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作者: 沈洁[摘 要] 美术源于生活与自然,在幼儿身边随处可见美术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原始、本质美所带来的乐趣。重点针对运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给予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自然资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1-0152-03
幼儿的天性活泼好动,大脑中随时都可能迸发出“十万个为什么”,对于一切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新鲜感、求知欲,而此时也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都喜欢写写画画,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除了要结合教材进行教学以外,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而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感知自然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大自然是天然的知识库,每一片叶子、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对于幼儿而言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也是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天然资源,不仅有利于幼儿视野的拓展,而且能够给予幼儿启发,激发他们联想,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创作,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多知识与乐趣,萌生创作灵感。而此次通过对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些许建议,具体内容以下详细阐述。
一、多途径收集自然材料,丰富美术活动材料
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各种各样的树木、树叶、大小不一的石头、形状各异的蔬菜瓜果等等,不仅是孩子的天然玩具,而且也是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非常不错的原材料。这些资源在幼儿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将新鲜好玩的自然材料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弥补美术材料单一、枯燥乏味的缺陷,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创作灵感的启发,在观察中发现生活处处都有美,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一)教师有计划地收集自然材料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最为熟悉,在运用自然资源之前,收集整理自然材料占据优势,所以为了确保更好地运用,教师可先查找相关的素材,并且与家长交流以后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坚持安全性、适宜性、兴趣性、易操作等原则,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对美术活动自然材料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哪些材料适合幼儿使用,哪些材料适用于教学哪个环节,哪些材料实用又安全等等。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可选择安全且易操作的自然材料,例如树叶、豆子、蔬菜、瓜果、沙石等,在动物类自然材料选择时以蚂蚁、瓢虫、蝌蚪为主,将这些小动物装在瓶子里。同样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收集材料,春天可以选择草类、枝叶;夏天则以花类为主;秋天选择菊花、枫叶;冬天为松叶、竹叶等,这些都是大自然馈赠的宝贵资源,能够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自然材料。
(二)幼儿根据经验与喜好收集自然材料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活动是围绕幼儿展开的,所以幼儿积极参与自然材料的收集,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活动内容,融入其中,而且能够充分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感官享受,体验自然美景,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幼儿在收集自然材料时以安全及喜好为主,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有着丰富的想法,所以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往往能够体现其独特性,为更好地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可带领幼儿到校园内、草地上、公园里收集树叶、各种各样的花瓣、石子、树皮等,在成人眼中这些材料并无区别,但是在幼儿眼里,树叶可以成为一个小扇子,透过粉红色的花瓣,幼儿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天空,普普通通的狗尾巴草成了小兔子耳朵,在幼儿快乐的玩耍中,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脑海中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美术作品。教师将幼儿收集的材料带回教室,鼓励幼儿亲自清洗、整理、分类、晾晒这些材料,观察它们的变化。幼儿在体验中与自然亲密接触,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的同时,创作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三)鼓励家长收集材料
幼儿教育中,家庭与幼儿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自然材料的收集也应该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当前很多家长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幼儿知识学习、汉字掌握、古诗词背诵等方面,为了改变家长这一看法,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要求家长参与自然材料的收集,组织家长会或者邀请家长来幼儿园观看孩子们用自然材料制作的艺术品,在看到自己孩子制作的精美作品以后,家长也会由衷感叹,认识到在幼儿眼中这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居然可以成为他们手中的创意作品。以此为基础,幼儿教师可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挑选一些自然材料,和幼儿一起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在感受亲子亲密接触的同时,伴随幼儿一起成长,无形之中使家长的理念慢慢改变。幼儿教师可提出具体要求,让家长根据要求为幼儿收集整理自然材料,为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适合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课程
(一)灵活运用自然资源,激发参与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自然资源与教学的融合,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学情、美术教学目标,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小班幼儿,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课程时,由于其年龄较小,手眼协调力会差一些,肌肉动作不够灵活,虽然喜欢涂涂画画写写,但是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往往都是乱涂乱画,幼儿教师可结合小班幼儿这一特点,多运用一些树叶、蔬菜、草、蝌蚪等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例如添画、滚画、拓印等等,通过这些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以及兴趣,进而获得丰富的体验;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毛线、树枝、黄泥、水果、种子等自然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贴画活动,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然资料,组合成有趣的树叶贴画、水果贴画、石头贴画等;针对大班幼儿,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手眼协调能力也逐渐增强,思维更加活跃,肌肉越来越强健灵活,此时的幼儿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幼儿教师可结合幼儿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引导他们通过挑选的自然材料,根据自己的认知,自主完成绘画,无需局限于某一材料,可以将多种材料融合在一起,构想出一幅完整的作品,例如《树上奇怪的叶子》《蔬菜瓜果大聚会》《五色斑斓的石头》等。
(二)科学利用自然材料,引导幼儿做手工,长知识
