语言学中的动态系统理论,借鉴了Robert Talbert和张金磊等人提出的翻转课堂框架,并考虑到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需求,构建了一种包含三个阶段的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深入探讨和课后拓展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初衷是使学生在课前借助在线资源自主完成部分学习,而课堂时间则主要用于互动和深入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教师角色也转变为引导者、答疑者和协助者。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促进了合作研究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关 键 词] 动态系统理论;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7-0153-04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简称DST),也被称为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混沌理论(Chaos Theory)或非线性自组织系统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动态系统中的关键特性随时间推移而演变。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Larsen-Freeman首次引入DST探讨语言的复杂系统特性,并将其分为三类:动态性、复杂性与非线性,混沌性、不可预测性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以及开放性、自组织性、对反馈的敏感性和自适应性。从复杂性视角观察,语言学习课堂展现出相互联系性、相互适应性、语言互动性等主要特征。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管理学习互动的过程。[1]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理念最早是在2007年由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的。[2]他们面对一些各种原因缺课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弥补课程内容,创新地将课程内容制作成视频并上传至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在2011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普及和引发全球关注。可汗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视频教程,使翻转课堂理念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本文采用实证加定性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的动态系统理论和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在此理论指导下为英语阅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一种可行的模式,并在施行过程中观察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一、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审视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动态交互模型: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语言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过程,涉及多个相互作用的变量。在英语阅读翻转课堂中,可以根据DST构建一个“摄入、内化、应用”的动态交互模型。这个模型强调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自主学习新知识(摄入),课堂上通过讨论、实践来深化理解(内化),以及课后通过拓展阅读和应用所学知识(应用)。这种模型有助于学习者转变学习行为、增加语言摄入、强化语言内化、促成语言应用。[3]
当前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和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旨在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体验,结合动态系统的理论原则,如系统的动态性、开放性及自组织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互动和自主性。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准备课前自学材料,其次是安排课堂内的互动活动。
(一)制作预习学习资源
依据动态系统理论,学习者的语言进步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外部的语言输入能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新的教学框架下,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现在通过微课视频和各类学习材料提前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较为放松的环境中自由安排阅读和学习的时间,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减轻课堂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吸收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4]
在准备预习学习资源时,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制作微课视频并搜集相关资料。在录制视频时,应包含背景知识、阅读技巧和文章结构等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后,教师可用各种网络沟通方式根据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辅导并回答疑问。重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实现能力的重塑和提升,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技巧。[5]
(二)设计课堂交流环节
根据动态系统理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其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交流,学生语言子系统的重新构建需要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翻转课堂中,教学顺序和方法都有所调整,师生及生生互动活动多种多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自我构建新的语言系统,阅读能力有显著提高。
教师回顾学生预习情况,这对加深关键点的理解至关重要,对预习状况和知识点进行检测,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学习小组中,对阅读材料的单元项目、细节、结构、主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理解文章更加深入,协作能力也有所提升。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每组轮流进行评价,反馈与总结由教师最后进行。
教师在拓展环节提供阅读资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推荐,这样学生可以真正阅读到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感兴趣的新闻时事评论及具有国际视野的文章。扩大词汇量的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提升其对英语阅读和学习语言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教师都应及时评估及反馈。学生的进步来自积极的反馈,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教师的外部评价,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最终结果。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的语言体系可以从较为混乱的状态整合为有序状态,最终出现动态平衡的良性状态。除此以外,为了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沟通工具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根据动态系统理论,英语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能够自我重组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翻转课堂将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成为可能。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以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前提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也离不开师生的互动与课堂活力的激发。
二、依据动态系统理论构建英语阅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鉴于语言学习本质上属于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展现出动态系统理论所描述的特点,如动态性、非线性、开放性、自组织性以及对反馈的敏感性[6],因此,有必要对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一)预习知识传递阶段
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学习材料发布到在线交流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此步骤属于知识迁移阶段,主要目的是为后面的阅读练习打基础,包括语言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准备。
1.观看教学视频
在翻转课堂学习中,学生通过在线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学习知识。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确保学生通过移动设备轻松访问学习内容。制作视频时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首先,视频时长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其次,视频内容的难度应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既不太简单又不太困难,以确保学生能在现有知识体系上有效地构建新知识。最后,视频应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期待未来新课程的学习。
2.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独立观看教程视频后,必须根据教师依据阅读目标和内容设计的预习任务进行学习,并提交作业结果给教师。这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视频内容的情况,并据此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吸收知识。在安排预习作业时,教师应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合理设置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二)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根据DST,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适应的过程,其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交流,内外因素的结合可能引发学生语言子系统的重塑。[7]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拓展阅读等,以促进学生语言系统的自我构建,并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1.在预习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阅读材料,传授相关的知识和阅读技巧
阅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信息搜集、评价、分析和错误识别等。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维的阅读进而讨论。为实现这一目标,本研究设计了:(1)快速评估学生的预习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2)创设情境,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开展拓展性讨论,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三)课后延伸阅读阶段
1.增强阅读练习
教师应精心选择或适当调整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减少生词数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成就感,逐渐将英语阅读变成乐趣,最终培养成为高效的英语阅读者。课后延伸阅读作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包括语言知识、背景信息、文章结构、开放性问题等方面。[8]
2.回顾与评估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在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其次,学生之间进行同伴评价。再次,师生之间进行双向评价,教师需要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评估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以及自身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依据动态系统理论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具体实施翻转课堂
动态系统理论为英语阅读课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强调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性和适应性。[9]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发现并协助学生解决那些妨碍他们阅读的障碍。教学的目的是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的阅读体验,以及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一)教师制作视频教程,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教师制作并发布教学视频,讲解有效的阅读技巧。首先,学生需要进行全文快速浏览(skimming),以把握文章结构和获取主要信息。这要求学生学会略读技巧,关注文章的标题、小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学生需要学会快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句子,特别是在那些关键句不明显的叙述性或描述性文章中,寻找如“then”“first”“that day”“when”等指示时间的信号词、短语或句子。其次,学生完成第二次详细阅读,教师一一引导学生解决文章中的难点。
(二)教师组织预习、复习任务
为了加强视频学习,教师应概括教学前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与教学后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找到相关的细节和信息。教师应根据学生初读时识别出的信号词和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对于深入文本,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基础语言训练,把语言点的处理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师应对疑难词汇、句型、语言段落等进行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讲解。讲解时,教师应强调讲解和练习的精细化,鼓励学生通过选词、造句、改错、翻译等多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选用英文报刊文章作为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