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作者: 葛振亚[摘 要]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日益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不仅是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工具,它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同样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英语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背景认知,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和方法,希望能够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多元化和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融合教学;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8-0173-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基因,是国家的核心价值之一,具有承载民族精神、形成国家意识、启发人才智慧、增进国家交往的丰富功能,其意义和价值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近年来在高等英语教学中,由于在语言学习的大量需求和教育环境的重重变化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挫折。这些挑战包括:教学材料缺乏、教师重视度不高、学生重视度不高、缺乏足够的学科支持等。为了创造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应该永不放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追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丰富的知识。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此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比较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文化习俗等多个方面。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在语言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中文表达注重意会,而英文表达更加注重形式和逻辑;中文的语境理解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而英文更加注重语言的直接性和明确性。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准确性。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亲情和友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英语文化更加注重个人自由、独立和竞争。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可能会被遗忘或丢失。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传承意识,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与课程设置
教材内容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当前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以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为主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介绍和传播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全面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无法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课程设置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被视为选修课或辅助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全面的文化视野,也无法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教材与课程设置的衔接不够紧密。当前的高职英语教材与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限制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许多高职英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相对有限,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们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文化现象上,无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种认知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也无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翻译、练习等。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学习的需求。一些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无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他们可能只是机械性地传授知识,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这种缺乏互动和沟通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生认知与态度
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们可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历史、价值、内涵等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这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无法充分理解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能存在误解。他们可能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无关,或者认为其缺乏实用价值。这种态度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学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在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出现偏见。此外,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路径
(一)选取更为具体、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教材中可以增加介绍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以介绍中国的四大发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文化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例如,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礼仪文化等教授英语表达。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遗址、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培训班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可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实现。例如,可以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诗词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如设置文化墙、宣传栏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还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或专家来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志愿者项目、国际文化节等,让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有效的单元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路径,可以通过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形成有效的单元设计。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时,应注重其代表性和普遍性,选择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广泛社会认知的文化元素。例如,可以选择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哲学思想等作为文化元素。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分析文化现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单元设计中,应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等。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性。可以选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文章、对话、词汇等作为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作为教学内容,如《论语》《道德经》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其互动性和实践性。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写作、翻译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在评估教学效果时,应注重其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三)设置跨学科开发,加强教育支持
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具有跨学科特点的课程。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入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教材中可以包括中国的历史故事、文化习俗、文学作品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教师探索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建设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等,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应用;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教材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需要跨学科开发、加强教育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