随着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倡导语,而环境保护意识也需要从小培养。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幼儿教师同样也可以融入这一理念,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将其融入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材料,进而出色地完成美术作品,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美术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得到培养。比如教师可要求幼儿以柳枝为对象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在自然环境中,柳树是极其常见的植物,幼儿在公园、湖边随处可见,收集整理也比较方便。教师要将收集好的柳枝,制作成各种各样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时,教师示范,幼儿观看,然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边观察,边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制作了手链、草帽、裙摆、项链、扫把等等。当然在秋天的时候,落叶飘落,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将幼儿园中的落叶收集起来,带到教室,制作成一幅幅“秋天的美景”美术作品,不仅帮助打扫卫生的阿姨清扫干净了院子,让幼儿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而且使美术活动的开展更有意义,幼儿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学会了乐于助人。
(三)就地取材,激发创作灵感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幼儿教师灵活地应用自然资源,借助就地取材的方法,给予幼儿正确引导,促使幼儿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开阔思维,在教师指导下迸发灵感,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美术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可根据四季变化,对自然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组织幼儿完成四季变化主题相关的创意性较强的美术活动,通过四季变化时自然中不同的景、植物、动物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形态、颜色,将幼儿带入美术学习佳境中,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例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以“花”为主题,开展“色彩灵活运用”教学活动。春天百花齐放,颜色鲜艳,红的、黄的、粉的,幼儿可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眼中春天的景象,学会不同色彩的正确搭配;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蔬菜瓜果成熟,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将不同的蔬菜瓜果的形状描绘出来,也可以收集整理各种各样的植物做成标本及书签,将秋天留在教室里,留在书桌上,留在课本中。而这些标本能够完美地呈现植物的纹理,幼儿在观察这些纹理时便会迸发出很多新奇的想法,进而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
三、探索趣味性教学形式,促进幼儿自由表达与创作
(一)在户外写生中尽情展示
自然资源是丰富的,是无穷的,它可以带入教室,同样也可以留在自然中,成为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户外写生非常不错的素材。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数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幼儿创作、写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例如,在美术活动“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展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幼儿带出教室,领到户外,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可以闻一闻花香、摸一摸花瓣,在众多花朵中,幼儿也可以找一朵自己比较喜欢的花去仔细观察,讲一讲自己都看到了什么?花朵是什么颜色?有几片花瓣?形状是什么样的?由于幼儿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花朵,所以他们会非常仔细地观察,“快看,我喜欢的那朵花上有蜜蜂,它们在采蜜呢”“这朵花好香呀,有点像妈妈的香水味道”“这朵花里面是粉粉的,外面是红色的”……孩子们高兴地说着、探讨着,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尽情地表达出来,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了不一样的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写生中,将自己独特的想法融入了美术作品绘画中。
(二)在不断的感知与体验中表现
如果幼儿在获得丰富体验以及感知以后,有了想要表达的欲望,此时便能够创作出较好的绘画作品。幼儿天生就对小动物比较喜欢,他们愿意亲近与接触小动物,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天性,根据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的内容及主题,结合幼儿兴趣,紧密联系幼儿日常生活,带领他们到小河边、池塘边,为了确保安全,也可以带他们去鱼鸟虫市场,观察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例如在“小蝌蚪”美术活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室自然一角处养些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接触,进而了解小蝌蚪的特点。每天来到幼儿园以后,教师都要将幼儿组织在一起,观察小蝌蚪的变化,“小蝌蚪眼睛在哪里?”“小蝌蚪长出腿没有呀?”“小蝌蚪尾巴是不是消失了?”等等,幼儿每天看着小蝌蚪一点点地长大,越来越关注小蝌蚪,并且观察也越来越仔细。为了使幼儿对蝌蚪身体构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可准备放大镜,幼儿通过放大镜来观察,进而找到蝌蚪的眼睛、嘴巴。随着蝌蚪一天天地长大,前腿、后腿的长出,尾巴的消失,这些都会使幼儿感到非常惊喜,并且更加喜欢小动物,喜欢去观察它们的变化,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对小动物的情感越来越深厚,通过感知、体验以及情感的不断投入,在绘画的时候才会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小动物画得更加真实。
四、实施家园合作,促进自然资源在美术中绽放异彩
如果说大自然是美术教学中天然的资源库,那么家庭便是美术教学活动开展强有力的后盾。所以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然资源的运用,需要家长给予支持、理解,共同助力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更愿意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与家长共同感受属于自己的亲子时光。在家长的鼓励与引导下,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将树叶、花朵、小草融入绘画中,并且高兴地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亲子绘画活动,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自然材料,运用自然材料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由教师设计主题,例如“可爱的小兔子”“亲子树叶贴画”“送给大自然的新年礼物”等等,家长与幼儿自主准备需要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些自然材料与绘画结合,描绘一幅生动形象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画展、手工制作、画报、时装秀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家长的带领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审美情感得到陶冶的同时,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五、结语
幼儿美术教学与古诗词背诵、数数、认字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美术属于艺术类,在德、智、体、美、劳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侧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美,在动手实践中将美融入绘画中。由于幼儿认知水平有限,经验缺乏,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幼儿教师灵活运用自然资源优势,给予每个幼儿尊重,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及家长共同收集整理自然材料,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自由表达及创作,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情感体验不断丰富,感受美好事物的同时,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刘毅.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之我见[J].文渊(中学版),2020(10):824.
[2]陈丽丽.自然资源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21(14):19.
[3]贺寒.浅谈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中华传奇,2020(29):92.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