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作者: 卢婵

[摘           要]  研究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在室内设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着重探讨了课程思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以及设计实践能力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策略。还对未来课程思政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深化实践项目、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旨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的设计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    键   词]  室内设计;课程思政;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138-04

一、引言

在当前中国社会,高职教育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而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室内设计不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机遇。

当前,高校教育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思政教育的融入和实施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

本研究将深入剖析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室内设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具有创意性与实践性,强调创意设计理念和实际工程技术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跨学科性质,融合了建筑、艺术、工程等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跨领域的综合素养;注重用户体验,侧重于对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强调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空间品质。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设计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与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创新设计能力是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审美意识和设计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室内设计方案;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室内设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包括设计原理、软件应用、材料选择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人员协作完成设计项目;社会责任感与文化素养是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注重设计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2]。

室内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的整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设计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在设计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思政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文化素养,提升其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个人品德的塑造。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设计人才。

三、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社会发展和引领公民行为的重要原则。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1.价值观引领设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室内设计教育的融合,可通过教学内容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设计理论课程,如设计伦理、公共空间规划等,强调社会责任与设计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选取与分析,选择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作品对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积极影响。

2.创新设计与社会效益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设计教育,可通过项目设计引导,设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项目,鼓励学生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解决方案,强调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实践与社会服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设计,如公益性设计项目,使设计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体,体现社会责任。

3.文化传承与审美塑造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更能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美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3]。

(二)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对接

将思政教育目标与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目标有机对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1.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设计创新能力的结合

通过设计教学,学生将社会责任感融入设计实践中,在设计中体现社会责任。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学会创新设计,更能理解设计作品对社会的影响,成为有社会情怀的设计师。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设计课程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生在课程中不仅仅学习技术,更了解设计与社会、文化、伦理的关联,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

课程设计注重开展团队设计项目,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调集体智慧的创新。学生在合作设计项目中,既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又能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核心价值观与设计实践的结合,例如设计伦理、公共空间规划等内容,以价值观为导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选取。选择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设计中的意义。

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教授传统文化美学知识,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底蕴。

2.教学形式的设计

讨论与互动课堂。设计课程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设计中的理解和应用。

实践项目与案例教学。设置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设计项目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同时以案例教学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跨学科合作。引导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合作,例如文化传承、社会学等,跨学科合作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融合。

3.教学设计的关键

灵活性与个性化。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保持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强调设计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反思与评估。设计课程反思机制,引导学生对自身设计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进行评估和反思,形成良好的设计理念。

通过选择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设计课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设计师[4]。

四、实施与教学策略

(一)课程内容结构设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课程

模块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论

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设计的重要影响。

模块二:伦理与设计

探讨设计伦理、社会责任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模块三:传统文化美学

教授传统文化的美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并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

模块四:设计与多元文化

引导学生尊重和融合多元文化,设计作品体现多元文化之美,塑造跨文化设计思维。

3.社会责任感与设计实践结合

模块五: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

探索公共空间设计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公共利益的考量与实践。

模块六:社会服务设计项目

设计针对社会需求的项目,促使学生将设计技能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4.创新与社会发展

模块七:设计创新与社会变革

探讨设计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模块八:案例分析与评估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设计作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促进学生思考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5.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使用真实案例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设计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讨论与思考。

实践项目与团队合作。安排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个人反思与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对设计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个人反思,并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内容结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到实践结合,形成了一套全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应用,促进其在设计实践中展现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选择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设计融合的案例,如公共空间设计、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作品背后的价值观,激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与思考。

设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项目,如社区服务设计、公益性设计项目等。学生参与实践项目,通过亲身经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体验设计与社会的联系。

要求学生针对特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设计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反映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促进经验分享和思想交流。

设计案例讨论和辩论环节,鼓励学生展示不同视角和思考方式,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入思考。导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进行指导和评估,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设计实践的联系。

设计教学评估体系,从案例分析、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学生表现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的反馈意见,作为课程改进和优化的参考依据。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设计中的作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设计师奠定坚实的基础[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