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值得关注的政策
评选标准
■ 对职业教育事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 对当前职业教育工作指导作用突出
■ 体现改革和创新精神
■ 受关注度高并具有普遍影响
上 榜
《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关于推动新时代文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方案》
入 围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
《关于开展2024年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关于下达2024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
《关于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结论的通知》
《关于印发38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的通知》
《关于公布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的公告》
《关于2024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遴选结果的公示》
《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
入选理由 《意见》部署了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共24条举措,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主要内容 《意见》提出,要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将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意见》指出,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构建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
《意见》强调,要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建立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实施,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及时发布新职业。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建立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
《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入选理由 《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的重大部署。《意见》明确提出9个方面、27条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
主要内容 《意见》提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千名左右大国工匠、1万名左右省级工匠、5万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意见》从八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团结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三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四是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五是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六是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七是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八是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入选理由 《意见》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强教强师的纲领性文件,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主要内容 《意见》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意见》强调,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意见》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
入选理由 《通知》是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对于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政策保障与支持以及推动技能文化传播与普及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通知》提出,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
《通知》提出,加大培养培育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
《通知》明确,畅通晋升成长通道。支持企业健全“新八级工”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在设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中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推进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工作。对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完整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直接认定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进一步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可直接认定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对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高技能人才,可破格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支持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入选理由 《行动方案》的出台对于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人才梯队、促进产学研融合、优化人才结构以及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强调,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适应数字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加快开发一批数字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基本职业培训包、教材课程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数字培训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依托龙头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等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行动方案》提出,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数字素养和专业水平,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数字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作用,利用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开展高层次数字人才高级研修和学术技术交流活动,加快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行动方案》提出,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国技能大赛专设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数字职业竞赛项目,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选拔培养数字人才。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数字领域,促进高水平数字人才与项目产业对接。支持各地和有关行业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
《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
入选理由 《通知》在总结实践经验和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设内容,提出深化“四个合作”、推进“五金”建设,并且配套出台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标准(试行)》,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了明确、量化的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
主要内容 在总体要求上,《通知》提出,以产业园区为基础,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着力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内涵建设,统筹规范现有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培育建设新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为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
《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内容,要求深化“四个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进“五金”建设,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同时,配套出台《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标准(试行)》,设置基础性指标、实质性指标、否定性指标3个一级指标,细分为16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各指标设置观测点。
《通知》首次提出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纳入部省会商内容,教育部将与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市(县)政府、牵头学校和企业进行会商,通过评估、调研、监测等形式,精准分批培育建设新设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通知》公布了第二批共6家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分别为江苏太仓、浙江宁波、浙江义乌、广西南宁、四川宜宾、新疆昌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