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毕秀杰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与生命观念相结合,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全面理解和尊重。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生命伦理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1-0109-0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生物学作为探索生命现象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往往忽视了生物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分析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生物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不仅解锁了生命的奥秘,还影响着医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要领域。因此,初中生物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这一科学革命的机会。只有通过深入理解生命科学,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中。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的技能。伦理和道德观在核心素养之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育,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还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的公民。这样的教育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这种伦理意识将有助于塑造未来社会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知识灌输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但忽略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中,仅仅了解事实和概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更多是在复述教材内容和老师讲解的知识。

2.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生物教育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课堂内的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实验和观察的机会。学生只能通过书本或幻灯片来了解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而很少有机会亲身参与实验、观察。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会限制学生的亲身经验积累,影响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理解。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生命观念的培养,生命观念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态平衡的认识以及对伦理和道德的思考。

3.教学方法单一

单一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生物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的学科,其涉及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缺乏亲身参与和探究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生物学失去兴趣,错失培养生命观念的机会。

三、基于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科学的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可以使生物教育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例如,在讲授“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动物神经系统的照片或实物,以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框架。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人类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协调身体活动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答案,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如模拟神经传导过程。这些实验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精妙性,进而培养其对生命的尊重。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强化自己的理解,提高与同学合作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现实问题,如“如何预防神经系统疾病?”,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也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这样的应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学习的实际应用性。通过“神经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的探究式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理解人体复杂的生理机制,可以提高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形成健全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支持。

2.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情境,从而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应用和作用,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可以尝试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不同的情境,这样可以使学习更加具体和生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授“传染病及其预防”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一个小镇突发流感疫情。学生们被分成不同的角色,如医生、病人、卫生部门工作人员等。在这个模拟场景中,学生作为医生需要了解流感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作为病人则需要了解病情的自我管理和就医指南;作为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则需要学习如何制定防疫政策和进行疾病监控。通过这样的模拟,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学知识,还能学习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亲自扮演生物学中的某个角色。例如,在教授“免疫系统”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等。每个学生都需要了解自己扮演角色的特点和功能,并在课堂活动中模拟这些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记忆。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情境和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反思和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生活技能和核心素养。

3.案例教学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伦理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侧重于通过具体的生物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生物学知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进行“安全用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常见的药物误用案例,如抗生素的滥用、未经医生处方擅自用药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如药物抗性的增强、健康风险的提高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包括阅读药物说明书、遵循医嘱、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健康意识和责任感。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伦理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安全用药”的教学为例,在理论层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副作用。这一步骤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打下基础。接着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安全用药”教学时,教师可能会介绍一个关于抗生素滥用的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一位患者因为轻微的感冒自行购买并使用了抗生素,结果不仅病情没有好转,反而引起了更严重的健康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并理解为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与药物副作用相关的案例。例如,某种常用药物虽然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脏损伤。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案例来强调药物使用的谨慎性和复杂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在这些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们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药物滥用的原因、如何避免药物滥用、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应如何正确决策等。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并且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应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伦理判断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责任感。

4.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例如,在进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在教学的理论部分,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包括污染的类型(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以及这些污染对生物体(包括人类)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案例讨论。接下来,教师可以举出具体的环境污染事件来深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探讨“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提出近年来某个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作为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了解到由于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原因导致的空气质量下降,以及这种污染如何影响人类的呼吸健康、动植物的生长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还能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水体污染的案例,如某河流因工业废水排放而受到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作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反思。学生被鼓励思考如何减少污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行动保护环境,以及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这种互动和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出对生命的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通过这样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尊重生命和环境的公民。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参与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结合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知和价值观念。通过探究式学习、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案例式教学及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未来公民,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虹.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3(28):55-57.

[2]褚宏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13):26-28.

[3]柯宇.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23(2):53-55.

作者简介:

毕秀杰(1974年4月—),女,山东济南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生物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