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四重路向
作者: 孙长坪 曾鸣 卢宇
作者简介
孙长坪(1964- ),女,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职业教育法治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法律制度(长沙,410205);曾鸣(1978- ),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
通讯作者
卢宇(1985- ),男,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长沙,410205)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生态构建研究”(23A104);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与实施路径研究”(22YJA880047),主持人:孙长坪
摘 要 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必修实践课程,岗位实习也应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需要建立相应的话语体系。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环境共同构成了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维度。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当紧扣岗位实习作为实践课的特点,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规律,从话语体系构成的基本维度把握好其路向选择。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应坚持“思”“政”“德”的统一;话语主体路向应坚持“政”“校”“企”“生”的统一;话语内容路向应坚持“德”与“技”的统一;话语环境路向应坚持“显”与“隐”的统一。
关键词 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20-0061-0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1]。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高职院校理所当然地也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话语体系是承载特定思想价值观念的表达系统,具有阐释和凝聚思想价值观念并推动其话语有效传播的功能[2]。课程思政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核心问题[3]。可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话语体系。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各类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推进其课程思政建设,也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话语体系。话语体系有其基本的构成维度,岗位实习有其特殊的课程特色。因此,本研究基于话语体系的构成维度探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
一、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与选择原则
(一)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
话语体系通常由话语内核、话语主体、话语内容和话语环境四个基本的要件构成。话语内核即是话语体系所要传播的精神意识,它是整个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话语主体即是进行话语精神意识交流的话语言说行动者,一般包括对话语精神意识传播起主导作用的话语传播主体,以及接受话语精神意识传播的话语受众主体。话语内容即是承载话语精神意识的软性载体。它一般包括以概念、观念等形式高度凝练话语精神意识的话语元素,以及以故事、案例等形式呈现话语精神意识的话语资源。话语环境即是展现话语精神意识的硬性载体,主要包括公开展现话语精神意识的显性话语环境,以及潜移默化地传播话语精神意识的隐性话语环境。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构成要件以话语内核为核心紧密联系,发挥着各自特定的功能,共同形成了话语体系构建的四个基本维度。
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也应从其构建的基本维度进行思考,具体包括话语内核路向、话语主体路向、话语内容路向和话语环境路向。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也应当遵循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维度,其路向选择也应包括这四重路向。
(二)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原则
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关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道路与方向。岗位实习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课程思政建设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选择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紧扣岗位实习作为实践课的特点。岗位实习相对于一般理论课程而言,在教学场地、施教主体、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不言而喻,其课程思政也有别于一般理论课的课程思政,而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必须紧扣其作为实践课的特殊性。
二是必须遵循课程思政建设的一般规律。课程思政就是要从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应当基于岗位实习课程特殊性挖掘其思政话语元素与思政话语资源,以岗位实习课程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技能训练与思想品德培养交互融合。
三是必须遵循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维度。话语体系构建有其基本的路向维度。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向,也必须依照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向维度,从话语内核路向、话语主体路向、话语内容路向和话语环境路向,探讨其话语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向选择。
二、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
(一)话语内核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内核体现的是话语体系的精神意识,是整个话语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内核吸引规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项基本规律[4]。可见,话语内核在话语体系构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内核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它代表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及方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牢牢把握好其话语内核的路向。
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内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课程思政价值取向立足的元根基,或者说是根本的立足点。有学者称之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本之基”“政本之基”“德本之基”[5]。思想教育旨在对人的思想价值的引领,引导人正确地看待世界,锤炼追求真理的精神;政治教育旨在对人的政治价值的引领,培养人具有爱党爱国情怀,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道德教育旨在对人的道德价值的引领,教导人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虽各有其侧重,但三者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共同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毫无疑问,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也必须立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根本的立足点。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内核路向就必须坚持“思”“政”“德”的统一。
(二)话语内核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思”“政” “德”的统一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岗位实习课程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并将之有机地贯穿于岗位实习全过程,如在岗位实习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观看待世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和历练自己,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
第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决贯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核心意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话语传播主体可以结合岗位实习专业所对接的行业产业的巨大变革与发展等党领导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与事实,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政治话题,引导学生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怀,铸就坚定的政治立场。
第三,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引领。岗位实习话语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必须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话语传播主体可以从岗位实习的具体场景和细节中,帮助学生深切感悟和体验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团结友爱等精神美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寓大德与小德于一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总之,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既各司其职,又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内核。三者缺少其一,课程思政的话语内核都不完整。可见,坚持话语内核“思”“政”“德”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应然选择。
三、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主体路向
(一)话语主体路向选择的应然性分析
话语主体是话语体系言说行为的行动者,对话语体系的话语内容传播效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主体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对有效发挥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作用,促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内容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必须全面把握好其话语主体的构成路向。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程,其教学场所、教学主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话语主体也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学校和教师仍然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导性话语主体,学生仍然是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受众性话语主体。同时,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师傅的思想品德与言行等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在某种情况下,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当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来。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各类主体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均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而且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看,实习企业、指导师傅和相关政府部门,也都应当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中来[6]。因此,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话语主体路向就必须坚持“政”“校”“企”“生”的统一。
(二)话语主体路向选择的行动策略:坚持“政” “校”“企”“生”的统一
第一,发挥政府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引导主体作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如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推动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岗位实习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其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更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对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实习企业与职业学校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联动合作。相关政府部门应支持和指导实习企业积极参与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构建,督促实习企业调动相关资源协助职业学校切实推进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有效开展。
第二,突出职业学校和教师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责,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职业学校和教师要担当起自身的职责,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职业学校对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实施应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和组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岗位实习全过程。职业学校教师应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担当起岗位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潜心开发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用心讲好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第三,彰显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辅助主体作用。实习企业是岗位实习实际开展的场所,指导师傅是岗位实习的直接指导者,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开展离不开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应积极辅助职业学校和教师,充分发挥辅助主体作用,助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实习企业应根据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需要积极营造岗位实习场所的思政教育氛围,如开设彰显企业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历史以及产业行业改革发展重大成就的展览,播放宣传劳动模范、先进典型事迹的视频,悬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标语等。实习指导师傅应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来,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四,调动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受众主体作用。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处于受教者地位。实习学生应积极响应政府、职业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等施教者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中的言说行动,及时协同施教主体,主动参与到岗位实习课程思政的言说行动中来,自觉接受岗位实习课程思政教育。
总之,政府、职业学校和教师、实习企业和指导师傅、实习学生在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言说行动中,担当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的话语主体,缺少其一都不能构成完整的话语主体。可见,坚持话语主体“政”“校”“企”“生”相统一的路向,是岗位实习课程思政话语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