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马燕燕【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方章从构建主义的角度出发,对问题的求解和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多维度培养策略的重要性。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绪和价值观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融入生活实例、开展数学游戏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11-0127-0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它不仅是衡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指标,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入分析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构建多维度的培养策略,并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方法,对于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对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问题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将教学重点从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向了学生主动探究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创造性。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新的问题情境,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这种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数学思维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和关键,它涉及到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而问题解决则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和应用。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验证假设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问题导向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指导。它强调了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问题解决与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二、多维度培养策略的构建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维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构建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石,也是他们未来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讲解和练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通过大量的习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学运算和解题技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1]。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各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培养
在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验证结果等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如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等,帮助他们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他人的观点和思路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培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维度的教育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态度,更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组织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它还具有独特的情感和审美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审美趣味。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和应用价值,教师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的文化与社会议题上,让他们意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此外,价值观的培养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数学教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数学中的严谨性、公正性和合作性等特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材料。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这些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一)融入生活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生活实例与课堂结合起来,可以让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接受,并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更能让他们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为了有效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实例,并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例如,通过分苹果、分蛋糕等日常经验教授分数,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激发他们对分数运算方法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挖掘数学元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安排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计算家庭开支、规划旅行路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结合教材内容引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和趣闻,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3]。例如,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智慧和勤奋,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向往。
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教师还需注意实例的选择与呈现方式。实例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同时,呈现方式应多样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例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以吸引不同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二)开展数学游戏,增强学习趣味性
小学生天生充满好奇心,活泼好动,他们对于新颖、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游戏成为了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数学的学习,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让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更强。
在数学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形式。例如,数学接力赛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游戏形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依次完成教师给出的数学题目,并将答案传递给下一位成员。这种游戏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同时,这种接力竞赛的形式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数学接力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拼图游戏、数学寻宝游戏等。通过这种游戏,使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了所学的内容,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比如,在数学拼图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拼图碎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拼出完整的数学图形或算式。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还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了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数学教具和玩具丰富游戏形式。例如,七巧板、魔方等教具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数学游戏,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通过摆弄这些教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创意思维。
在数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游戏的公平性和安全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并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孩子们在玩耍时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游戏中真正学到知识。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回顾游戏过程,通过对游戏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以及解题方式的分析,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通过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使数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通过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元形式的展示,使学生对数学的观念、原则有更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丰富的网络资源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素材[4]。在网上,老师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习题集和教学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作为课后拓展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线上教学平台的兴起,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开展远程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线上平台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使学生能够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要确保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避免形式主义和技术滥用。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监管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5]。
四、结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的深入研究,问题导向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展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维度的培养策略得以构建,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看,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具体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中,生活实例的融入让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游戏的开展为学习增添了趣味性,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则创新了教学方式,丰富了学习资源和互动形式。
参考文献:
[1]郭立军,李美娟,何光峰.提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一项追踪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10):97-104.
[2]陈智芬.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85-87.
[3]赵圆圆,黎丽,王贵平,周绍贵.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据,2022(8):182-184.
[4]洪敏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6):100-101.
[5]王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1,35(4):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