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研究
作者: 史佳荣
[摘 要] 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基于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媒介作用,探讨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优化策略。通过慎选话语内容、活用话语策略和把控话语质量,遵循课堂思政话语规范,营造浸润式思政教育课堂氛围,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教学实践。
[关 键 词] 高职英语;课堂思政话语;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169-04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内容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而是通过课堂话语这个媒介和桥梁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彼此交互、相互融通的三体结构关系[1]。英语课堂上的师生话语既是开展课堂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要的目标语输入与输出。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于课堂组织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一般从话语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理解性三方面考量。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围绕“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尤其要重视课堂思政话语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价值引领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一、课堂话语
教师课堂话语指在课堂环境下,教师传递课堂教学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教师课堂话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话语。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课堂参与和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教师课堂话语的媒介功能具体表现为:一是价值引领;二是抽象内容的转化;三是理性共识的达成[3]。在我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保证课堂语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一些正能量,在课堂上能够引发一些积极正向的讨论。在良好的课堂语言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将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互相尊重与信任,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接收更多的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语言组织与引导作用,运用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建设性的话语,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整个课堂向着科学性、思想性的方向发展。学生接收话语输入,经过信息处理,运用思维能力,形成自身观点。在语言的碰撞下,学生将会学会尊重他人的言论,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话语是积极健康且具有成效的,能够促进教学相长,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和谐。
二、课堂思政话语
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指的是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并以有声形式出现的口头语言,具体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阐述政治理论和描述思政案例时使用的规范的、准确的、可理解性的相关英文表述。黄国文认为任何话语(包括课堂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4]。从思政视角审视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一方面体现教师职业话语身份,为学生树立话语榜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元素、内化思政内容、提高品德修养。教师在组织课堂思政语言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英语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基于英语立场,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到其中,实现对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在当前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以及国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课堂思政话语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教师在运用课堂思政话语的过程中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实现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贯穿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最后,教育学生应当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实现对其法治思维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同时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保证学生可以承担起作为社会公民具备的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
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成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做好专业知识的教育之外,还应当加强素质方面的引导,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这一理念与课程思政话语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内涵,使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成为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
三、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使用课例分析
(一)课例选取
本研究以我校英语教研室7位教师7堂英语思政公开课中课堂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研究教师课堂思政话语的质量。对高频思政话语进行类属分析;对话语质量进行规范性、准确性和理解性分析;总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下,如何优化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指导教师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话语育人功能,真正达到英语课程思政与学科育人相融合。
(二)课例中的思政元素
新课标指出,坚持课程育人,在教学中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科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找到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达成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出现“中国古代文明”“一带一路”“创新创造”等词语。“明朝是人类历史上治理有序、社会稳定的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在这一时期,由郑和率领的船队进行了7次大规模探险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教师的精彩讲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通过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组织自己的语言,将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育人价值更好地彰显出来,深化了整个教育内涵[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不单纯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职责,更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深化思政改革,在教育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帮助学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课例中的具体思政元素见表1。
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有以下两个主要来源:一是来自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教师通过仔细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二是来源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教师本身有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便是最好的素材。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治学严谨等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人生态度。
(三)研究发现与讨论
在思政育人和学科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我校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普遍增强,育人能力逐步提高。笔者对7位教师课堂话语中出现的高频思政元素进行了统计和类属分析,归纳为四大类:一是政治认同,二是道德修养,三是职业素养,四是人文情怀。素材的筛选应选用契合社会文化情境、反映正向价值观、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的优秀素材[6]。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取新闻媒体宣传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榜样人物和楷模故事作为思政案例。教师也可以细心发现身边学生中的励志事迹和感人故事,将此作为思政案例,丰富课程资源,涵养学生品德。
通过观看《勇于创新的高铁调试工人》的视频,学习高铁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The nonstop drive to get better makes everybody works on improving their craft. 邀请学生讲述自身网络诈骗真实经历,引起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共鸣。These scammers act like they are above the law,someone should throw the book at them. 用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视频,让学生感悟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With the fruition of China’s dream to build its first T-shaped Tiangong space station,the world is highly app-reciative of China’s efforts and achievement. 教师讲述友谊小故事,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Friends stand side by side,staring at the things they both care about. 师生品读印度著名民族领袖甘地的名言: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s,but not every man’s greed. 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存有敬畏之心,对物欲的追求加以节制,并承担环保责任。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提升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深挖主干教材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互补点。思政元素融于课堂教学过程时,一些政治话语和政治理论专业性强、生硬且不易理解。英语教师如果简单地由中文翻译成英文,很可能让学生产生语言理解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先对语言进行转化,将晦涩难懂的语言转化成简洁、平实的语言,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内化。通过故事化叙事来阐述与讲解思政内容,实现了无缝对接与润物无声,优化了纯粹的口头说教存在的不足。教师在常规英语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避免抽象空洞、表述模糊及不准确的话语。
四、英语教师课堂思政话语优化策略
新形势下,教师在深刻理解学科精神和育人内涵的基础上,使用适配的思政话语展开教学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学科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情操,健全人格。
(一)慎选话语内容:言之有物
教师课堂话语是特定语言环境下教师使用的语言,它的使用受到教师职业身份、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制约。依据高职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始终坚持课程育人和培育新时代职业精神的要求,教师课堂思政话语选用必须慎之又慎。思政话语并不是单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承载了价值观念,为塑造学生灵魂起到了重要作用。
1.教师课堂话语围绕英语学习内容
教师课堂话语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为了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保证话语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共鸣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思政语言应符合语言规范,表达清晰,逻辑严谨,避免使用不规范或带有负面影响的词汇。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紧密围绕课堂教学主题。教师要找出思政内容与所授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话语内涵,通过搭建教学支架来引导学生的价值思考方向[7]。思政元素与素材的使用必须要服务于语言学习这一主旨目的。只有做到思政内容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才能发挥教师的话语价值引领作用,才能融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2.教师课堂话语依据学生发展特点
高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语言表达方式,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接受习惯,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语言中应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课堂话语考虑学生现有语言发展特点,把握学生话语表达新特征。教师话语往往蕴含着教师教育情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发展特点出发,选用通俗化、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先从情感上接受,再从思想上接受教育。围绕学生关注的时代热点,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需求,引发共鸣,达成育人目标。
3.教师课堂话语依托学校育人特色
教师课堂话语与学校育人特色相得益彰。教师思政话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学校有着鲜明的育人特色,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培育,一方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另一方面也凸显职教学子德技兼备的特点。教师课堂话语中突出对优秀企业文化的阐述和分享,让学生提前感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质。让学生的学习领域由学校向企业、向社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